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古村落苏二村

苏尔村原名荔枝村,为纪念苏东坡两次踏入荔枝村而改名。村庄的主要骨架是一条垂直的主干道和多条水平的小巷和街道,还有40多栋明清古宅。所有的街巷都部分用青石铺成,其代表建筑是“拦河屋”,有50多个房间,覆盖一条街,炮口和炮口完好无损。屋顶古墙蜿蜒曲折,气势雄伟,有100多个门道。其布局、结构之巧、装饰之美、建造之精美都是非常难得的。苏尔村的古民居建筑,建于清代,是粤西保存完好的古建筑之一。村里有40多栋明清时期的古宅。村东一条小溪由北向南流淌,村内以一条纵向主干道和多条横向小巷为主骨架,形成了以东向为主,南北向延伸的村街体系。

苏尔村原名荔枝村,有许多荔枝树。北宋大文豪苏东坡非常喜欢吃荔枝,留下名句“一日三百颗荔枝,我不惜做岭南人”。从惠州贬海南,经过濉溪南北要塞“三里关路”时,进入荔枝村。可惜荔枝的成熟季节已经过去了。村里的长辈告诉他,“尝尝荔枝的美味,到明年五月”。

后来苏东坡先生得赦回北。事情发生在5月份他经过濉溪的时候,他再次踏入荔枝村。这时村里的长辈捧出了最美味的荔枝王——“双包”招待他,他终于如愿以偿。为了纪念苏东坡两次踏入荔枝村,村民们将荔枝村改名为苏二村,意为“苏东坡两次进入荔枝村”。

另一个故事说的是苏东坡从徽州流放到海南,途经濉溪南北要塞“三里关路”,到荔枝村问路。荔枝村的村民没有给苏东坡指路,却也为难了苏东坡。后来村姑才知道,这个人就是苏东坡。为了纪念苏东坡到此一游,苏东坡被命名为村中老二,即“苏尔村”。

村子中央有一口千年古井,是所有村民的饮水井。就是这清澈的井水,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村民。据说苏尔村的祖先决定在村中心挖一口井来解决吃水问题。挖井的时候,挖井水很费力气。挖到十几米深的时候,被岩石挡住了,很难继续挖下去。然而,面对困难,祖先们并不生气,最后竭尽全力去打破岩层。岩层破碎后,井水喷溅而出,溢出井口,填满了村里所有的小巷,给村民的生活带来很大不便。

后来有人建议放下一块石头压住水势,果然奏效。从此,无论春夏秋冬,苏二村民都喝上了甘甜的井水。

目前石板还在井底。祖孙几代人的历史足迹深深镌刻在井口周围。虽然村民们现在喝上了方便的自来水,但他们永远不会忘记古代的打井人,深深记住他们不屈不挠的勇气和不怕疲劳的精神。

苏尔村还有一个“状元拜猪槽”的历史故事。清朝时,村里的举人黄仲润和状元林绍棠是结拜兄弟。林少棠第一次去黄家时,到了黄家大门口看到一个正在喂猪的老婆婆。经人介绍,他知道是黄忠润的母亲。林昭堂急忙跪下祭奠。这时,黄忠润的妈妈赶紧回屋洗手换了新衣服,然后出来双手扶着林少堂。之前,林少棠一直跪在猪槽旁边。从此,林少棠无比孝顺的故事“状元拜猪槽”流传开来。石猪槽至今还保存着,教育着一代又一代的子子孙孙孝敬父母和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