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染的历史渊源
丹寨县、安顺县、织金县是以苗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在长期与外界隔绝的恶劣环境中,这里的居民逐渐形成了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古老的蜡染技艺得以保留。按照苗族习俗,所有女性都有传承蜡染技艺的义务,每个母亲都要教女儿制作蜡染。所以苗女从小就学会了这一手。他们种靛棉,纺纱织布,上蜡,浸染裁剪,代代相传。在这种形势下,这些苗族聚居区形成了以蜡染艺术为主导的风俗文化,如服饰、婚丧习俗、社交方式、丧葬习俗等。
苗族蜡染是为生产者自身需求而创作的艺术,产品以生活用品为主,包括女装、床单、被子、裹布、头巾、背包、包、背带、殡仪床单等。一般来说,染色材料的利用和染色技术的发明与应用应该早于蜡染工艺。也就是说,蜡染工艺的产生必然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认识和应用染色材料的过程。这一不可或缺的环节和过程为蜡防染色工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追溯历史,中国的穴居人在旧石器时代就已经使用矿物颜料进行着色。据《中国百科全书》记载,早在公元前3000年,中国就已经使用茜草、靛蓝、靛蓝、红花等植物染料进行着色。印度在公元前2500年才使用茜草和靛蓝,比中国晚了500年。公元前2000年,埃及开始使用菘蓝和红花,比中国晚1000年。可见我国纺织印染的历史非常悠久。在这里,我们研究中国染色的萌芽和发展,只是为了讨论蜡染之前的一些基本情况。
探究蜡染的起源是非常困难的。这项研究所依据的材料不仅仅是文字记录,还有实物的发现。可惜古代生活中最常用的蜡染物品都是穷人用的,大部分人的生活都很简朴。所以古代蜡染的实物真的是少之又少,跟皇宫贵族死后留下的最大最豪华的纺织品根本没法比。这种情况势必给我国的蜡染研究带来困难。那么,如何研究这份珍贵的遗产呢?除了文字记载和出土实物,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依靠逻辑推理进行分析判断,这样研究中国蜡染才有说服力。虽然这些推论可能并不完美,但也可以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一种思路。因此可以认为,从北京山顶洞人使用单一矿物颜料,到后来的多种染料;从原始先民的单一色彩绘画,到后来的多元化色彩浸染、媒染、套印染色,一定走过了一条漫长而曲折的道路。但其发生发展的总趋势应该是这样的:从有色材料的使用来看,古人是从使用天然有色物(直接使用有色的天然物)发展到使用天然有色物经过加工(将天然物研磨混合形成颜色),或者两者同时发生。从色彩装饰对象来看,古人是从用色彩发展到给物体上色(彩陶、服饰等。)在织物染色技术方面,古人从单一的手绘色彩发展到多种方法(绘画、刺绣、印花、防染等。),或者全部同时发生。
通过文字记载与出土实物的比较,可以进一步证实上述推论。根据历史学家的研究,人们对色彩和染料的认识和应用,要比纺织色彩早得多。人类使用色彩的行为经验:“人类是从在自己身上着色(纹身)开始的——发展到在物体上着色。”考古资料证明,人类最早认识的颜色是红色,北京的穴居人在5万年前就开始使用红色矿物颜料。“在旧石器时代晚期,中国人就已经知道染色了。在北京周口店的洞穴遗址中发现了赤铁矿(赭石)粉、红漆石珠、鱼骨和其他装饰品。新石器时代画得更多。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酒器和Xi安半坡遗址出土的彩陶上有红、白、黑、棕、橙等多种颜色。当时使用的颜料多为矿石制成的粉末。除了粉末状的赭石,青海乐都刘湾墓地也发现了朱砂。陕西夏县尹喜村遗址发现了绘画、磨矿等工具。这些矿物的粉末曾被用来给纺织品上色。
商周时期,染色技术不仅用于服装,还广泛使用矿物染料(石染)和植物染料(草染)。在矿物染料中,最早使用的是朱砂。朱砂是中国史书中所载的“丹”(即氧化汞)。最有说服力的例子是陕西汝家庄西周墓出土的纺织品,上面染有朱砂。当时染色技术应用广泛,官方作坊中有专职染色官管理染色。此外,一些染料植物是专门培育的,蓝草(蓼蓝)较为常见。在夏中,已有“五月,聚伞花序开”的记载。就颜色品种而言,《诗经》提到了“青绿绿,绿衣黄衬”,“素衣朱绣”,“载玄黄”。据传说,染色工具包括染缸和染杆。根据颜料和染料的特性,分别采用粘合剂和媒染剂,建立了套色染色、媒染剂染色和“草石染色”工艺。
综上所述,彩陶、织物染色等史实表明,蜡染有充分的条件。蜡染歌(一种古老的歌曲)流行于苗族地区的许多地方,蜡染起源的故事代代相传。有一个聪明漂亮的苗族姑娘,不满足于衣服的统一颜色。她一直希望能在裙子上染出各种各样的花朵图案,但是一个一个用手工画出来太麻烦了,但是一时又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整天闷闷不乐。有一天,女孩看着一簇簇的花看了很久,但她在冥想中睡着了,没有想到它。幽暗中,一位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花仙子带她来到百花园,那里有无数奇花异草,鸟语花香,蝴蝶飞舞,蜜蜂忙碌。姑娘在花园里看了又看,看得入迷,醒来时甚至不知道裙子上爬满了蜜蜂,也不知道自己刚才睡着了,但低头一看,花丛中的蜜蜂真的只是飞走了,裙子上留下了蜂蜜汁和蜂蜡的斑点,非常难看。她只好把裙子拿到存放靛蓝的染缸里,想把裙子再染一遍,想把蜡痕盖住。染色后,拿去开水漂漂色。当女孩把裙子从开水中拿出来时,奇迹出现了,原本沾了蜂蜡的深蓝色裙子上出现了美丽的白花!女孩心动了,立刻找到了蜜蜡。加热煮沸后,她用树枝在白布上画了蜡像,然后放入靛蓝染料溶液中染色。最后,她用开水将蜂蜡融化,布上出现了各种白色的花朵。哦!染缸里染着印花布,姑娘欢快地唱着山歌。当人们听到女孩的歌声时,他们纷纷来到她家,听她讲述花园里的梦想,观看她染的花裙子,学习她画花的技巧。大家回到家后,都按照姑娘教的方法,染出了各种各样的花布。从那时起,蜡染技术在苗族和他们的兄弟,如布依族和瑶族中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