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介绍一下故宫。

北京紫禁城的修建始于永乐四年(1406),以南京紫禁城为基础,至永乐十八年(1420)完工,成为明清两代二十四位皇帝的行宫。民国十四年国庆节(1925 10 10月10),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并开馆。

北京故宫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周有高10米的城墙,城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故宫有四个门,南面是午门,北面是神武门,东面是东华门,西面是西华门。城墙四角有一座雍容的角楼,民间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脊的说法来形容其结构之复杂。

北京故宫的建筑分为外院和内院两部分。外院的中心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合称为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典的地方。三大殿左右两翼辅以文华殿、武英殿两组建筑。故宫的中心是干青宫、交泰宫和坤宁宫,统称为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主要宫殿。

后三宫两侧,东西各有六宫,是后妃居住和休息的地方。东六宫东侧是天穹殿等佛教建筑,西六宫西侧是中正殿等佛教建筑。除了外院和内院,还有外东路和外西路两个建筑。

学术价值:

从古代宫殿学的角度看故宫,不仅认识到故宫古建筑和宫殿文物的重要价值,还看到了宫殿的历史遗存。更重要的是,古建筑、文物、历史遗迹和这里发生过的人和事,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文化整体。

这种认识是古代宫殿学产生的重要基础,也有利于进一步挖掘故宫的历史文化内涵。故宫文化的这种完整性,也让散落在院外、海外、国外的老清宫文物和档案有了学术归宿。

基于此,海峡两岸故宫博物院在学术研究上的交流与合作是必然的,人为的阻隔只能是暂时的。事实上,这种交流是不断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