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术语审定委员会的历史沿革
在相关规定中指出,“统一工作委员会分别由有关自然科学学会、研究机构提名,经科学院遴选、文化体育委员会审核后任命”。当时聘用了150名科学家,在当时的编译局下设术语室,负责组织术语编译等具体工作。其中著名的科学家有、华、钱三强、、茅以升、。
从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我们集中力量审定出版了几十种各学科术语,为奠定基础、促进新中国的科技发展和国内外学术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
60年代中期,由于文化大革命,科技术语的审批基本中断。中国科学大会于1978年3月成功举办,神州大地迎来了科学的春天。许多著名科学家和术语工作者呼吁恢复和建立科技术语的审批机构,以促进我国科技术语的规范和统一。顺应社会舆论和科技发展的历史潮流,国家科委和中国科学院决定成立由中国科学院牵头,以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严济慈院士为主任委员的国家自然科学术语审定委员会,并联合报请国务院批准。
1978 12、国务院批准国家科委和中国科学院联合提交的《关于成立国家自然科学术语审定委员会的报告》。
中国科学院决定,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由中国科学院牵头,与国家科委共同组建,并邀请中国科协、国家标准局、教育部参加,适时选定人选。
8月6日,1984,中国科学院在院长办公会上确定了上述五家单位推荐的人选。钱三强为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叶笃正、、国家科委胡、中国科协、教育部吴延庆、国家标准局戴为副主任委员。
在成立大会即将召开前夕,中国科学院和国家科委于10月29日联合向国务院提交了《关于国家自然科学术语审定委员会工作的请示》,1984+65438。报告明确,国家自然科学术语审定委员会的任务是确定工作方针,拟定国家自然科学术语审定工作计划、实施方案和步骤,负责审定包括科学、工程、农业、医学技术科学和交叉学科在内的术语的标准化和统一化,并颁布实施。报告还建议国务院“授权委员会采用出版形式,教学、科研、生产部门按批准的条款执行。对于跨学科和有争议的术语,委员会有权在多次讨论后做出决定。”这个报告得到了国务院领导的批准。这是委员会首次会议前夕的一份非常重要的文件。
4月25日,1985,全国自然科学术语审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北京顺利召开。国务委员方毅向大会发来贺信,著名核物理学家、委员会主任钱三强院士致开幕词。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孙宏烈院士宣读了中国科学院院长卢嘉熙的贺信,以及全国自然科学术语审定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名单。国家科委副主任曾庆林同志代表两个学科向全国委员会委员颁发了聘书。著名物理学家马院士接受了讲话。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委员会副主任叶笃正院士主持开幕式,并就委员会筹备进程和未来工作展望作了报告。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严济慈院士在开幕式上作了重要讲话。这位科技术语工作的元老,从20世纪20年代的术语工作开始,一直到成立大会。最后,严老告诫我们,委员会是权威机构,但权威不是自封的,要通过我们的工作自然体现出来。这句话一直提醒我们保持高质量的工作。
成立大会上还有很多学术报告,非常热烈紧凑,学术氛围浓厚。中科院院长卢嘉熙院士专程从外地回京参加闭幕式并作重要讲话。它提到增加香港和澳门成员的问题,并保留台湾省的配额。最后表示,受国务院委托,在科学院的领导下,一定要大力支持委员会的工作,与国家科委共担责任,逐步实现委员会的任务,在四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这次会议的成功召开,在我国科技发展史和术语工作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它显示了我国科技事业的蓬勃兴起,也标志着我国科技术语标准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国家自然科学术语审定委员会一成立,就开始按科技体制设立术语审定分委员会,按照“先基础后应用、先单科后综合、先主科后副科”的原则开展审定工作。各项工作都进入了健康发展的轨道。
全国自然科学术语审定委员会在成立后的短短两年时间里,在各学会的支持下,成立了数学、物理等27个分委会。天文学是一门先导学科。经过两年多的工作,天文术语的审定任务已经完成。
