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作之合》中的董永其实是公爵:董永的真实身份
在中国几乎没有人不知道有一个古老的故事叫“董永卖身葬父”,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二十四孝”之一。《天地会》的神话传说就是根据这个故事改编的。
这个故事讲的是东汉时期的董永,他的生卒年不详。生于董家庄(今山东青州博兴)。小时候母亲去世,跟着父亲生活。农业是家里的产业,父子二人尽力一起种地。董永经常让父亲坐在车里,推着他下地干活。汉灵帝(184―189)年间,山东青州黄巾起义,渤海动乱,董永父子迁居汝南(今河南)避灾,后迁居安陆(今湖北孝感)。
几年后,董永的父亲去世了。他没有钱埋葬他的父亲,所以他在一个富有的家庭卖了自己作为一个奴隶。主人家知道他孝顺长辈,给了他65,438+0,000便士,送他回家办丧事。所以董永护送他死去父亲的灵柩回到家乡,葬在城北。
董永在家里呆了三年,期满后,他将回到他主人的家里为他服务。那天走在路上,在一棵大槐树下,他遇到了一个美丽动人的陌生女子。女方称自己无家可归,主动向董永提了很多要求,最后说:“我愿意做你的妻子。”所以他跟着董永去了主人的家。
主人对董永的到来有点惊讶,说:“我不是给你钱了吗?”董永说:“是的,多亏了王先生的亲切支持,我的父亲已经成功地安葬了很久。虽然我是一个贫穷无知的小人,但我懂得报恩,所以我愿意来你家做苦力,我会尽心尽力为你服务,尽我所能来报答你的大恩。”
主持人说:“那样的话,这个女人能怎么办?”董永说,“她会旋转。”主持人说:“如果你一定要感谢我,那就请你老婆织100丝吧。”董永同意了,他的妻子开始编织。谁也想不到,她花了100天才完成丝绸。
主人喜出望外,送董永夫妇回家。在路上,我又看到了那棵大槐荫树。女人说:“我是上帝的女儿。因为你很孝顺你的父亲,所以上帝派我下来帮你还债。现在债已经还清了,我得死了。”然后在空中飞翔。董永凝视着广阔的天空,想知道一眨眼的功夫仙女去了哪里。于是淮阴所在的地方改名为孝感。
这真的是:“埋葬你的父亲会卖掉你,纪弦会在陌生人上遇见你。”织债者,孝感移天。"
今天的人听了这个故事,一定会想起黄梅戏《神仙眷侣》中那首委婉而富有感情的歌曲《树上的鸟儿成双成对》。其实这个故事早在曹植的《灵芝》中就有记载:“董永穷,父财尽。请假支持,不小心把它弄得又甜又肥。债务人填门,不知如何是好。天道以德感召,女神为主宰。”后来的干宝《搜神记》和明朝传奇织锦中也有类似的记载。至于地方戏《神仙眷侣》,则不断丰富和演绎这个感人的故事。
董永故事的发生地一直被认为是湖北孝感。“孝感”地名确定于公元924年,来源于董永被孝感动的传说。《孝感县志》中记载,董永幼年丧母,家境贫寒。他种地,养大了父亲,但父亲不能下葬。他向村里的财主裴借了钱,当奴隶还了。民间艺人在这个广为流传的真实故事的基础上,重新创造了浪漫主义:孝子的孝心启发了天上的七仙女,她们下凡与她们结婚,度过了种田织布、生儿育女的幸福生活。因此,董永的形象深入人心。
至今,孝感仍有许多关于董永的文物古迹。据有关资料记载,孝感城北门外有一座古碑,碑文为“汉孝子董永故里”七个大字。这座纪念碑见证了董永的故乡。还有董永墓、董、庙和公园。
几千年来,董永的故事在中国民间流传已久,宣扬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大多数人认为孝感的地名来源于董永卖身葬父的故事,他的孝心感动了世界。其实也不尽然,因为旧时孝感有很多有名的孝子。孝为万德之首,孝出忠臣,孝出好少年。孝道不是文化糟粕,永远不会过时。孝道是中国文化中最灿烂的部分,也是和谐社会最稳固的基石。
只是,最近看了一份材料,发现历史上(公元前345年-公元前234年)真正的董永并不是那么落魄,那么穷,而是公爵,第四代高昌侯;当然也没有后来的“卖身埋父”“神仙眷侣”之类的故事和经历。
据《汉书》(17)《吴京赵璇元成功臣表》记载,西晋时期的门官董重,因向左曹阳(孙子)检举傅霍禹谋反,被封为高昌庄侯,有两千户。(高昌,汉朝属黔城郡。)后来,他的儿子董洪和孙子先后成了侯。西汉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朝廷因董弘行为奸诈,剥夺了他父子的爵位,即位后甚至废黜了董嘉。直到27年后,也就是东汉建武二年(公元26年),光武帝刘秀初登基。看到吴栋的儿子董永品行端正,多行善事,为了收买人心,又一次封他为高昌侯。因为这份材料只记载在表中,而且很简短:“侯勇·邵峰”,所以一直不为人知。
那么,一个穷人卖身埋父,孝顺帮他还债的故事,怎么会放在另一个贵公爵的头上呢?我认为有三个原因:第一,在同一个时间和地点恰好有两个叫“董永”的男人,这是巧合;第二,叫董永的公爵品德高尚,多行善事,所以后人设计了这个绝妙的传说来宣传和赞美他,甚至董永可能也是自己策划的,让他的手下(主要是那些文人)编造这个传说来宣传自己;第三,这个叫董永的公爵,在他祖父作恶多端,侯府被废黜,但东汉未建立,东固未复辟的时期,一定是在逆境中度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他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苦,所以很有可能会出现上面说的那些经历和趣闻。个人认为这第三种选择可能性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