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的发展史是怎样的?不要太多。
第一台计算机是由美国军方定制的,专门用于计算弹道和射击特征曲面。承担研制任务的摩尔小组由四名科学家和工程师组成,他们是埃克特、莫克利、戈尔茨坦和博克斯。这台电脑的主要部件是电子管。该机采用1500继电器,18800电子管,占地面积170m2,重量30多吨,耗电150KW,造价48万美元。开机时让周围居民暂时断电。这台计算机每秒可完成5000次加法运算和400次乘法运算,比当时最快的计算工具快300倍,是中继计算机的1000倍,是人工计算的20万倍。以今天的标准来看,它是如此的笨拙和低级,其功能远不及一个手持可编程计算器,但它将科学家从复杂的计算中解放出来,它的诞生标志着人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信息革命时代。
第一代
电子管计算机(1946-1957)这种舞台计算机的主要特点是以电子管元件为基本器件,以光屏管或水银延时电路为存储器,主要以穿孔卡片或纸带为输入输出,体积大,功耗大,速度慢,存储量小,可靠性差,维护困难,价格昂贵。在软件中,通常使用机器语言或汇编语言来编写应用程序。所以这个时代的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
这时计算机的基本电路是电子管结构,程序也从手工的机器指令程序变成了符号语言。第一代电子计算机是计算工具革命性发展的开端,其二进制、程序存储等基本技术思想奠定了现代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以冯·诺依曼为代表。
第二代
晶体管计算机(1957-1964)50年代中期,晶体管的出现使计算机生产技术有了根本性的发展。晶体管取代电子管作为计算机的基本器件,磁芯或磁鼓作为存储器,整体性能比第一代计算机有了很大提高。与此同时,编程语言也相应出现,如Fortran、Cobol、Algo160等计算机高级语言。晶体管计算机用于科学计算,也用于数据处理和过程控制。
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第一代计算机,使用电子管作为元件。电子管元件在工作时产生过多的热量,可靠性差,运行速度慢,价格高,体积庞大,这些都制约着计算机的发展。因此,晶体管开始被用作计算机的部件。晶体管不仅可以实现电子管的功能,而且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寿命长、效率高、发热少、功耗低等优点。晶体管使用后,电子电路的结构有了很大的改进,更容易制造高速电子计算机。
晶体管计算机
第三代
中小型集成电路计算机(1964-1971)60年代中期,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集成电路制造成功。中小型集成电路成为计算机的主要组成部分,主存储器逐渐向半导体存储器转移,使计算机变得更小,大大降低了计算机计算时的功耗,并且因为减少了焊点和连接器,进一步提高了计算机的可靠性。在软件方面,有了标准化的编程语言和人机对话的基本语言,其应用领域进一步扩大。
第四代
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71-2015)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成功生产及其在计算机硬件生产中的应用,计算机的体积进一步缩小,性能进一步提高。集成更大容量的半导体存储器作为内存,并行技术和多计算机系统得到发展,精简指令集计算机(RISC)出现,软件系统工程化和理论化,编程自动化。微型计算机在社会中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几乎在各个领域都能看到计算机的身影。
第五代
五代计算机是指具有人工智能的新一代计算机,具有推理、联想、判断、决策和学习的功能。计算机的发展什么时候进入第五代?什么是第五代计算机?对于这样的问题,已经有了明确统一的说法。
IBM发表声明说,它已经开发出一种微芯片,可以模拟人脑神经元、突触功能和其他大脑功能,从而完成计算功能,这是模拟人脑芯片领域取得的又一重大进展。IBM表示,这种微芯片擅长完成模式识别、物体分类等复杂任务,功耗远低于传统硬件。
值得注意的是,它并不想用新的芯片替换原来的电脑芯片。IBM在其网站上介绍,传统的计算机注重语言和分析思维,而突触核心可以解决感知和形状识别问题,分别像人类的左脑和右脑;IBM接下来要做的,是把“左脑”和“右脑”连接起来,形成新的“整体计算智能”。从这个角度来看,传统芯片擅长大量的符号运算和数字处理,而synapse core的优势是多感知和实时的传感器数据处理。比如Modha曾经说过,团队正在研发一款可以帮助盲人感知外界环境的耳机;这一次,IBM表示,经过实验测试,这种芯片可以检测视频片段中的人、汽车、卡车和公交车,并进行识别。这其实是依靠突触核心来完成的。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在当今的智能社会,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将是三位一体的。新世纪的计算机将把人们从重复、枯燥的信息处理中解放出来,从而改变我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方式,为人类和社会拓展生存和发展空间。当历史的车轮进入21世纪,我们将面对各种各样的未来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