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元宵节发生过哪些重大事件?
道教认为,天、地、水三官分别在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来到人间。因此,元宵节是由迎接上元天官的祭祀活动演变而来,故称上元节。
道教创始人张道陵也被认为生于农历正月十五(公元34年2月22日)。在我国历史上,元宵节不仅是张天师的生日,也是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
首先,正月十四,元宵节前夕
322年2月16,王敦起兵反金。
王敦出身于魏晋最高家族琅琊王氏。西晋末年,他接受堂兄王导的邀请,帮助渡江南下的司马睿建立东晋王朝。
作为皇室的远亲,司马睿知道自己很虚弱。只有依靠王琅琊,他才能站稳脚跟。早年与王导交朋友,视其为知己。甚至在公元317年举行登基大典的时候,他就直言要和王导坐天下。
但称帝后,为了加强皇权,司马睿开始重用刘琨、刁协等人,刻意联合其他士族削弱王琅琊,疏远一心辅佐自己的王导。
被羞辱的王导对此不以为然,而狂妄自大的王敦则非常不满。于是在公元322年2月16(正月十四),他在武昌起兵抗击金,史称王敦之乱。
在这次谋反中,司马睿曾说:“若欲取我之位,只需趁早说明,何苦连累百姓?”可见金朝的皇权在世家大族面前是无可奈何的。
王敦入侵建康后,欲废黜元帝,篡权夺位。后来因为王导的阻止,他选择回到武昌,遥控国事。
1898年2月4日,清政府印制赵信股份。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举借外债支付战争赔款,但筹集的巨额资金和支付的利息增加了财政负担。在这种困境下,出现了一批著书立说,传播西方金融学和公债学的有识之士。
比如清末“四大买办”之一的郑,认为借外债不如借给民间,万不得已才考虑借利息很少的外债。
最早请愿发行自强股的黄思勇也在奏章中表达了对西方金融手段的赞赏,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发债思路。
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清政府于1898年2月4日(农历正月十四)发行了国内长期债券,命名为“赵信股票”。
然而,“赵信股票”的发行并没有经过科学的调查,发行的面额极不合理,大大超出了认购者的承受能力。比如股票的最小面额是120两白银,当时的普通人平均年收入只有6两左右,根本无法认购。
同时,发行过程中存在强制摊派现象。无论大小官员,都要凭票交钱,认购负担最终转移到底层农民身上,成为一种“苛捐杂税”,以失败告终。
1923年3月1孙中山重修大元帅府。
袁世凯死后,复辟失败,重新控制中央政府的安徽段拒绝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旧议会。
军阀割据态势图
把“盟约法”和国会视为* * *和国家象征的孙中山,因此发动了保法运动,在广州建立了保法军政府,依靠广西、云南的军阀。
军政府成立后,决定实行党政军权合一的大元帅制度,推举孙中山为大元帅。
原本想借护国运动夺取政权的广西部,对这个结果非常不满。1918年,推动军政府改组,改大元帅制为大总统合议制,剥夺孙中山实权。
目睹护法失败的孙中山于5月离开广州前往上海。
1920年,粤军击败桂系军阀,夺回广州后,孙中山被请回广州主持政局。随后,孙中山改组广州卫戍军政府,并出任大总统。1921年5月5日就职典礼上,他说:“我愿同时离职,即使徐世昌抛弃其非法总统。”
1922年,为了控制北方政府,直系逼迫徐世昌辞职,推举李为大总统,恢复旧议会,以此打击南方护国政府的合法性。
企图垄断两广的陈炯明借此机会,于1922年6月围攻总统府,以徐世昌已辞去总统职务为由,要求孙中山总统兑现与徐世昌同时离任的承诺。
护法运动再次失败,孙中山被迫投靠军舰,从香港前往上海。
陈炯明控制广州后,兵士奸淫掳掠,民怨沸腾。孙中山使北伐军在上海改编为寻贼军,陈炯明于1923+10月被驱逐出广州。
1923年3月1日(农历正月十四),孙中山改组广州大元帅府,就任大元帅,为民国国民政府的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