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是怎么形成的?
首先是君权神授论,基本已经成为历史,无需赘述。
第二种是社会契约论,在现代相当流行。这种观点认为,在国家产生之前,人们处于一种自然状态,拥有一些自然权利。由于人们在自然状态下生活不方便或不安全,为了更好地生活,他们相互订立社会契约,交出部分权利,从而形成了国家。因此,国家实际上是人们在自然状态下按照理性原则形成的社会契约。这种观点的含义是,国家的主权来自人民,国家应该为人民服务。因此,它成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重要思想武器。但只是合理的假设,却缺乏历史事实的依据。
第三种观点认为国家是权力和利益斗争的产物,最典型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国家是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的产物。在国家产生之前,社会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的氏族社会阶段,氏族成员同甘共苦,完全平等,实行原始民主。但是,随着宗族之间的联合或合并,宗族扩大为部落和部落联盟,原有的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另一方面,随着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氏族成员的利益急剧分化,矛盾加剧。宗族社会原有的公共权力及其建制已经失去权威,社会面临解体。此时占统治地位的一方(即马克思主义中的奴隶主阶级)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建国。这就是恩格斯所说的:“为了使这些对立,这些经济利益相冲突的阶级。”为了不在无谓的斗争中毁灭自己和社会,我们需要一种表面上优于社会的力量。这种力量要缓和冲突,把冲突控制在“秩序”的范围内;这种来源于社会却又生活在社会之上,日益脱离社会的权力,就是国家。"
根据考古研究,后一种观点更符合历史事实。但它能彻底推翻社会契约论吗?不会,因为社会契约论解决了所有国家的合法性问题,而阶级斗争起源论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使得国家始终处于“名不正言不顺”的境地。当然,这有一个好处,就是说明国家的产生没有什么神圣性,不仅直接推翻了封建统治者鼓吹的“君权神授”,也戳穿了少数统治者宣扬的他们代表全国人民的谎言。这为人民的革命行为提供了理论基础。但它也有一个致命的缺陷,不仅是因为阶级斗争理论倾向于夸大公民之间的矛盾,不利于国家的稳定,还因为它可能演变成一种庸俗的流氓哲学,成为专制的借口。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是阶级斗争起源论的现代版。当然,纵观古今中外的历史,确实是经验之谈。但它的隐患在于,它根本没有提到舆论的因素,仿佛国家政权只是少数有权有势的人(尤其是武装力量)争夺的对象,至于普通民众,只能被动地充当被统治者,没有任何话语权。
其实这还是小事,因为这只是解释了国家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事实。问题是,如果上台后还用这个逻辑,那就太可怕了。“国家就是这样!其他国家不谈独裁,这是他们的虚伪。我只想要独裁!你能怎么办?”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不应该再靠枪杆子来维持了。如果执政后不能还政于民,而主要依靠暴力来维持自己的统治,那么这样的统治就永远没有合法性,只能等待下一次“革命”的到来。古代的统治者还是知道的:“天下可以一下子治,但不能一下子治。”是不是不如古人?
:国家
一个国家是由领土、人民(民族、居民)和政府三个要素构成的,也是一个政治地理名词。广义的国家是指具有相同语言、文化、种族、血统、领土、政府或历史的社会群体。狭义的国家是由一定范围的人形成的* * *同构形式。
在社会科学和人文地理领域,国家是指以人、文化、语言和地理为特征的地域。以政治自治为特征的地区;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人民;与特定的人相关的区域。
一般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家的象征,是具有治理社会权力的国家机构,在一定领土范围内拥有对外和对内的主权。
国家观念:区域划分具有行政合法性,即法律权力。一个国家的合法性指的是一个政权的理性标准。理性标准是指司法审查和法律制度建立的标准,国家可以容纳多民族。
民族观念:已经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包括语言、文字、信仰、崇拜、风俗、服饰、配饰、建筑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