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乾隆七下江南,六来木渎?
春秋末期,吴越争霸,越国战败。越王勾践用美人计把诸暨的美景献给了吴王夫差。为了取悦石,夫差在灵岩山山顶修建了官瓦宫,并修建了姑苏台。“三年聚材,五年成材”。在这三五年间,沿河运输木材,甚至堵塞了山脚下的河港,久而久之山脚下的村庄就被命名为“木渎”。
夫差天天围着美女转,大兴土木,载歌载舞,而勾践却在暗中练兵。“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直到苦干的勾践举兵伐吴,吴已经无力反抗。关瓦宫被越国复仇的士兵放火烧毁了。石的下落不明,但他的名字却在历史的木渎山脚下。
三国时期,木渎是东吴重镇。东晋时,司空禄在关洼宫旧址建宅,晚年又将房屋建成寺庙,使木渎成为佛教胜地。明朝以后,木渎因为是太湖的门户,成为吴中最热闹的商埠。清代宫廷画家徐扬描绘了一幅甘龙姑苏的生活画卷,在这幅长达12米的长卷中,木渎占了繁荣的一半。从这幅类似《清明上河图》的画卷中可以看出,有杭州人的杂货,有扬州人的官盐,有苏州人的绸缎,有洞庭人的土特产,有清代鼎盛时期木渎古镇文人学者的私家园林。这些鳞次栉比的店铺,优雅的花园,古朴的石桥,独特的风景,现在都可以从古镇中仔细寻找。
康熙三次南巡,六次下江南,每次都偏于木渎,不是没有原因的。
尹红·方善
乾隆十六年春,乾隆第一次南巡。龙舟过运河,折进因石浴而名闻天下的湘西,停泊在木渎河港。尹红山的房子首先引起了皇帝的注意。
在清代,尹红山居已经是江南名园。明代由修叶园和小银园相连,空间宽敞。它既有江南文人园林的典雅,又有北方皇家园林的大气。它远比其他花园美丽。乾隆一下子就喜欢上了它,五次下江南后,尹红山居是必游之地。
乾隆行宫在灵岩山亭瓦宫旧址,尹红山房是朝臣、词臣居住的地方。著名的柳永曾两次入住尹红山房,与他的老师徐世源合唱。
徐世源是最后一名学者。他不求名,爱读书。他非常孝顺父母。他特意在花园里搭了一个戏台,逢年过节请戏班来家里唱歌。乾隆皇帝访虹饮山房,还特意去看戏。民间传说,曾经看到兴起,这个喜欢舞文弄墨的清朝皇帝,上台舞剑助兴。
尹红山房花房里有一把龙椅,上面盘旋着九条金龙,材质为千年花梨木。据说是康熙南巡灵岩山时的专座。皇家的东西,自然要用精致的材料。乾隆游览木渎时,也对这把椅子有偏爱。为了看这出戏,他特地搬到了尹红山的房子里。这是徐家的荣幸。然而,徐世源非常害怕,他不得不感谢天子的恩惠,并害怕被不当的监护所拖累。后来,他干脆把它锁在客厅里,派了四个仆人日夜看守。
人对事物的厌倦,这恐怕是乾隆没有想到的。就像这些私家园林里的木渎圣旨,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这也是家族荣誉。但如果保管不当,会被鱿鱼吃掉,就不完整了。轻的话罚六个月,重的话脱。如果家庭不吉利,害群之马出生,卒被盗,那么就要被关进刑部的大牢里,就要跑路了。
皇帝的宠爱其实是一把双刃剑,也就是民间所说的“伴君如虎”。可以招摇,但随时可能受伤。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屡见不鲜。
清朝乾隆皇帝(即高宗·李鸿)在位60年,不仅在乾隆十六年(1751)、乾隆二十二年(1757)、乾隆二十六年(1762)、乾隆三十年(1765)、乾隆四十五年(1780)、乾隆四十九年(1784)六次南巡,还多次出访。他在《帝制南巡》一书中说:“你若在帝制中服役五十年,必有两件大事,一是西师,二是南巡。”为什么乾隆皇帝这么急着回南北,连续六次去江南?有人说乾隆皇帝“羡慕江南,乘势南巡”,有人说他“摸清出身真相”,有人说他“希望南巡解决社会问题”。至今众说纷纭,见仁见智。
最新的说法是我们这里介绍的“徽菜论”,即乾隆皇帝下江南后的多次江南之行,其实是为了再游扬州等地,品尝江春提供的徽菜等宴菜。“江春徽菜接风宴”上的“徽菜”等江南美食,不仅在他的生活中闻所未闻,即使是听了也是闻所未闻或见所未见,让他的好奇心得到极大满足,念念不忘。回京后,我回忆并回味着江南富豪江春的徽菜,几次想让厨师做出来,但总是很难做到,永远做不出那个味道。因此,我们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去江南,再看一次江春,这样我们才能尝到滋味,摆脱渴望。正所谓“民以食为天”,“吃”是天下第一大事。
同时,乾隆皇帝之所以六下江南,也是因为他一次又一次地带着自己的厨师团队,为的是在江春的接待宴会上学习徽菜的烹饪技艺,并采购相关徽菜原料带回皇宫试用。但是,没用,我们只好让他们一次次陪着学,直到彻底失望。
