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票定价权应该如何回归市场?
分析人士认为,取消民航“最低限价”的根本意义在于取消价格管制,把价格主导权还给企业,让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
淡季的时候,很多乘客都买过“白菜价”票,但你可能不知道,以往低至10%或20%的“白菜价”票,其实是违规的。因为根据2004年4月民航总局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的《民航国内航空运输价格改革方案》,对国内航线的票价水平有非常明确的规定,即航空公司执行的国内航线票价水平不得超过基准价(全价)的25%,不得超过45%。这也意味着国内机票最低价不能低于5.5折。
多年来,民航局以防止恶性竞争、保护企业利益为名,先是发布“无折扣令”,后又发布“最低价”,禁止航空公司打价格战。大约在10年前,中国民航局发布了“无折扣令”,限制航空公司以高折扣展开“价格战”。随后几年,尽管中国民航局三令五申,禁令屡破,2005年前后,“禁折令”告一段落。
为了防止航空公司之间的低价战,国家民航局对699条航线的价格进行了干预,规定航空公司不能低于成本价销售机票。价格法规定,企业为了排挤竞争对手,采取低于成本价的倾销手段,属于不正当竞争。但这里所说的“成本价”是企业的成本价,不是全行业的平均成本价,也不是竞争对手的成本价。
打破机票价格下调限制,透露出中国民航业将更加市场化。但是,把机票定价权交给市场只是第一步。这一政策的松绑意味着民航将进一步市场化,最终给消费者带来实惠。但航空公司喜忧参半:一方面,机票“价格地板”的取消意味着价格战的开启,也意味着民航市场将进一步扩大,为廉价航空的发展打开新的通道;另一方面,在运营成本高企的环境下,机票价格战是航空公司最不愿意看到的,取消“价格下限”容易让民航企业陷入价格竞争的混战局面。但机票“价格下限”的取消,对普通消费者来说是利好,对航空市场发展来说也不是坏消息。
长期以来,民航部门的“限价令”被认为是“伤害企业而不是保护企业”,因为它限制了竞争,干预了市场。目前,国内“四纵四横”高铁网络直接影响着中国近60%的民航市场。相对于高铁受天气影响较小的有利条件,航空出行的优势已经耗尽。随着高铁新线的不断开通和高铁的逐步联网,民航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如果他们坚持“价格下限”,就意味着等死,交出客户。
取消“价格下限”的最大意义在于政府部门放弃对市场主体的价格干预。一方面,将定价权还给航空公司,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拥有灵活自主的竞争权利,是民航生存发展的内在呼唤;另一方面,在价格下限的禁令下,机票低于5.5折就意味着违法。如果不把定价权交给企业,民航如何面对高铁的竞争?
现在放开限价令的最大意义在于低价机票的名正言顺,让我们从此可以直接面对与高铁的竞争。尤其是取消机票价格下调限制后,航空公司将迫于竞争压力选择更廉价的劳动力,制定更精准的营销计划,实施更严格的绩效管理。如果价格降下来,服务水平上去,最终赢得更多的客户,无疑是双赢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