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减灾常识日
防震知识1。地震是一群人中的第一个灾难。破坏性地震会对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直接和间接的危害和损失,特别是强震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目前全球每年地震灾害造成的平均死亡人数为8000-10000人,平均每次经济损失数十亿美元。据联合国统计,本世纪以来,全球因地震死亡的人数已达260万,占全球自然灾害死亡总人数的58%。
从某种意义上说,地震是所有灾难之首。如果大地震发生在荒芜的地方,不会造成伤害。如果发生在城市或农村,会造成房屋倒塌,甚至建筑物和重要工程“被毁,危及人民生命安全,给人民造成严重灾难。1976唐山大地震在几十秒内将一座百万人口的工业城市变成一片废墟,伤亡数万人,直接经济损失65438。
1995 65438+10月17日本地震造成5438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000亿美元。第二,为什么中国的地震灾害特别严重?中国地震灾害的高频率、高强度和高成灾率是造成特别严重地震灾害的原因。
同时,我国民众防灾意识不高,同震级地震造成的伤亡人数可多达数倍。此外,我国大部分城市的基础设施抗震性能较差。
建国后的前20年,大部分建筑和工程都不考虑抗震设防。此外,城市生命线管道纵横交错,埋设不合理,有的材料强度不够,有的年久失修,使得中国大部分城镇易受地震影响,存在潜在隐患。广大农村多为土石结构,抗震能力更差。
据估计,如果地震发生在中国的工业城市和人口密集区,8、7级和5、6级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分别为数百亿、数十亿和数亿元人民币。三。地震预报现状地震预报,特别是地震短临预报,是当今世界科学的重大问题,也是现代高科技领域的前沿课题。
今天,人们对地震预测成功的期望远远高于实际预测水平。从1966年邢台地震开始,中国的地震预报已经走过了近30年。经过地震科学家的艰苦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和几个发达国家一样,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许多预测结果在确定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国家规划和经济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目前对地震的中短期预测仍然是,有些类型的地震可以有不同程度的预测,但大多数复杂的地震都不能准确预测。
这就是地震预报的现状。地震发生在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以下的地壳中。目前人类最大钻探深度只有12公里以内,无法直接探测震源深度。我们只能通过在地壳表面布置一些地球物理场、地球化学场、地球形变场等观测手段来间接推断或反演地壳内部的变化。
由于地表观测,不可避免地夹杂着气候、水文、人为等非地震因素造成的“噪音”,干扰来自地球内部微弱的有价值信息。同时,7级以上地震在全球平均每年只发生十几次,而且大多发生在没有前兆观测网的海沟或人烟稀少的地区,使人们失去了更多的实践机会;强震在同一地区重复发生数百年甚至更久,使得人们从事地震预报的实践机会很少,很难了解和总结规律性。
此外,地震短临预报会在短时间内引起人们和社会的强烈反响。因此,发布地震预报是一个非常敏感的社会问题,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科学问题,这进一步增加了地震预报的难度。鉴于上述情况,我国的地震预报研究仍处于经验探索阶段。
中国地震工作虽然起步较晚,但在地震预测研究方面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长期预测具有相当的可信度;同时,时间尺度约为10年的震情估计具有一定的准确性;破坏性地震几个月到几年的中期地震预报准确率占30-40%;很难在几个小时甚至几个月内准确预测破坏性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级。只有当某些类型的地震有规律地发生时,如大震前的小震,临震前出现大量微观和宏观前兆异常,才能做出不同程度的短临预报;我国震后趋势预测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在一些地震多发国家得到了实践,受到了相关国家的好评。
