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是谁?他的历史履历?

孙(1885-1935),山东泰安人,直系军阀首领。作为一个孤独的孩子,他依赖别人。入伍后,他不懈努力,于1904年出国留学日本。

1908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1909年回国后,任北洋军营长、上校、旅长。

1923领兵入闽,平定福建叛乱,任福建军督。

1924年9月,江浙战争爆发,出兵援助齐谢园,进攻安徽卢永祥,占领浙江;

1925年6月5438+00年6月,江苏、安徽两省出兵驱逐,110年6月,浙、闽、苏、皖、赣四省联军在南京宣布成立,担任五省联军总司令,号称“东南王”,成为直系后期最强大的军阀。

1926年9月,北伐军入赣,孙赴九江督战,阻止北伐军东进。战败后,他到天津向张求助,并担任了安的副司令员。

1927年2月,继续组织部队阻止北伐。八月,领兵渡河反攻。经过与蒋介石和桂军五天五夜的激战,他不幸失败了,主力也疲惫不堪。

九一八事变后,孙隐居在天津。冈村宁次利用老同学的关系多次到他家拜访,并拉拢他挂职。但是,孙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他还没有丧失良知,他的内心并不想成为一个叛徒,所以他断然拒绝了。孙经历了的风风雨雨,看破红尘,皈依佛门。

1935 165438+10月13、军统局利用为父报仇的心态,诱使石建桥刺杀孙。

纵观孙的一生,他只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一个悲剧人物。好战性是其主要特征之一;光彩照人是另一个特点。关键在于北洋军阀时代的烙印,使他的思想陈旧,拒绝接受新思想新事物,逆历史潮流而动,最终为大浪淘沙,洗尽铅华。这恰恰是:其盛也富,其亡也骤!

暗杀的真相: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间谍多次拉拢孙到日本避难,但都被孙断然拒绝。此时,孙虽然专心佛学,不问政事,但他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却特别强。蒋介石手下的军事特务一直在试图除掉威胁蒋介石统治的“异己”。石建桥刺杀孙,表面上是以“为父报仇”为名。她可能不知道,她的背后是国民党蓝衣社特务和石泽凡的阴谋,他们利用石建桥为父报仇的心理,为他提供了一把勃朗宁手枪,供孙行踪和杀人之用。被捕后,石建桥在法庭上谎称暗杀用的勃朗宁手枪是从一名退役军官手中买的。但勃朗宁手枪在当时是一种先进的枪支,绝非普通人所能拥有。当初军统特务等人在北平刺杀张时,并没有这种手枪,还是戴笠飞到北平把勃朗宁手枪交给的。试想一下,石建桥怎么可能轻易买到一把连专业经纪人都没有的手枪。其实这是因为军统特务想借石建桥之手除掉孙,于是石建桥通过各种渠道获得了这把勃朗宁手枪。

孙的好友及其部下马宝恒在晚年回忆录中提到,孙之死,是国民党特务利用石建桥为父报仇的心理,唆使他暗杀孙所致。郭汝瑰将军后来在回忆录中提到,蒋介石命令军方派一个名叫石建桥的女人去刺杀孙。

更令人费解的是,石建桥在冯玉祥刚当选第五任国民党中常委、军委副主席后,就暗杀了孙。冯玉祥和石是多年的老战友,石建桥是石的侄女。石建桥选择在冯玉祥上任后刺杀孙,一定是考虑到了冯玉祥和石的关系,因为即使罪行发生,冯玉祥也不会对自己的侄女袖手旁观。果然不出所料,当施建桥刺杀孙一案还在审理的时候,南京政府就已经开始了大赦活动。这样也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石建桥杀了人之后没有怯场,仿佛她结束孙的生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这就是所谓民国时期“人人平等”的貌似公证的法律。

石建桥杀死孙后,为了博取舆论的同情,故意贬低和诽谤孙的人格,为自己的罪行开脱。然而,在孙统治东南五省期间,有着严格的军纪。相对于同时期的其他军阀,他的名声还是比较好的。作为一个在乱世中崛起的枭雄,孙即使犯了错误,也不应该被丑化和矮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