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世界通史中仍有很多人对中国的史书充满错误和疏漏?
全球历史中关于中国的史书有很多错误和疏漏,但很多人仍然把它放在神坛上,因为它提供了一个宏伟的视角。
世界通史不仅国内部分有问题,史前和国外部分也有问题,因为历史是一笔糊涂账,战争迷雾重重。随着考古的进步,档案的解密,很多东西迟早会被推翻。
但这并不影响它的价值,并提供了一个宏伟的视角。比如很多大航海、科技革命、经济危机和战争,一些宏观问题只有从这个角度才能深入研究,比如大国崛起、文明兴衰、历史周期性规律、修昔底德陷阱、现代化和全球化,这些都涉及到东西方比较、古今比较时代的演变、不同国家的比较、历史人物的评价。
罗马,秦,唐,蒙古帝国,大英帝国,法兰西第一帝国,岛国,第三帝国,美苏,这是主线。
充分体现了人的能力和经验的有限性与历史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从细节的微观角度研究这样的重大课题是不可能的。
有些节目里夸夸其谈的学者,在涉及到能力圈之外的事情时,也会胡言乱语。每个人都有能力圈,这很正常。
如果你害怕犯错,最安全的做法是什么都不写。不做某事,就不会犯错。细节错误不影响其价值。
不能指望一个外国人对中国的历史有比国内学者更深刻的了解,也不能指望一个历史学家对整个世界的历史,古今中外都有深刻的了解。能力圈是客观存在的。西方人普遍有西方文明的优越感。
但这种过犹不及的作品,体现了独立思考的精神,在研究天人之际,联系古今之变,成为一家之言,是有意义的。
类似的书籍有:《战略史》《杀戮与文化》《军事精神文化装备论》《简明战术史》《战争变革史以来的军事技术1500》《间接路线战略》《超限战争》等。写这些书的人已经是专家了,但是有些方面还是不足,因为这些都是比较难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