总之,目前我国中长期预报水平略高,短临预报水平较低。相信随着地震科学及相关科学领域研究的深入和现代技术的进步,地震预报的准确率将不断提高,人类终将克服地震短临预报的困难。
4.减轻地震灾害的途径目前人类还无法阻止地震的发生,还远没有达到准确预测地震的水平。但是,人类在地震灾害面前不能无所作为,要坚决执行中国的习俗?quot预防为主,走综合防御之路”,走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抗震救灾和重建的综合防御之路,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
(1)地震监测预报准确地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级,做好地震的短临预报,是减轻地震灾害最经济的方法,也是世界各国地震学家都在努力和争取的目标。如1975年海城7.3级地震前作出中期、准确的短临预报,使地震灾区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引导群众及时撤离房屋,减少了数万人的伤亡和40多亿元的经济损失。
1988,经国务院批准颁布。
2.高一生物知识与防震减灾论文。
防震减灾就是人们常说的地震动。它是地下地层破裂、错动引起的反弹,地震波向地表传播引起地表振动。这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自然现象,几乎和刮风下雨一样普遍。不是“龙王发怒”或者“鱼翻身”,那种迷信是绝对错误的。地球上每天都有地震发生,一天超过一万次。每年大约有500万次地震。世界上很多地方经常发生地震,但是地震很小,没有灵敏的仪器是检测不到的。这些地震约占一年地震总数的99%,剩下的1%,约5万次,人能感觉到。其中,7级以上强震约1000次,平均每年约十几次。至于更多,平均一年发生一次。大多数地震对人类无害。由于板块的运动,板块不同部位的岩层受到挤压、拉伸、扭转等各种力的作用。当那些结构脆弱的地方无法承受各种力的作用时,岩层就会突然断裂移动,同时激发出一股地震波,到达地面就会引起地面震动。这是地震。这种地震被称为构造地震。据目前统计,我国历史上共发生过17次8级以上地震,最大震级为8.5级。专家认为,就近躲避地震,在地震发生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地震要防在室内坚固,能遮住身体,容易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房间小。这个房间在一个开阔安全的地方。根据对唐山大地震874名幸存者的调查,其中258人采取了紧急避震措施,188人安全逃生,约占采取避震行动人数的72%。身体应该采取的姿势: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降低重心,抓紧桌子、腿等坚实的物体,保护头颈部。
3.防震减灾知识
地震自救逃生要点:1。如遇突发地震,如果在室内,应躲在厨房、卫生间等两面墙之间,千万不要靠近窗户、阳台或使用电梯。
2.如果在公共场所,应躲在最近、更安全的地方,如书桌、柜子下、舞台下,千万不要在高楼、狭窄的胡同等危险场所逗留。3.如果房子塌了,要待在床下或桌子下,等到地震停止后再搬出或等待救援。
4.如果不幸被埋在废墟中,首先要移开压在腹部上方的物体,保持呼吸畅通,用身边的金属、石头等硬物敲击求救。5.身体应该采取什么姿势:“蹲下、坐下或趴下”,也就是尽可能地蜷起来,以降低身体的重心。同时,双手应牢牢抓住周围的坚固物体,防止因身体失去控制的位移和接触物体而摔倒或受伤。
6、如何保护身体重要部位:保护头颈部:低头,用手保护头部或颈部,可能的话用身边的东西如书包、被褥、沙发垫等。在你头上。保护眼睛:低头闭眼,防止异物侵入。
保护口鼻:在可能的情况下,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吸入灰尘和有毒气体。防震:1,家庭安全措施:衣柜、餐边柜、冰箱等。应固定以防止倾倒。
在餐边柜、窗户等玻璃上贴透明膜或胶带。以防止玻璃破碎时四处飞溅。为了防止柜子门因地震摇动而打开,里面的东西掉出来,在柜子和地震厕所的门上安装合页进行固定。
2.应急物资的准备:饮用水;食品,婴儿奶粉;急救医学;便携式收音机、手电筒、干电池;现金和贵重物品;内衣、毛巾、卫生纸等。3.每月召开一次家庭防灾会议:家里哪里是安全的地方,避难所的确认,避难道路;学习急救和救援知识;家庭成员之间的分工;灭火器放置位置的确认;紧急情况下,家属的联系方式和见面地点;消防设备等的检查。检查紧急搬运袋并确认其放置位置。
