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妍路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武汉姜妍路是一条著名的地方特色道路。很多本地和外地的司机都会走这条路,一路上你可以发现很多美丽的风景。武汉的河滩很美,很虚幻,最容易看,沿途的各种景点也很值得一看。

在每个武汉人的记忆中,一定有在姜妍路附近游玩的经历,但是一路上有n条岔路,甚至有当地人晕倒的危险。但在这里,却是一个“风险”与“机遇”并存的地方。不经意间拐进一条小路,可能会得到完全不同的风景。

第一站:想在武汉寻找民国情怀,南京路绝对不能错过。街道两旁是华而不实却有些陈旧的建筑,三五层的老式洋楼,红砖灰瓦,木窗浮雕,依稀可以看到昔日辉煌的痕迹。

这条路上有很多知名的老建筑小区,比如吴公馆、万饶芳公馆、街1-31号、大陆银行等等,还有像中富里、大陆广场这样的老牌高档公寓,适合慢游观光。

南京路那种浮华却又时尚的独特气质吸引了很多年轻艺术家的青睐,但是新一代的餐厅和精致舒适的咖啡馆。

还有那些老店,记录着周围居民的味道记忆。文艺有市场的味道,作为一条美食街,绝不是虚名。

第二站:青岛路有人说青岛路是挖掘机下幸存的“武汉图腾”。的确,这也是近年来为数不多的可以传承城市的道路。在这里,各种古典风格的漂亮老房子在路边梧桐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安静。

花旗银行、汇丰银行、宝安洋行、麦格理银行.....所有这些带金边的名字,也见证了青岛路在过去作为金融中心的显赫地位。现在这些老房子被保留了下来,其中一些还在充当银行。

青岛路10号平和包装厂曾经是武汉第一座现代化包装仓库,114的岁月匆匆而过。如今,平和包装厂已成为武汉现存最完整的早期工业建筑,经过综合设计改造,成为汉口文创谷中心的一部分,也是武汉新的“网上名人打卡地”。

岁月的痕迹还在,这些幸存的老建筑成为我们探索过去的窗口,同时也与我们的时代紧密结合,吸引着无数年轻人的目光。

第三站:天津路天津路作为武汉租界的第一条路,也是武汉的“外滩之源”。

这条街上没有大型商圈和高耸的建筑。不管外面的世界有多嘈杂,不管对面的庆忌街有多热闹,一旦拐进天津路,时间仿佛都停止了,舒适的氛围让古老的建筑在蓝天下显得格外醒目。

英国驻华领事馆旧居就在这里,这栋二层红瓦黄墙的西式小楼现在对外开放。

十字路口的林德公寓也已经存在了90多年。它记录了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在这里留下了许多伟人的足迹。周恩来、瞿秋白和邓小平都曾在这里居住过。

老租界街和天津路一样,有着历史沉淀下来的平静,在喧嚣的庆忌街旁,却也能在这喧嚣中保持其端庄宁静的气质。

其中也不乏几家气质独特的小店,天津路也成为不少武汉美食家心中浪漫优雅的美食腹地。没有太多的游客,闲暇时可以漫步其中,感受轻松却时尚的美食美学。

第四站:合作路合作路其实更像是典型的老小区,历史悠久的老小区,安静的小院子。如果你不是一个喜欢享受高品质生活的人,你可能不知道。其实这里有一个类似“捷立方”的小众商圈。

已经开了将近五年了。不同于传统的商业综合体,它更像是一个融合了老汉口文化历史风貌的文艺创作空间。每家店都有文化特色,是新一代文艺青年的打卡胜地。

Jiecube由五个旧工厂改建而成。这里曾是俄罗斯商人的“新泰洋行”旧址。这期间的砖墙和门道可以明显看出鲜明的俄罗斯风格。在近百年的历史中,这里被改建为百货商店、物资仓库和菜市场。这组一百多年前的俄式建筑,在今天杰立方的改造下,也凝结了一丝历史的痕迹。

然而,这里有一个极端的二元性。白天周围的喧嚣之下依然有一种从容端庄的韵味,但到了晚上,炫目的灯光和烟火令人窒息,却是一场摩登的夜场秀。

而这些风格各异的小店,可能只有来到这里才能亲身体验。

第五站:兰陵路武汉有很多美食街,但很少有一条路既承载了历史文化的沉淀,又有武汉特有的市井气息。

兰陵路就是这样一个棘手的弯道。这里曾经是俄罗斯的租界。虽然墙面斑驳,却掩不住这种古典风格的美。武汉本地最好的店铺也藏在这些街道的角落里。

兰陵路很短,不到600米,却融入了两个不同的世界,一个是《网络名人》里打卡的地方——李黄陂路,极具文艺气息,一个是充满烟火气的古街。与新文艺的李黄陂路不同,兰陵路还保留着老武汉的样子。

