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明镜片6元的成本是100多。这是陈代言费涨价的原因吗?
眼镜行业的暴利由来已久。几块钱卖几百块钱也不稀奇。各地的大品牌小品牌都是如此,但是暴利不代表一定能赚钱。只有卖得多,才能赚钱。岳明透镜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因为他们正在向中国证监会提交上市招股说明书。陈的代言只是营销费用的一小部分,不足以影响整个运营成本和产品价格。更多的是其他营销费用,零售环节拿走的利润最多。
据媒体报道,岳明镜片来自眼镜之都江苏丹阳,是国内镜片生产的巨头。这次要募资5.68亿元向证监会申请IPO。当然,要炫耀其家庭资产,宣传自己的成本和利润。
2019,岳明镜片生产的镜片成本价6块多,成品镜片56元左右一副。在电商平台上,岳明镜片最低售价为228元,显示自售毛利率超过74%,但2019年综合毛利率为51.24%,还不算太离谱。
那么利润去了哪里?岳明镜片2019的出厂价是13.5元每片,比我们平时配眼镜的时候低很多。可以看出中间部分的利润被零售商拿走了,所以这些镜片厂商现在热衷于网上直销,这样可以实现利润最大化。
眼镜行业也是以品牌为导向的,所以岳明镜片这几年在广告上也是不遗余力。除了陈的代言,他还与热门综艺节目《非诚勿扰》和《超级大脑》合作。这些栏目的广告手段天价,以至于2017年销售费用达到4928万元,2018年达到7682万元,2019年达到65438+。
第二,事件精华镜头的技术和R&D在这些企业中占比很小。他们往往更热衷于品牌、渠道、推广,而这些恰恰是最大的成本。虽然没有陈代言的具体数字,但我觉得成本不会太多,完全不会影响成本增加。相反,电视节目等广告的植入,以及渠道的拓展和推广,都需要大量的资金。
当然,企业本身的管理也是很贵的,企业管理得好不好也意味着成本的高低。
第三,事件的反思。现在戴眼镜太贵了,以至于眼镜坏了宁愿一直修也不愿意换新的。戴一副中号眼镜要几千块钱。如果高端眼镜几千块钱,也是常见的。零售环节利润那么高,不可能有监管。
现在青年学生近视越来越普遍,眼镜的消费量也在不断攀升。如果能保证买到价格合理的眼镜,大家都很期待,但似乎没有希望。如何看待这种现象?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