4.建立和平时期邻里互助的合作制度:大地震发生后,会造成大面积的严重灾害。在这种情况下,消防车和救护车是不可能随时赶到的。因此,有必要在和平时期组织当地居民通过街道等场所进行交流,建立应对地震、火灾和抢救伤员的互助合作体系。扩展资料地震前兆:地震和风雨等自然现象一样,都是有前兆的,是可以预测的。
在地壳应力应变逐渐积累和加强的过程中,震源及其附近物质会发生一系列异常的物理化学变化。我们把这些与地震孕育和发生有关的异常变化称为地震前兆。
一般来说,我们把地震仪器观测到的地球物理场、化学场和微形变异常称为微前兆,而动物、植物和自然界显示的异常称为宏观异常。大地震之前,小地震很多,不仅数量逐渐增多,震级也逐渐增大,然后有一个相对平静期。在这段平静期之后,当小地震的数量增加时,经常会发生大地震。
用小震预报大震,是我国海城地震预报的成功经验。但是,把“小地震”作为“大地震”的依据,并不是很充分。
事实表明,至少有三种情况:小地震造大地震。小地震不会造成大地震。
小地震造大地震,没到。利用小地震的频度、分布和活动序列特征来预测地震,是一种地震分析和预测的方法。在当前形势下,根据地震进行地震预报仍然是地震预报的主要手段。
4.防震减灾小知识
地震时的自救措施:1。当人们遇到突如其来的地震时,不要惊慌,保持清醒的头脑,采取紧急措施。
在来不及逃出屋内的情况下,住在平房里的人可以在坚固的书桌、炕沿、床板等下面避难。2.住在楼房里的人要尽快从大房间逃到厕所、厨房等小房间;在来不及逃离大房间时,应躲在内墙墙角下,靠近家具和门框,保护头部和呼吸安全;不要躲在建筑物的外角,以防外墙坍塌掉下墙外。
不要躲在阳台、窗户附近和楼梯上抱,也不要盲目跳楼,以免摔伤。3.当主震在20秒左右过去后,立即撤离房间,防止后续余震造成伤害。
住在高楼里的人无法乘电梯逃生。为了防止地震造成停电和火灾,可以沿着楼梯疏散。
已逃生或一直在室外的人员应保护好头部,防止被杂物等物砸伤,并迅速撤离到广场、操场、公园等开阔安全的地方,避开狭窄街道、高大建筑物、影壁、护墙、烟囱、桥梁、高压线、变压器、河岸、堤坝等危险区域。4.如果地震时你在立交桥上,司机和乘客应迅速走下桥逃生;如果地震发生时你在车间、剧院、商场、学校等公共场所,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依次快速撤离;来不及的时候可以躲在车床下面,桌子下面,舞台下面,椅子下面,柜台两边等等。
地震后余震多,还没倒的楼回不去;如果倒塌的建筑物引起了火灾,应该迅速灭火来营救被困在里面的人。被埋在废墟中的人应尽可能加固周围的支撑物,并使用连续和有规律的敲击和呼喊求救。
地震前的一些异常现象:井水忽高忽低,变色变味冒泡。果树提前开花,植物反季节发芽早。
骡子、马、牛、驴不入圈,狗对着房子狂吠嚎叫。老鼠、蛇和兔子已经逃出了它们的洞穴。
鸟不入巢,雁鸭飞,家养的金鱼上蹿下跳。地球声音和光都很怪异,这是他们预测的。
如何防震:1。如果上课有地震,要在老师的指示下抱头闭眼,尽可能蜷缩身体,迅速躲到课桌下。2.电车行驶中万一发生减震,要抓紧扶手,避免摔倒或磕碰;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地震过去了再下车。
3.在户外时,应选择在空旷处蹲下或趴下,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4.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场所,应蹲下或趴在排椅下,用随身携带的东西挡住头部。
强震后如何自救:1。地震发生后,你应该积极参与救援工作。你可以把耳朵贴在墙上,听听是否有幸存者的声音。2.先暴露伤者头部,保持呼吸顺畅。如果出现窒息,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3.一旦被埋,尽量避开身体上方较弱的倒塌物体,尽量用砖块、木棍等支撑瓦砾。来加强环境。地震是瞬间发生的,任何人都应该先自救再救人。
先救易,后救难;先救近,再救远。
5.防灾减灾知识
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图标由彩虹、伞和人造元素组成。其中,雨后彩虹韵寓意美好、未来、希望;伞是人们最常用的防雨工具,其弧形形象代表着保护和呵护;两个人代表一男一女,一老一少……让我们一起来防灾减灾吧。整个标志体现了积极的思想和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含义。2009年3月2日,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宣布,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12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防灾减灾日的由来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地域分布广、频率高、损失重。