有了缝纫机,缝纫的绣娘虽然老了,但工具一应俱全,拿着钥匙从老师傅的街上喊来,有了好久不见的报刊亭,仿佛又回到了小时候楼下最熟悉的那条街。

正是老武汉的烟花,才有了最正宗的武汉老味道。

从来没有一条路像李黄陂路一样,一半是武汉老街的烟火,一半是极端文艺的潮人聚集地。

作为老汉口最文艺的一条街,这里有武汉最美的老建筑,最文艺的新潮店铺,甚至还有几十年不变的老街坊。

百年前,李黄陂路曾是老汉口最现代化的街区,如今也是风云交汇之地,成为武汉时尚潮人最爱的一条街。地图上这里共有17栋老建筑,建筑风格以哥特式和洛可可式为主,充满异域风情。

第六站:李黄陂路如今的李黄陂路被改造成了步行街,红色的电话亭,复古的欧式路灯,路边的小花坛,处处彰显着它清新的文艺风。

老式的咖啡馆、艺术沙龙、古董店、高级时装和二手商店继承了百年前的现代风格,赋予了这条老街新的生命。当然,除了这些文艺特色店,还有那些“吊人胃口”的美食店。

第七站:站前路站前路因大智门站而得名,大智门站也是中国第一条长距离标准轨距铁路——韩晶铁路南端的终点站。所以,直到1991大直门火车站关闭之前,相邻的站前路是武汉最著名的街道之一。

车站路作为法租界的主要干道,在1896-1943时期,一直是法租界的核心区域。被称为“小巴黎”的汉口法租界,也是当时汉口茶馆、戏院、电影院、咖啡馆的集中地。

当然,租界早已是历史名词,但街区还在,建筑还在。因为这个历史名词,这一带的街坊在浓浓的乡土风情中又增添了几分异域风情。这种风格大多集中在当年修建的别墅建筑里。

虽然喧闹了百年的车站路如今有些沉寂,但岁月依然留下了无数武汉人独有的美食秘笈。

第八站:蔡锷路,在老汉口闲逛的吃货们,大概都在这条路上吃过宵夜。蔡锷路以护国将军蔡锷命名,由东向西连接洞庭街和胜利街。

虽然是以将军命名,但街道没有战争年代的严肃气氛。相反,几十年来,每到夜幕降临,就有络绎不绝的人群来到这里觅食。

这条路不长,只有400米,却挤满了从一家到另一家的食物。白天的时候,看似平淡无奇。只有几栋老建筑似乎能窥见老汉口的风华,但每当夜幕降临,这里就成了老人口吃最着迷的小吃聚集地。

和朋友随意进一家店,永远不会失望。

第九站:怡园路怡园路有一种很特别的气质。东起汉口江滩,西至中山大道,与之交叉的胜利街将怡园路分为南北两段。

南段有许多欧式建筑、雅致的小楼和老式住宅区,历史感很重。路的一边是飞檐翘角的中式建筑,其中一座是市政府礼堂,建于1954;

另一边是一座哥特式的小楼,隐藏在高大的梧桐后面,原名德国领事馆,现已并入武汉市人民政府大院。

北段是很多老武汉人心中的美食街。大大小小的美食店很多,满大街都是烟火,有老武汉的温度。

短短的一元路上有三所学校。其实学校周边一直都有美食聚集地,这里不仅有很多有名的“网上名人店”,还有老汉口浓浓的烟火气。

第十站:武汉山海关路的早生文化绝对是美食名片中最不可或缺的一项。

说起过早,山海关路是绝对不能错过的。东起姜妍路,西至中山路,全长仅410米。哪怕是悠闲的散步,十分钟就能走完。然而,就是这样一条不起眼的街道,却是老武汉队过早的拥有。

凌晨四五点,山海关路上的早灯陆续亮起。黄澄澄的灯光与朦胧的夜色交织在一起,老板们熟练地摆好桌子,摆好位置,加工好食材,等待着第一波客人的到来。

如果有一天早上,你突然疯了,想吃鸡冠饺子,糯米油条,汽水包,一定要来这里看看。姜妍路旁边其实有10多条岔路,其中的美食无时无刻不在由新变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