因此,国家科委和中国科学院于7月1987日向国务院提交了《关于出版天文术语的请示》。对此,国务院在函[1987]142中明确指出:“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国家自然科学术语审定委员会。各种学科术语的审定和发布是委员会的职权,经其审定的自然科学术语具有权威性和约束力;全国一切科研、教学、生产、经营、新闻出版单位均应遵照使用。”国务院的文件是我国科技术语发展史上最重要的历史性文件,体现了我国对科技术语标准化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赋予了国家自然科学术语审定委员会很高的工作导向,极大地鼓舞了我国广大科技术语工作者,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科技术语标准化工作的发展。
1987年9月,全国自然科学术语审定委员会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和工作会议,向社会各界公布了《国务院关于出版天文术语的批复》,广泛讨论了这一批复的精神和科技术语审定中的各种理论和实践问题。会议期间,国务院副总理李鹏向大会发来贺信。国务委员宋健、中国科协主席钱学森、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次会议总结了委员会成立以来的成功经验,确定了委员会的正确工作方向和具体做法,推动了科技名词审定工作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第一届委员会五年的工作形成了科技术语审批的基本模式,为这项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90 65438+10月8日,全国自然科学术语审定委员会在京召开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全体会议,组成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由核物理学家钱三强任主任,、马君如、、林振申、胡、卢绍增、、苏、黄兆厚任副主任。王大珩和其他71人是全国委员会的成员。
在科技术语标准化的发展过程中,这项工作得到了政府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为进一步贯彻落实1987号国务院文件《关于出版天文术语的批复》精神,6月23日,1990号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国家教委、新闻出版署联合下发《关于使用全国自然科学术语审定委员会出版的科技术语的通知》,明确提出三点要求:
(1)新闻单位要通过各种媒体宣传名词统一的意义,带头使用已公布的名词;
今后编辑出版单位出版的有关图书、期刊、文件、资料,要求使用出版名词。尤其是各种工具书,是否使用已出版的规范字,应作为衡量图书质量的标准之一;
(3)今后编写出版的各类教材应使用所有已出版的各学科术语。
这一通知精神极大地促进了标准化术语的推广应用。术语委员会成立20年来,国务院和四部委的文件发挥了巨大作用,推动了科技术语的审定工作,取得了越来越辉煌的成就。
65438年至0992年,委员会主任钱三强院士病逝。我国著名化学家卢嘉熙院士接任主席,领导全国委员会继续开展卓有成效的工作。在此期间,两岸科技术语的比较和统一取得了实质性进展。1993年,历史性的“汪辜会谈”将两岸科技术语统一的讨论工作列入共同协议。委员会非常敏锐地抓住了这项具有重大政治、文化和经济意义的工作,并迅速开始了这项工作。1994 14年5月3日,我委在北京召开了促进海峡两岸科技术语交流与统一工作座谈会,标志着这项十分重要且影响深远的工作正式开始。
根据形势发展和工作需要,1995年9月,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中央编委)批准成立国家自然科学术语审定委员会事务中心,作为国家自然科学术语审定委员会的办公室。中央编委的这一决定,为加强编委的工作地位,更好地开展科技术语标准化工作,提供了制度、经费和组织上的有力保障。
1995 12.6,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在京召开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全体会议,产生了第三届委员会,卢嘉熙为主任委员,卢永祥、章宗、林全、左铁勇、马扬、孙舒、许嘉璐、于永战、丁启东、王继祥、潘淑香为副主任委员。陈芳允和其他79人是全国委员会的成员。
第三委员会成立不久,就向国务院申报,将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更名为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使委员会名称符合国务院批准的审定范围, 更好地完成国务院授权的科技术语审定任务,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更完整准确地表述委员会的工作性质。 这一意见很快得到了国务院领导的批准,并被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196+02+03号文件正式更名为“全国科学技术术语审定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科技术语委)。