在全球气候变化和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严峻复杂,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灾害损失日益严重。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大的一次地震,仅四川省就造成68712人死亡,17,912人失踪。这场地震给全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难以愈合的精神创伤,堪称国家和民族历史上的一场大灾难。灾难发生后,全国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在抗震救灾中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团结和力量。2008年6月,太原市一位政协委员(CPPCC)提出,有必要设立“防灾减灾日”或“中国救灾日”,以表达对地震遇难者的缅怀,弘扬团结救灾精神。
6.防震减灾知识
地震之前,会有一些预兆。
比如马等家畜会挣脱缰绳,在外面狂奔;冬眠的蛇会从洞里涌出来;蜜蜂会飞来飞去;狗会叫,有的牲畜会出圈跑来跑去;老鼠成群结队地移动...这些预兆可以让人们提前知道将会有地震。如果发现这些动物有这些异常现象,首先要辨别真假,然后向地震局报告,防止它们提前离开。地震不代表你会死。其实自救的方法有很多。
例如,你在地震中被困在废墟下。这个时候,你不应该盲目行动,而是要冷静。首先,拿出你的手,慢慢移动废墟。首先保持呼吸顺畅,然后试着呼吸并呼救。如果地震时你在家里,你必须立即进入一个坚硬的没有倒塌的小房间,以避免受伤。
还有,贴在坚固的墙上或者蹲在门口,在房子倒塌后活下来,避免受到伤害。如果在野外,一定要避开陡峭的悬崖,防止自己从山上掉下来。
还有就是要防止山体滑坡,以免滑下来。如果在学校,一定要听从老师的指挥,躲在课桌下,注意保护头部。上体育课的话,要避开高楼,不要受伤。
如果在电影院,要躲在观影椅下避震,避开天花板上挂的灯和空调的悬挂物,用东西保护头部,听从指挥人员的指挥撤离现场。购物中心发生了地震。避开玻璃柜、商品、广告牌、灯等物品。
如果在公交车内,要躲在椅子下或蹲下,保持重心稳定,扶好扶手。
7.小学生防震减灾知识
第一,学校上课的时候,要在老师的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课桌下。
在操场或户外时,可以原地蹲下,用手护住头部,注意避开高楼或危险物体。不要回教室。
地震后应该组织疏散。千万不要跳楼!不要站在窗外!不要去阳台!二、家庭防震预警时间短,室内防震更现实,而室内房屋倒塌后形成的三角形空间,往往是人相对安全的生存场所,可称为防震空间。
这主要是指大型坍塌体和支架形成的空间。室内容易形成三角形空间的地方有:炕沿下,靠近实心家具处;内墙根部和转角处;厨房、卫生间、储藏室等小地方。
三、公共场所要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惊慌,不要奔向出口,要避免拥挤,要避开人群,要避免被挤到墙或围栏里。(1)体育馆等。:蹲下或躺在排椅下;注意避免吊灯等悬挂物;用书包保护头部等。地震过去后,听从工作人员的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2)在商场、书店、展会、地铁等。:选择坚固的柜台、商品(如低矮的家具等。)或柱子,并蹲在内角,用手或其他东西护住头部;?避免玻璃门窗、玻璃窗或柜台;?避免高大不稳的货架或放有重物和易碎物品的货架;?避免高大或悬挂的物体,如广告牌和吊灯。(3)行驶中的电动(汽车)车:紧握扶手,以免摔倒或受伤;?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
地震过去了再下车。四、户外避震现场选择空地避震:蹲下或跪下,避免摔倒;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不要随便回到室内。
(1)避开高大建筑物或构筑物:建筑物,尤其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物;跨越桥梁和立交桥;在高高的烟囱和水塔下。(2)避开危险物体、高耸或悬挂的物体:变压器、电线杆、路灯等。广告牌、吊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