从《傲慢与偏见》和《红楼梦》入手,中西婚姻观有何不同?
1.中西文化背景下中西婚姻观的相似之处虽然处于完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但他们对婚姻的看法并不完全不同。从婚姻的角度来看,这两部小说也有一定的联系和相似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合适”是婚姻的基础。
无论是在中国古代,还是在西方国家,这两本书所体现的婚姻观和婚姻都应该以“门当户对”为基础,换句话说,经济条件是衡量一桩婚姻是否合适的基本标准。
首先,就中国古代的婚姻观而言,“门当户对”一直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基本条件,在《红楼梦》中也可以找到。《红楼梦》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剧爱情故事为主线,展现了清朝封建环境下的宏大叙事观。
为什么贾宝玉和林黛玉一定是悲剧结局?根本原因是“门不对,门不对。”林黛玉自幼父母双亡,生活在贾家。贾宝玉出身贾家的富孙,与林黛玉经济条件相差甚远。所以这也是他们爱情悲剧的主要原因,即在当时中国古代的社会背景下,普遍重视和追求“门当户对”的婚姻观念。
其次,从西方社会文化背景来看,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人们对金钱的追求不容忽视。《傲慢与偏见》中的家长班纳特太太认为财产是婚姻的基础,所以她会把所有有财产的单身男人都视为女儿的合法财产。主角伊丽莎白也很在乎对方的财产。所以可以反映出,在西方文化背景下,财富和财产也是婚姻生活幸福的基础。
所以从这方面可以得出结论,无论是西方资本主义还是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一定的经济基础是婚姻成功最重要的因素和基础。
2.婚姻制度是以“男人”为中心的
说到婚姻的概念,就不得不谈到婚姻制度中男女地位的比较。通过分析两部小说,我们不难发现,即使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婚姻制度也是以“男人”为中心的,男女地位并不完全平等。
首先,从中国古代传统的封建社会制度来看,封建社会是男权社会占主导地位,男性的地位远远高于女性,反映在婚姻制度上,就是女性只是传宗接代的工具。在封建社会,古代的一夫多妻制是男性婚姻地位的最好体现,这一点在《红楼梦》中也有所体现。
在贾家,几乎所有的男性角色都是一夫多妻的。在封建社会,妇女的地位很低,在婚姻制度上,也要以“夫为妻”为主导思想,连贾家所有的女主都是如此,更不用说其他普通人家的妇女地位了。因此,我们不难发现,在封建制度的社会背景下,女性的婚姻地位是很低的。
而在西方的婚姻生活中?女性的地位就这么低吗?虽然是不同的表现形式,但从根本上来说,女性在西方婚姻生活中的生活地位并不高。《傲慢与偏见》中,贝内特太太一直希望女儿嫁个有钱的丈夫,这也是当时所有西方女性的普遍缩影,希望通过嫁个有钱的丈夫来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在西方男性社会中,“有钱的丈夫”是女性的救星。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出,在西方社会的大背景下,女性的婚姻地位远低于男性。
所以从这方面来说,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古代,婚姻制度都是以“男人”为主导的。
二、中西文化背景下的中西婚姻观差异虽然上面有一些相似之处,但由于受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婚姻制度的影响,中西婚姻观还是有很多差异的。
1.不同的社会制度在择偶上有不同的自由度。
首先,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社会制度对婚姻的约束是不同的,所以造成的结果就是中西方择偶的自由度不同。
在中国古代,是典型的封建宗法社会。自由恋爱和自由婚姻不被封建礼教所接受。所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在中国古代,子女根本没有择偶的自由,而是完全听从父母的安排。在这种制度下,根本没有选择配偶的自由。
可以说,《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多半是由于这种封建婚姻制度的影响。他们不能在一起,根本原因是“门不当户不对”,最直接的原因是父母的阻拦。贾宝玉的婚姻完全取决于贾母。在经济条件的反差下,贾母很自然地要求贾宝玉嫁给有大家族的薛宝钗,而不是无父无母的林黛玉。
所以林黛玉只能在贾宝玉结婚那天死在树下。这种爱情悲剧在中国古代发生的频率远远高于人的现象。根本原因是在封建婚姻制度下,男女择偶的自由根本达不到西方的标准。
在西方社会,崇尚自由的资本主义制度下,崇尚自由恋爱的男女主人公屡见不鲜。即使是像班纳特太太这样基于经济条件的父母,也会在意女儿的看法。因此,不难发现,西方婚姻制度在择偶方面的自由度更高。在奥斯汀看来,一段婚姻幸福与否,取决于双方是否相爱。她也认为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幸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中西方文化背景下的择偶自由是完全不同的。
2.不同的文化背景有不同的择偶标准。
最重要的一点是,从择偶标准来看,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不同,择偶标准也不同。由此看来,在中国古代的封建文化背景下,择偶标准往往是外在条件,而西方的择偶标准是内在条件。
首先,在封建社会,“贞操”是女性最重要的品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主张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为什么贾母选择薛宝钗而不是林黛玉?因为林黛玉太过花枝招展,不遵循封建礼教,喜欢“与人争论”,而薛宝钗是“顾全大局,知道大局”的代表,才华横溢却懂得“装傻”,是封建社会最喜欢的“女人”形象代表。从这个角度来说,因为“薛宝钗”更符合封建礼教的要求,所以也会更受姥姥的喜欢。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封建礼教是中国古代最大的择偶标准。与古代中国不同,在追求自由的西方文化背景下,伊丽莎白这样的女主人公代表了当时女性的审美标准,不守礼教,追求自由。
与懂得大局的薛宝钗不同,伊丽莎白有一定的叛逆性格,处理婚姻大事时能做到心平气和。她的智慧和魅力,以及她一定的叛逆性格,都是吸引男主角达西的点。所以这也反映了在西方文化背景下,择偶的标准趋于自由。
达西喜欢伊丽莎白,贾宝玉喜欢林黛玉也是这个道理。两人都喜欢对方不同寻常的气质,但在不同的社会背景和婚姻制度下,两人的结果截然相反。一部悲剧和一部喜剧展现了男女主人公由于中西不同文化背景下不同的择偶标准而导致的不同结局。也反映了作者当时对婚恋观的两种完全不同的态度。
综上所述,《红楼梦》和《傲慢与偏见》中主人公的婚姻观有一定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虽然受男性地位支配,但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女性择偶的标准是不同的。虽然都是基于经济基础,但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女性择偶的自由度是不一样的。所以从这两部小说中,也可以折射出中西方完全不同的婚姻观。当然,这也是一定历史环境和条件下的差异,体现了作者的批判和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