上述说法中,只有这句话中的“美味诱惑”是乾隆皇帝六下江南的最强理由。其他说法只能解释为“下江南”的理由,而不能成为他连续六次下江南的理由。
因此,我们甚至可以做这样一个假设:“江春的徽菜接宴”为乾隆皇帝的健康长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最终活到89岁,是中国历史上200多位皇帝中寿命最长的。
江春(1720 ─ 1789),安徽歙县蒋村人。清代生活在江苏扬州的著名徽商,盐业最为发达,居清代乾隆年间“两淮八总商”之首。因其“一夜盐筑白塔,徽菜将接乾隆驾”的奇迹,被誉为“以布衣交天子”的“天下最牛徽商”。据《扬州原舟》记载,江春任首席商人四十年,蒙乾隆先后授予“陈语安内廷”、“内务府大臣”等职衔,并推荐其一品。他还送了一根孔雀羽毛,这是当时盐商的唯一分支。当时,据说江春“把布交给了皇帝”,“所有的贵族都以此为荣”。
乾隆皇帝六下江南,物资全部由提供,接待有计划,称之为“江”。乾隆皇帝曾在金山宫与江春奏请对称消息,亲自解开御莲包,给足面子,晋升为大清官阶。他两次造访江春的别墅“康山草堂”,送给他珍贵的玉器和古玩,题写“益兴堂”的匾额,以“盐商财源恢弘”称赞江春“一夜盐造白塔”的奇迹。
虽然徽州大商人江春一直在他刻意营造的“徽州殖民地”氛围中生活和挣扎:住着富有徽派特色的别墅和私家花园,吃着由厨师团队烹制的徽菜和从家乡徽州带来的主要原料,玩着自己创办的“德音班”、“春台班”等徽剧班,甚至是普通的生活会话,都因为村民的定居,有两件事值得特别一提。一个是蒋春甲的“春戏班”,在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与“三清班”、“四喜班”、“和春班”一起进京为乾隆八十寿辰演出,演出了著名的“徽州四班进京,催生了京剧”。另一个是:江春接手了宴会,由他的家庭厨师团队按照江春的设计精心烹制。
为什么“布衣江春”能参加每一次接机,都能得到乾隆皇帝的赞许和称赞?美妙之处在于,江春提供的正是当地官员所缺乏的,而乾隆皇帝从未品尝过的。江春打出了“特殊”牌。
那么,“江春徽菜接风宴”这些神秘的综合菜谱是什么呢?结果表明它们是:
茶类产品:已成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徽州西阁子茶的传统茶类产品,展示了其风俗习惯,包括徽州传统名优茶,如石鼎酥、寸金糖、茯苓饼、十字片、徽州五香茶蛋等。
早餐:“冰糖炖燕窝”。
饮品:黄山毛峰、惠州曹溪等。
果实部分:歙县三潭枇杷、黟县里仁香榧等。
美食:项橐惠州灵山贡米香米等。
贡品:徽州文房四宝、徽州贡菊等。
菜品:绩溪一品锅、金银白玉板、红嘴绿鹦哥、霹雳、鱼头炖豆腐、沙蹄甲鱼、雪域果子狸、麻辣竹笋、肥鸡烧豆腐、徽州馄饨鸭、青菜豆腐丝、徽州腐皮、紫苑汤等
“六下南巡止,他梦游往昔”,这是乾隆皇帝六下南巡后写的一首诗。从此,“乾隆皇帝下江南”成为中国浪漫史的绝唱;从此,创造了“一夜盐造白塔,徽菜接任乾隆皇帝”奇迹的江春,也成为徽商史上“最牛徽商”;由江春精心设计的“江春接风宴”,如今已在“徽商会馆”中脱胎换骨,成为高级官员、白领、美食家和一切芸芸众生进入“徽商会馆”的诱惑之一。
清朝乾隆皇帝(即高宗·李鸿)在位60年,不仅在乾隆十六年(1751)、乾隆二十二年(1757)、乾隆二十六年(1762)、乾隆三十年(1765)、乾隆四十五年(1780)、乾隆四十九年(1784)六次南巡,还多次出访。他在《帝制南巡》一书中说:“你若在帝制中服役五十年,必有两件大事,一是西师,二是南巡。”为什么乾隆皇帝这么急着回南北,连续六次去江南?有人说乾隆皇帝“羡慕江南,乘势南巡”,有人说他“摸清出身真相”,有人说他“希望南巡解决社会问题”。至今众说纷纭,见仁见智。
最新的说法是我们这里介绍的“徽菜论”,即乾隆皇帝下江南后的多次江南之行,其实是为了再游扬州等地,品尝江春提供的徽菜等宴菜。“江春徽菜接风宴”上的“徽菜”等江南美食,不仅在他的生活中闻所未闻,即使是听了也是闻所未闻或见所未见,让他的好奇心得到极大满足,念念不忘。回京后,我回忆并回味着江南富豪江春的徽菜,几次想让厨师做出来,但总是很难做到,永远做不出那个味道。因此,我们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去江南,再看一次江春,这样我们才能尝到滋味,摆脱渴望。正所谓“民以食为天”,“吃”是天下第一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