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高利贷的历史长达五千年。

其实高利贷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可怕。其实高利贷只是一门生意。只是它的用户群体恰好是信用差、坏账风险高的穷人。

作为一门生意,高利贷的历史可能和中国文明史一样,上下几千年。或者可以说,从中华文明出现的那一天起,高利贷生意就开了。

颜地黄帝时期

你觉得这是暴利吗?不要幻想。让我们放松一下,和容小妹一起穿越时空,回到中华文明的源头,炎帝黄帝就在那里。同样是部落,黄帝为什么能如此强势地管理部落?

很重要的原因是:做生意是不骗人的。当时中原地区已经开始了初步的商品交换,但是黄帝管理下的部落不做坑人的生意,被视为最大的美德。有了名声,跟着的人就越来越多,于是部落就越来越强大。

到了大禹,没错,就是那个控水的。由于常年灾害,很多人遭受饥荒,此时又没有贷款,无法生存的人只有一个办法来解决资金周转不灵带来的生存危机:卖孩子换粮食。

大禹是如何赢得人心的?开采铜矿,铸造铜钱,帮助这些受苦受难的人赎回自己的孩子。这叫什么?这可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管理层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以解决灾难。这和今年政府救市是一样的。

你有没有注意到大禹用自己的钱做了一件帮助别人渡过难关的事情?这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的非买卖货币关系已经发生。大禹借的钱在这里虽然不需要还,但意味着在一定条件下用别人的钱做自己的事情是可能的。这种行为叫借。

在这里,其实可以纠正高利贷的名称。其实利息高低并不重要。这本身就是一种借贷行为。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能借高利贷的,一般都很绝望。孤注一掷意味着坏账风险高。风险这么大,利息这么低,哪个有钱人会去做?这只是市场行为

周代

你以为只有穷屌丝才会被追吗?连皇帝都逃不掉还债这种事。说的是货币发明之后,借贷自然出现了。

周赧王是周朝最后一个天子,自从他掌权以来,一直受到秦国的骚扰。这个时候,楚国要他结盟,共同攻打秦国。周信以为真,很快组建了一支几千人的军队,但是国库太穷,根本打不起来。我们做什么呢借!于是周向国内一些土豪借钱,约定等他打胜仗用战利品还本息。

结果唉,反正我输了。

太好了。中国的土豪每天都在周天子的宫殿门口拉横幅讨债。皇帝被迫爬到宫中的一个高台上躲债。后来人们把这个高台叫做讨债平台。

负债累累,这个成语就是这么来的。因此,周赧王是第一个被高利贷折磨的天子。

看完这个,你可能会有错觉。是不是偷换概念,把放贷叫做高利贷?不,或者我们的祖先很聪明。早在周朝就已经有了成熟的低息甚至无息的国家借贷制度。比如当时祭祀向政府借钱,十天内免息。丧事,三个月免息。当时管理层认为这是日常刚性消费支出,所以不收利息。

而如果用于商业贷款,会根据用途收取相应的低利息。例如,周朝有五项治国政策,其中一项是“假农贷”,即贷款给农民耕种土地。和今天的三农政策一样,都属于特殊照顾政策。

春秋战国时期

用无息贷款收买人心也是春秋时期很多诸侯的关键手段,包括一些野心勃勃的人。比如春秋五霸中的第二个霸主晋文公,早年流亡19年,后来回国杀了晋怀公,成功上位。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对全世界大赦。

这里赦免的不是监狱里的犯人,而是全体晋人欠政府的一笔借款。这一举动直接赢得了所有人的心。后来晋国成为春秋五霸,也是理所当然。

既然有国家主导的低息贷款,那么民间高利贷是什么情况呢?利息是多少?谁在放贷,谁在借贷?

