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才能更好的转化学困生?
所谓“学困生”,是指智力正常,无感觉障碍,但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其他学生,达不到预期学习目标的学生。
“学困生”的类型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第一种是学习态度差的学生,称为“思想观念差的学生”;第二种是学习习惯差的,称为“调皮学困生”;第三种是思维慢,跟不上上课进度,称为“学困生”;第四种是“部分科目学习困难严重的学生”。
作为学困生这一特殊群体,教师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给他们洒下和谐的师爱,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
第一,尊重和关心学困生,树立他们的信心。通常遵守纪律,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即使犯了一点小错,也能得到及时原谅。
另一方面,如果学困生犯错,他们会大发雷霆。
这样就无形中滋生了他们的自卑心理。
要消除学困生的这种自卑心理,只有老师真心对待,尊重和关爱他们。
作为一名历史老师,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后,都应该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让学生间接地喜欢上自己所教的学科。就是所谓的“信其师”。
小郝是班上最调皮的学生之一,学习成绩一直很差,马虎不得。
但经过多日观察,笔者发现他有很强的上进心和集体荣誉感,特别热爱劳动。
所以他被任命为班级的班级代表。
刚开始他还不习惯,只好多引导他。不久,他做得很好。
就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他的历史和社会成绩每次都有提高。
第二,对于学困生来说,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学困生通常对学习持消极态度。因此,要转化学困生,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为了调动学困生学习历史与社会的积极性,改变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状况,提高听课效率,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在每节课开始时,创设情景,如音乐、图片、电视纪录片、漫画等生动的例子,然后在这种情景的渲染下进行下一步的教学。
比如讲七年级第一册《辽阔的疆域》时,我们会通过多媒体播放相关图片的同时播放歌曲《大中国》,让全班一起唱。
这时,作者故意走近学困生,示意他们唱大声点,让他们觉得在课堂上唱一首歌既能缓解压力,又能增加对该学科的兴趣。
2.创造兴趣,激发兴趣。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过程不仅是学习知识的过程,也是体验兴趣的过程。
温馨活泼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们情绪高涨,智力超群,处于最佳状态。相反,冷漠沉闷的教学氛围往往会压抑学生的思维,扼杀智慧的火花。
情与趣的有机结合渗透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以情激趣,从而产生* * *声,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3.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激发兴趣。新课程强调体验式学习。历史与社会的课堂教学要让每一个学生全方位的活动,要求学生用自己的大脑思考,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巴说,用自己的手操作。这对学困生来说尤为重要。
教学中应允许有学习困难的学生多观察、多看图。
新教材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图文并茂。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看地图,让他们学会从地图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在七大洲四大洋的教学中,要求学生观察各大洲的轮廓,画出简单的世界地图,看谁画得又快又好。
学困生也喜欢在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才华。自然他们的积极性高,学习效果好。
第三,激励性评价,全面客观地评价学困生。老师往往是学生心目中的崇拜者和偶像。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就像一把打开学生探索知识大门的金钥匙,也是哺育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乳汁。
教育不仅要让好学生说话,更要让学困生进步。
教学中以鼓励学生为主,从课堂作业、动手实践活动等方面,以不同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1.课堂评价在课堂教学中,主要以激励性评价为主。
一般学困生缺乏自信,上课从不举手。老师要及时鼓励。
学困生在回答一些开放性的材料分析题时,立刻称赞道:“这位同学的回答很有创意,以后可以当记者。先给小记者加油吧。”同时,在课堂上经常给学生一个满意的微笑和鼓励的眼神,鼓励学困生做得更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对学困生的作业评价,帮助他们理解作业训练的重要性,时不时鼓励他们写规范、写好,只要有一点进步就及时给他们一个“优秀”的评价,给他们一句鼓舞人心的话。
比如“继续努力!”“我相信下次会更好!”
第四,对症下药,做好学困生的教育转化工作,用不同的方式解决不同的矛盾。
在做好学困生的教育转化工作时,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
比如,对于调皮的后进生,要用说服和迁移的方法,督促他们把旺盛的精力和聪明才智用在学习上,为班集体做好事;对于后进生,要在开发智力、培养学习信心和兴趣、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补上功课、解除自卑心理等方面下大力气;对于学习成绩一般、思想觉悟差的后进生,要肯定他们的学习成绩,重点加强他们的思想教育。
采取各种措施防止外界不良因素的干扰和诱惑,引导他们阅读、观看健康书籍、影视作品和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提高他们辨别是非、自觉抵制精神污染的能力。
当然,“学困生”的学业原因是多方面的,受年龄、学识、性格的影响,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往往具有很强的重复性。
你今天学到的,明天就会忘记;老师一定要正视自己刚被表扬转过身做错了事的事实,不厌其烦的耐心引导。
要让学生多次重复,事情的发展往往有波折,学困生的转化也是如此。不能试图通过几次谈话、补课、表扬、家访就能立竿见影。
“重复”是学困生转化的一个特点。作为教师,我们要一次又一次地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总之,把学困生从厌学转化为愿意学、会学、乐学,是每一位教师的艰巨任务。
要真正做到这一点,要求教师要有无私的爱心、奉献精神、精湛的教学艺术,以鼓励和评价为主,同时对症下药,用不同的方式解决不同类型的学困生,两者的完美结合才能不辱教师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