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鹤山塑造新村街道的历史(以前是什么;如何发展)

朋友,这是我能找到的全部;

鹤山市位于广东省南部珠江三角洲腹地,与南海、顺德隔河相望。325国道、何江至佛开高速公路、赵江公路纵横穿城而过,水陆交通便利。鹤山始建于l732年(雍正十年),因城内一座山形似鹤而得名。建国后与高明县合称为高河县,1982年恢复鹤山县建制。1993,165438+10月撤县设市,辖11个镇,26个社区居委会,112个村民委员会,10个三峡库区移民村。市人民政府所在地沙坪镇,规划控制面积81.4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5.7平方公里。

鹤山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北纬22.29度-东经22.52度,l12.28度- ll3.25度),属于南亚热带季风区,具有海洋性气候特征,温、光、热、雨量充沛,四季适宜。年平均日照l789时,年日照率达到40.1%日照时数,带来极大的太阳辐射热,年平均辐射量为l04.08大卡/厘米。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22.8℃,年平均降雨量l700毫米左右,夏秋两季多台风暴雨,无霜期365天。冬春季有冷空气袭击,偶有极寒,无霜期长。鹤山靠近西江,境内河流众多。主要河流7条,总长* * * 187.8km,流域面积1003.28km2,除沙坪河属西江外,其余均属潭江水系。

鹤山总面积1108.3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6万,性别比例100:100.19,人口密度421人/平方公里。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显示,常住人口45.56万人,全市人口以汉族为主,有壮、瑶、回等29个少数民族。

鹤山海外华侨华人及港澳台同胞36.2万人,分布在51个国家和地区,是中国著名侨乡之一。

鹤山是珠江三角洲经济圈的发展中城市之一。鹤山市委、市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科学规划、集约发展、科技创新、生态优先”的方针,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深化改革开放,促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努力建设富裕文明生态和谐鹤山。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87.7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8.34亿元,第二产业47.41亿元,第三产业36.5438+0.9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34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85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44元。2006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9.2亿元,高于全省和江门市的平均水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93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2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2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353元。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科技、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鹤山市先后进入全国80个小康县(市)、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国家火炬计划新材料产业基地先进行列,荣获全国体育先进县(市)、全国“用爱建功”先进市、全国绿化百强县(市)、省卫生城市、省双拥模范城、省教育先进县(市)等称号。

鹤山是一座新兴的工业化城市。在产业发展方面,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近年来,鹤山市着力打造产业发展平台。加快工业园区建设,使园区经济成为主要经济增长点,以国家火炬计划新材料基地为“点”,以蒋莎工业走廊(赵江公路)、325国道为“线”,以城镇工业园区为“面”,拓宽产业发展新载体。重点发展国家火炬计划新材料基地鹤山园区品牌,创新发展模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设鹤城-* * *和园区,规划龙口-桃源园区,使之成为外商和民间投资的新热点,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建成初具规模的工业园区,成为鹤山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主要平台。以国家火炬计划新材料产业基地为龙头,加快发展纺织、制鞋、印刷、机电、五金、食品、建材、造纸、电子、厨具、照明、制伞等产业。以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和效益为重点,按照投资密度、产业链延伸、财税贡献率、资源消耗率、就业安置率、环境影响六个标准,严格控制项目质量,提高产业质量和竞争力,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2005年,鹤山市工业总产值654.38+09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654.38+045.5亿元,全社会工业增加值456.5438+02亿元,工业销售产值654.38+042.8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65.438+065.438。2005年,全市新增和增加资本项目272个,计划总投资41亿元,其中投资规模超过1亿元的项目11个,超过5000万元的项目18个,超亿元的项目4个。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逐步增强,7家企业创建了9个省著名商标品牌。2006年上半年完成工业增加值26.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88.1亿元。全市新增和增加投资项目153个,计划总投资超过52.53亿元。目前工业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31家,其中雅图仕印刷有限公司超过1亿元,余音照明股份有限公司、美亚股份有限公司超过5亿元。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截至2005年底,全市共有私营企业1435户,个体工商户12989户,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产值53亿元。

鹤山市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着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坚持科技兴农,提高土地产出水平,大力发展精准农业、集约农业、订单农业和特色农业,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为港澳和珠三角城市群提供绿色、环保、无公害鲜活农产品的基地。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快建立农业标准化体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促进农业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提高竞争力和综合效益。近年来,鹤山市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三高”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使传统农业向商品化、基地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发展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经济新格局,积极探索“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建成了猪、禽、水产品、蔬菜、西瓜、优质水果、鸵鸟、珍禽等产品生产基地,一大批农副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全市实现了造林绿化达标,森林覆盖率达47.6%。西江大堤第五期加固改造工程和沙坪闸加固工程已经完成。2005年,全市农业总产值6543.8+0.5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6543.8+0.5.3亿元。2006年上半年,全市农业总产值6.8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58.37亿元。

外贸、财政、金融和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提高。2005年出口总额6.54亿美元,其中一般贸易2.37亿美元,加工贸易417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7738万美元,合同外资654380+6400万美元。税收总收入956543.8+0亿元,其中国税5.35亿元,地税3.35亿元。实现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85亿元;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12438+0亿元。2006年上半年,全市外贸出口总额3.57亿美元,其中一般贸易出口654.38+0.52亿美元,加工贸易出口2.0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754万美元,合同外资9965.438+0.7万美元。2006年上半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29亿元,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19.20亿元。第三产业中的房地产业发展迅速。2005年,鹤山碧桂园完成投资3.5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44元;参加基本养老保险69609人,参加失业保险51419人,参加医疗保险32738人,参加工伤保险57730人,参加生育保险52300人。

鹤山市着力优化投资环境,加强交通、通信、能源、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2005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4亿元;“十五”期间,全市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5亿元。2005年,该市投资2.2亿元进行公路建设,实现公路联网和硬底化。目前,全市公路通车里程885.8公里,公路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79.95公里。鹤山港为国家一类口岸,每天有高速豪华客船从香港启航,港口可停泊3000吨级货船,年吞吐量654.38+0.6万吨。邮电通信实现了城乡程控电话交换和数字传输。固定电话总装机容量超过149000门,电话普及率为11.7℅,移动电话用户25.3万户,互联网用户172000户,建立了政府电子政务专网平台。2005年,全市投入电网建设和改造资金1.1.5亿元,完成了鹤山主变电站工程、古劳扩建主变电站工程、35个农村电网改造工程、15配电网工程。

教育、科技、卫生、文化、旅游等事业快速发展。建立了5所省级学校、5所江门级学校和6所鹤山级学校。教育质量稳步提升,高考成绩居全省前列。2005年,我市被列入1国家星火计划项目、4项省科技计划项目、13江门市科技计划项目,获江门市科技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全年专利申请210项。全市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77.9%,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数达18.92万人,居江门市前列。文化活动蓬勃发展,举办了第七届龙狮大赛,举办了“冼星海100诞辰暨抗战胜利60周年”和“市慈善表彰晚会”。鹤山市充分利用旅游资源,加快旅游业发展,不断完善旅游设施和服务质量,建设了四星级燕山大酒店等一批高标准酒店,开发了大雁山景区、马山、仙鹤湖、古劳水乡等旅游景点,以及东坡阁、铁浮画亭等旅游度假区和人文景观。近年来,镇一级还增加了* * *高尔夫球场、和成祥兴休闲农庄、性感会所等生态旅游和农业观光项目,吸引了众多海内外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