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发展的历史基础
衡阳在计划经济时期被定位为国家装备工业基地。上世纪五八十年代,正是与武汉、广州并驾齐驱的中南三大工商业城市[19],与唐山、徐州、绵阳、锦州并驾齐驱的全国五大二级工业重镇和湖南的工商业中心,使其成为“外地人的首选”。
20世纪90年代,衡阳大中型国有企业相继陷入困境。企业破产,员工下岗,历史上称为“失去的十年”。
随着国企改制的推进,以TBEA为代表的外资并购重组衡阳本地企业,中钢集团出资20亿整合衡阳有色冶金机械厂;中国建材投资50亿元在衡阳建设高附加值新能源建材基地,重点发展水泥、玻璃、陶瓷、石膏板四大产业;五矿集团增资6543.8+0亿元,使水口山这座千年老矿进入央企,并投资50亿元在衡阳新建年产40万吨电解铜项目,新增产能200亿元,打造华南有色金属基地。
中盐、CNNC、中石油、国电等16央企,以及富士康、欧姆龙、中兴等纷纷前来落户。
输变电制造、卤水化工及精细化工、有色金属冶炼及深加工、钢铁冶炼及管材深加工、汽车及零部件为衡阳五大产业集群,机械装备制造、纺织酿造食品加工、电子信息及新材料、生物制药、非金属、建材为衡阳五大特色产业。
形成了以TBEA、中钢衡中为龙头的千亿装备制造业,以中国五矿、三安矿业为龙头的千亿矿产品精深加工业,以陶建化工、湘衡盐化为龙头的千亿卤水化工、精细化工,以燕京啤酒、娃哈哈为龙头的500亿食品加工业,以中建材、恒利丰为龙头的500亿新型建材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