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家渡街的历史演变

周家渡街道在解放前夕属于浦东四圣区周渡乡。解放初杨司区第二办事处;周渡镇人民政府成立1950;1956更名为周家渡办事处,隶属东昌区;1958与塘桥办事处合并,组建“五一”人民公社镇联合大队,隶属蒲东县;1959从塘桥分出,仍叫周家渡办事处;1960再次与塘桥合并,建设吴淞区城市人民公社周家渡支部。当时吴淞区有市钢铁工业党委的职能,因上海第三钢铁厂位于周家渡街道而得名。同年,11划归石楠区,称周家渡街道办事处。1984,北部划出13居委会,单独建设塘桥街道;1986,南部37个居委会被划分为上冈新村街道。

历史上辖区是农村,地广人稀,河流密布。到了清代,船民摆渡过河,然后逐渐形成城镇,有南货、洋货、小吃等商店和小剧场。民国初年,随着浦东民族工业的发展,周家渡地区建起了和兴钢铁厂、张华毛纺织厂、伦昌染厂、老工贸船厂、大来码头、和兴码头。境内有轮渡站和小火车站,水陆交通便利,商业发展。在上海和宋的战斗中,该地区的居民逃离,工厂关闭,商业衰落。此后,苏北、山东等地的农民、渔民沿河搭建简易房屋,“滚地龙”,形成新西村、黄自路、苏鲁村等棚户区,共有2000多户。

解放后,辖区面貌逐渐改观。20世纪50年代,棚户区全面改造。1979后,建成上南新村和叶雪新村。到1992,* *地区新建多层建筑1418栋,面积近1万平方米;高层建筑6栋,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1979以来,拓宽改造道路9条,新建道路8条。166沿江旧村、农村泥泞小路全部改建为沥青、水泥路面,铺设下水道4000余米。黄浦江第一条过江隧道打浦路隧道浦东道口在华钥路,1971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