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人物运动的历史背景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 (2): 1-11。
论晚清维新派的语言统一
李玉明
从1892到1911,发生了一场影响深远的文字改革运动,即后人所谓的“注音运动”。音标运动的思想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一、书画简约,二、字与字统一,三、语言。
(1)统一用词。“简字画”要求用字简单方便,带来了注音切割的各种方案,是后来的
音标、汉语拼音方案、汉字简化为理论和实践铺平了道路;“词语统一”主要是指书面语和口语要一致,这是后世白话文运动的先声;“语言统一”为后来的国语运动和推广普通话做了前期的舆论和理论准备。研究音标运动的理论和实践,对于全面认识百年来的语言文字现代化运动,做好今天的语言文字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文学改革出版社1958出版的《晚清文学改革文集》为基础,研究这些改革家关于语言统一的论述。
中国历史上有雅言、通用语、官话等。那是在不同的时代代替了* * *的位置,但这些“准* *同音”主要影响的是官场和文化界,实际语言生活中的方言差异非常严重,甚至到了清末。面对方言的差异,人们提出了统一语言的想法。早在1892年,卢太章在《中国第一部速成语音序》中就提出“一腔为主脑”,用南京话统一全国语言。(P3)1898年,在京做官的陆一章老乡林义存在《论督学》一书中提出了“讲同音”的建议。(p 17)1902年,吴汝纶的《东游记》出版,记述了日本在推广国语和统一语言方面的成就,介绍了日本人“观察贵国时局,统一语言尤为迫切”的观点。(P27-28)同年,吴汝纶上书管理部长张百熙,呼吁“使世界语音统一”,“不使语言参差不齐”。(P29)此后不断有人呼吁统一语言,形成了当时一批仁人志士的* * *知识。
消除方言差异,统一语言,是当时中国的一剂良药。一百年后,统一语言的伟大民族事业还没有完成。这种药今天仍有祛邪扶正的功效。
* * *同音词的选择及其标准的建立
既然统一语言是切分字运动中的救国良药,那么合乎逻辑的结果就是选择语言,确定用什么词作为统一的同音字。
1.* * *同源性选择
在当时,充当谐音的无疑是最权威的普通话。笔者的研究(李玉明,2002)表明,当时的普通话并不统一,有南派和北派之分。南派官话以南京话为基础,北派官话以北京话为代表。当时南派官话的地位非常高,甚至高于北派官话。
尽管如此,用北京话统一国语的想法是当时的主流。(2)1898年,林奕村在陆太章《中国第一快手主角》(见1958年文学改革出版社出版的《晚清文学改革文集》,以下各页均为该书)中提出这一观点。
(2)也有个人持其他意见,如张反驳中国使用世界新语论,认为江汉之间的发音是肯定的声调;甘《说文解字》说:“我认为应该选择民族的公共声音作为民族的声音,选择地方的特有声音作为地方的声音。所谓民族之声就是类似于项的官方声音,而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