在第三委员会工作期间,根据国家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时开展了科技新词工作。1996 9月10日,全国科技术语委员会召开由各学科主任、副主任参加的科技新词工作会议,研究讨论出版科技新词的试行工作。在随后几年的工作中,国家科学技术术语委员会陆续公布了信息技术、生命科学、天文学等学科的科技新词,并正式公布了元素的标准中文命名101 ~ 109。
同时,各学科分委会也加强了科技术语审定时的增词工作。科技新词工作使全国科技术语委员会在系统审定名词的同时,能够跟上科技和社会发展的步伐,对社会和媒体使用规范名词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同时,委员会逐步广泛开展了科技术语出版增定义工作,准确、简明地表达科技术语的内涵,丰富和完善了科技术语的审定工作。
在中国科学院、科技部和新闻出版署的大力支持下,全国科技术语委员会于1998年底正式成立了《科技术语研究》杂志。本刊物是在内部刊物《自然科学术语研究》的基础上创办的公开刊物。该刊的创办为我国适应科技发展、研究术语工作、宣传术语标准化提供了园地。
2000年6月15日,全国科学技术术语审定委员会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这次会议组成了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会主任仍为卢嘉熙,副主任为、章宗、邵、、马阳、朱、于永展、李春武、王京川、叶柏林、傅永和、王吉祥、潘淑香。陈太一等91专家为全国委员会委员。
2001年6月卢嘉熙主任不幸去世后,中国科学院院长卢永祥院士接任国家科学技术术语委员会第四届委员会主任。
根据全国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大局,国家科学技术术语委员会第四届委员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及时加大了社会科学领域术语的审定力度。社会科学术语的审批是以语言学术语的审批为试点逐步进行的。社科术语审批的发展,标志着我国科技术语体系将更加全面和完善。
全国科技术语委员会高度重视科技术语工作形式和方法的发展与创新,在加强术语数据库和网络建设、完善数据库和网站功能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成效。术语数据库于2002年初建成,提高了审批效率。2003年,全国科技术语委员会网站正式运行。网站提供已发表科技术语的免费查询,已成为全国科技术语委员会在互联网上的宣传和服务平台。
全国科技术语委员会一贯重视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在中国,我们与国家有关部门共同努力,使语言和科学术语标准化,并探索相互合作和共同促进标准化术语的措施。同时,我们还与国内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了学术交流与合作。在国际上,全国科技术语委员会一直与国际术语界保持着良好的沟通与合作。我们与美国、奥地利、加拿大、日本、德国、俄罗斯、马来西亚和西班牙的联合国翻译机构、术语组织和术语专家保持着长期的交流与合作。2000年7月,全国科技术语委员会成为国际术语信息中心的联合成员。2002年6月5日至10月,全国科技术语委员会组织中国科技术语代表团访问了欧洲几个有代表性的术语机构和组织,增进了对术语标准化重要性的认识,吸收了国际术语工作的成功经验,同时也增进了中国与国际术语界的相互了解和积极合作。
全国科技术语委员会一直把海峡两岸科技术语的比较和统一作为义不容辞的历史任务,遵循“积极推动,增进了解;优中选优,统一优中选优;求同存异,逐步达成一致”和“先急后缓,先易后难”,积极、审慎、务实地开展了这项紧迫而重要的工作,先后在天文、信息科学技术等20多个学科开展了术语交流与比对工作。大气、昆虫、航海、药学、船舶工程等5个学科已正式出版两岸术语比较书籍。这项工作促进了两岸科技文化交流,为民族团结和祖国和平统一做出了特殊贡献。
20年来,全国科技术语委员会一直在探索科技术语审批的规律,逐步确定了“统筹规划、依托专家、统一协调、科学审批、正式发布”的工作方针。在调查和实践中,制定并逐步完善了中文科技术语审定的原则和方法,这些原则和方法对我国科技术语的审定具有指导性,非常适合。
同时,我们将努力贯彻中国政府提出的“科学技术为经济建设服务,经济建设依靠科学技术”的方针,努力落实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紧跟社会进步的步伐,积极探索科技术语的标准化,促进国家社会和经济的协调发展。经过20年的努力,全国科技术语委员会成立了61个分委员会,出版发行了66个学科的科技术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年来形成的科技术语队伍规模和审批工作水平是前所未有的,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国家科学技术术语审定委员会诞生于科学的春天,成长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科技术语的标准化和统一化事业正在不断发展,走向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