自春秋战国以来,较为常见的高利贷品种称为“双贷”。顾名思义,年化利息是100%。也就是说,借一年,分两次还。谁在借钱?当然是那些有钱的官员或者大家族。例如,大家都很熟悉齐国的孟尝君。

孟尝君门下这么多客人,钱从哪里来?很大一部分来自高利贷。据说他一年光收利息就能收10万块一个封地。借钱的,当然是贫下中农。他们一方面没有土地出租,一方面需要生存却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

打击高利贷不仅是现在,从古至今都是如此。春秋时期,晋国大夫栾欢子是一位战功卓著的将军。但是,就是因为高利贷,名声被玷污了。于是,这段历史被写进了中国第一部民族史书《国语》。所以这家伙可能是历史上第一个因为放高利贷而被记下的倒霉家伙。

西汉

到了西汉时期,高利贷生意更加发达。当时长安形成了贷款市场。那时候放高利贷的叫子谦,做借贷生意的叫子谦家。

据说他们此时的年利息高达10倍,这不是高利贷,而是巨额利息贷款。这时候高利贷的生意不仅是给穷人的,也是直接给政府的。

由于当时政府不稳,战乱频繁,西汉第四任皇帝汉景帝在位期间,国内发生了吴楚叛乱。汉景帝想出兵,但是没钱,就去钱家借钱。结果大家看着日渐衰老的刘家,都不肯借钱。

只有一个叫兀颜姓的土皇帝把他的女儿借给了汉景帝。没想到,汉景帝三个月就平定了叛乱,连本带利返还了数倍于兀颜姓的钱财。通过这笔交易,兀颜姓的家人一下子成了关中的富翁。

后来西汉政府觉得筋疲力尽,不得不管理这个民间借贷市场。于是官方设定了一个利息上限,叫做法律。具体有多少现在无从考证。不过当时政府也做了很多保护民间借贷的事情。

比如合阳的一个侯,因为欠了别人六个月的钱,被“抢”了。还有一个灵乡侯,也因为高利贷超过官方最高利率而免于等待。

高利贷者找权贵当保护伞也是我们老祖宗的发明。汉武帝时期,许多贵族承担起了帮助放债人收账的任务。他们利用政府的权力收账,然后从中收取分成。

用韩曙的原话来说,“按照他们的权利,老百姓应该不敢承担贷款给县里的负担。”所以,今天我们玩的这一套,老祖宗早就玩坏了。

南北朝

还有更奇妙的事情。南北朝时期,除了民间高利贷的兴盛。南北朝时佛教非常盛行,皇帝经常带头布施。很多寺庙都很有钱。这时,僧侣们开始依靠钱生钱,开始了高利贷的生意。

一开始是典当。一个叫楚成的官员,用一万一千块钱去庙里赎回他哥哥在那里的衣服。后来他开始公开放贷:北齐时有个和尚叫道衍,因为是僧官,所以很有钱。据说他的放贷范围遍布全区,连当地政府都帮忙收账。

后来寺庙的这种典当高利贷生意甚至取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长生库。不说佛教徒善于包装,就不能长生不老。

唐颂元明清

后来到了唐宋元明清。此时,随着商业社会的进步,高利贷更加普遍。今天讲的是高利贷的起源,相对成熟的高利贷我就不细说了。

我们回头看看,为什么会有高利贷?在古代,大多数借款人是农民。根据《以管治国》中的这一分析,

第一,农户的经济特点是“一个月不到,一年多”,经常出现没有丰收却急需用钱的情况。

其次,农忙季节不能拖。如果当时雨水不足,就需要雇人抗旱。

第三,丰收的时候粮食太多,只能低价出售。

第四,税徭役支出太重。

其实说白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遇到天灾人祸,就得靠高利贷,高利贷就是个坑。一旦我们跳进水里,就很难爬出来。

摘要

从本质上讲,高利贷的用途只能是很短时间内的周转,而不能作为日常使用。无论古今,每当高利贷被作为日常消费,那么恶性循环就开始了。

比如现在年轻人日常消费使用提现信用卡的方式,就是一个非常错误的例子。今天的讨论多是关于正常社会秩序活动中的高利贷,这种行为还是属于市场行为,但更多的高利贷出现在赌场、挥霍等非正常场景,这种行为可能更多。同样,我认为,这种借贷案件绝不是现代社会的发明。

高利贷是在趁火打劫的需求下诞生的。应该消灭或者根治的,就是这个火,社会管理的火,人性贪婪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