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一个家庭资产配置模型?
被称为“最稳健的资产配置模型”。普尔的家庭资产象限图将资产分为四部分,这四部分的功能不同,投资渠道也不同。其中,要花的钱占10%,保命的钱占20%,投资的钱占30%,保值增值的钱占40%,也就是俗称的4321定律。
1,日常开销账户,也就是要花的钱(10%)
大概3-6个月的生活费,这部分不仅仅是你钱包里的现金,还有很多其他的非现金形式,比如信用卡。如果把日常的钱放进余额宝,可以获得比银行存款更高的收益。同时,你可以用这笔钱来保障家庭的短期开支。日常生活,衣服,美容,旅游等。都应该从这个账户支付。
2.杠杆账户,也就是保命钱(20%)
杠杆账户是用来解决突发事件造成的大额支出,所以必须专款专用,以保证自己或家人在发生意外和重大疾病时有足够的钱保命。这部分钱可以作为通知存在银行,也可以分成几部分定期存款。
3、投资收益账户,即货币(30%)
投资收益账户主要用于理财和投资。理财和工作一样重要,需要提前考虑,提前学习。大型互联网平台理财产品可以尝试,收益可以在5-7%左右。分级基金A也是不错的理财产品,风险较小。上市公司或大平台的P2P产品,收益7-10%左右也可以买,短期内风险还是可控的。
4、长期收益账户,资金的保本增值(40%)
这部分主要是保障家里的钱,必须要用,需要提前准备。包括一些低风险的理财产品,如银行理财、国债、货币基金、可转债、保险等。
配置要因人而异。数学题有标准答案,但是理财就不一样了。每个人和家庭的情况不一样,在个人或家庭的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需求,需要有的放矢。当然,即使配置不同,车型的四个部分也是缺一不可的,只能调整比例和分配方式。
二,家庭生命周期理论
家庭和人一样,有一个成长、发展、变化的过程,不同时期的家庭结构和主要理财目标会有所不同。毕竟钱是有限的,要用在刀刃上。无论消费还是投资,对于理财工具、理财产品以及产品期限和流动性的选择,在不同时期需要不同的策略。
(1)单期:存钱增值应急购房。
单身的时候,除了工作,最重要的是组建家庭。这个时候最大的开销应该是买房。在这个阶段,我们要尽可能的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多存点钱,用这些钱做简单的投资来增值。同时要做好预算,保证在需要成家的时候能付得起首付,这样才能有一个温暖的小窝。
(2)家庭形成期,从结婚到生孩子:买房,采购硬件省钱。
组建家庭,就要兼顾工作和孩子。这个时期是我们工资增长的飞跃期。这期间工作压力大,家庭新成员会消耗大量精力和金钱,需要我们平衡。
(3)家庭成长期:教育规划中资产增值的特殊应急目标。
在家庭成长期,因为工作趋于稳定,收入达到生命周期的最高点。在这期间,我们主要关心的是孩子的教育和资产的增值。
(4)家庭成熟、子女工作父母退休的特殊应急对象。
等家庭成熟了,孩子也已经工作了。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健康和养老更加重要。
三。第72条
72法则其实就是一个公式:72/复利=资产翻倍的时间。
这条规则说明了三个事实:
1,积累财富需要时间;
2.回报率很重要;
3.复利的力量是可怕的;
假设财务分配后复利8%,根据72法则,72/8=9,9年左右资产翻倍。坚持9年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有足够的意志力。当然,如果把复利提高到15%,按照72法则,72/15=4.8,那么我们只需要5年左右的时间,就可以让资产翻倍,时间缩短一半。如果我们有100W的投资资金,年收益率为15%,那么投资30年后我们会得到6600W左右。是不是很可怕?
四、八理财规划
财务管理包含很多内容,财务规划分为八个模块:
1,现金规划:主要是规划我们现在和未来的现金需求,确保我们手里有适量的现金;
2.消费支出规划:消费水平和结构的规划,如买房、买车、个人信贷等;
3.教育规划:子女教育;
4.风险管理和保险规划:预防意外的钱,不管是保险还是其他手段,都需要准备;
5.税务筹划:提前规划安排经营、投资、理财活动,合理避税;
6、投资规划:根据自身情况配置合适的理财产品组合,让我们的钱生钱;
7.退休养老规划:确保老年人能过上“老有所养、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生活;
五、其他金融常识:
规则28:我们应该专注于少数(20%)高回报的活动。
第三十五条:每月偿还贷款本息最高不超过收入的35%。
100法则:风险产品与存款的最佳比例为(100-年龄)%。
比如你35岁,投资高风险产品的比例应该是65%,另外35%可以投资余额宝、银行储蓄、国债等低风险产品。
免疫策略:免疫策略一般用来指债券投资,可应用于家庭风险防范。给家里主要的财富来源买定期寿险和医疗险,再考虑孩子和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