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陶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
黑陶最早出现在中国的新石器时代。
中国古代制陶技艺有黑如漆、响如颏、薄如纸、亮如镜、硬如瓷的美誉。见于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龙山文化遗址,其中大汶口文化最早,距今约6000年。1928年,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吴金鼎在章丘县龙山镇(今济南市章丘区)的考古发掘中首次发现了这一史前遗存,故命名为“龙山文化”。
因为以黑陶为特征,所以也被称为“黑陶文化”。黑陶按质地可分为三种:泥质黑陶、混砂黑陶、细泥黑陶。这种黑陶泥经过淘洗、制轮后被称为“蛋壳陶”,其胎壁厚度仅为0.5 ~ 1 mm,再经过打磨、烧成暗亮,显示出惊人的技艺,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黑陶工艺特点介绍
1.中国黑陶的制作工艺比原始彩陶更具技巧性、精致性、细腻性和独特性。早在大约2000年前,中国黑陶的制作就达到了可以与瓷器媲美的工艺水平。
2.黑陶选用的粘土来自黄河下游的冲积平原。是黄河在流经它的过程中携带的大颗粒泥沙沉入河底,经过不断冲刷流向它的下游。所以它的深层土壤特别细,无砂,有粘性,富含多种矿物元素,烧制时能产生一种纯黑色的均匀质地,适合制作黑陶。
3.土取出后,晾干,用纱布过滤,制成泥坯。人工拉坯成型后,用贝壳反复压延,直到陶瓷坯体的面密度增加,光滑如镜。然后用专门的雕刻工具,用线雕、浅雕、深雕、镂空等技法,手工雕刻出美丽而神秘的图案。然后为黑陶作品安装耳、环、鼻、腿等配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