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发展史上的谐音

除了形状,汉字还有一个语音问题。在某些情况下,发音成为表达单词意思的唯一手段。另外,汉语中有很多同音字,读音相同,但字形和意义不同。汉语谐音正是这些读音相同但形义不同的汉字的巧妙运用,表达出耐人寻味的含义。

以前普通人被压迫被欺负,但是不敢直接说出来。他们经常用汉字的谐音写一些与时政有关的歌谣。如宋代流行的歌曲:

破桶溅食,人间好。

杀,切菜,吃羊肉荷叶。

歌谣中运用谐音手法,诅咒当时的汉奸大盗童贯、蔡京、高俅、何志忠等人。“同”与“同”谐音,“蔡”与“蔡”谐音,“羊羔”与“高”谐音,“他”与“他”谐音,分别表达自己的苦情。

经过反复使用,这个汉字的谐音就形成了一种修辞方法,叫做谐音。从子夜歌开始就一直在用。比如:“初想知郎心,两颗心看起来一样,你体会不到。”这首歌描述了爱情的曲折。一开始希望两颗心能合而为一,专心相爱,但后来情况变了,就像已经排好的丝进入了破织布机,既不是丝,也不是马。其“丝”与“思”相合,“丝”与“思”与“马”相合,即不能配对。在爱情歌曲中,莲花通常被视为丈夫的能力,莲花被视为怜悯或联系,莲花被视为夫妇,丝绸被视为思想,梨被视为分离,清被视为感情。

谐音不仅体现在民歌中,还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民间生活中。

比如在民间,因为以幸福为家庭或个人追求的目标是吉祥的,所以每到过年,门上一定会贴上“幸福”二字。有时候会故意把“福”字贴反,拿“福在此”的标语。“道”和“道”在这里是谐音。再比如,鱼是民间年画中最受欢迎的题材,一般是赤裸的胖乎乎的娃娃,手里拿着一条大鱼,还有荷塘和荷花。这幅画的主题是“年年有余,岁岁有余”,意思是:希望年年有余,年年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