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姓什么?
纠正“藏民没有姓氏”的错误观念
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知道其他不太了解藏族的民族认为“藏族没有姓”,这是一种片面的理解。很多藏族人也不了解自己的民族历史,对自己的民族历史文化研究不够深入,所以就假设“藏族没有姓”。持以上两种观点的人都认为藏族应该没有姓,有姓的就不是藏族。这两种观点都不切实际,缺乏真实性。历史证明藏族是有姓氏的,如《永中苯教图录》、《王通镜鉴》等史书记载。藏民最初是由“神猴”和“岩巫”结合而孕育出来的。当时居住在雅鲁藏布江南岸的泽当地区,后来逐渐发展为赛、木、当、董、杂、朱六大氏族,又分属于不同的氏族。事实上,藏族采用汉姓是历史和生活环境的产物,也是社会发展和民族融合的产物。所以不能只以有姓无姓来判断民族属性,主要从其生活习俗、语言、文化来判断。藏族贵族有姓氏,奴隶没有(解放前藏族是农奴制)。康区和安多的一些土司也有姓氏。
姓氏来源:
(一)统治阶级赋予的姓氏
据《甘肃少数民族志》等相关史料记载,明初,甘肃境内的藏族分属周涛、周敏、贺州、庄浪(天祝当时属庄浪管辖)、西宁四地,卫下有千户、百户。很多宗族首领因为对城市的奉献而获得了明朝的称号,有的甚至给了他们汉姓。[13]这说明甘肃藏民,包括天祝藏区,从明朝开始就被统治阶级赋予了姓氏。自吐蕃入天竺,藏传佛教也入天竺。新传入的佛教与根深蒂固的苯教发生了激烈的斗争,最终佛教占了上风。由此,天祝信仰藏传佛教的人数反复增加,政教合一的社会制度明显实行。当时,大量的政治和宗教领袖是忠于统治阶级的藏族人,并被赋予姓氏,如“李”和“王”。这种姓也是有根有据的。“李”姓是根据唐朝皇帝李世明的姓氏取的,“王”姓是根据“部落首领”的意思取的。[14]类似给姓的现象不多。据说当时一个家族各方面都相当厉害,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和重用才被赐姓。这种现象就像某种奖励一样,实际上是被统治阶级奖励了。
(B)部落名称变成姓氏
部落是历史上天祝藏族社会的一种结构形式。在历史演变过程中,部落之间,尤其是部落与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逐渐加快,姓氏必然在其中发挥一定的作用,一些部落名称也逐渐转化为姓氏。比如华藏部落转化为华氏或藏族,当时主要人口分布在今天的华藏寺镇附近;当主要人口分布在今天的达隆、东大滩和毛藏时,阿罗部落转变为阿琼或罗什。瓦萨部落转化为瓦萨或牛,当时主要人口分布在现在的檀山附近。多士族转化为多士族,当时主要人口分布在今天的多士族地区;霍尔托巴部落向陀氏的转化,当时主要人口分布在今天的毛藏地区;扎提部落转型为杨,是因为氏族人口主要分布在今天的大红沟一带,又因为这一带的红沟寺活佛是杨坎布,所以扎提部落的人都姓杨。马家部落转化为马氏或马氏,当时主要人口分布在今天的石门。贝扎部落向白氏家族的转化,当时人口主要分布在今天的安源地区等等。这种把部落名改成姓氏的现象,很大程度上是中国文化影响的结果。
(3)将部落名称翻译成姓氏
天竺部落的名字都有相应的汉语意思。后来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民族之间的交流日益加深,其他民族总是故意刁难藏族不使用姓氏。藏族人把一些部落名称翻译成汉语,以其中一个字或同音字作为某个家族的姓氏。如甲让部落的“甲让”意为天高气爽,即黎明之意,故该部落姓氏由“天”译为“田”或以“李”为姓;天竺秦氏属部落,“莫”意为“青”,故译为“秦”;而部落的“那”意为“森林”,所以以“森林”为姓等等。这些都是姓氏,方便交流。天祝藏族人总是希望和其他民族接触越深越好。为了解除别人对没有姓氏的藏民的故意刁难,就取了姓氏。
(4)以名为姓。
正是由于汉藏文化的差异,与汉族等其他民族的文化接触交流,使得藏族文化本身也带来了其他文化的辉煌。天祝藏族因为没有姓氏而被其他民族不解,经常被嘲笑和鄙视。为了化解这种误解或矛盾,天祝藏民以首字母取姓氏已有先例,如蔡昂姓“蔡”、索南姓、董志姓、花旦姓“华”。这些姓氏一直延续到后代,成为家族的姓氏。这些姓氏大多是别人加的,不是藏民自己加的。他们通常以姓氏称呼他人,如“王老师”、“王女士”。当这种称呼加到藏人的交往中,花旦被称为“花先生”,蔡昂被称为“蔡女士”的时间很长。
(五)嫁给汉族的子女随父姓。
鉴于天祝藏区在很早以前就是一个多民族聚集区,各民族都有交流融合,各民族文化都有不同程度的渗透。这个地区的藏族很早以前就有与汉族和其他民族通婚的习惯,后来他们的后代也开始使用姓氏。如果一个藏族家庭招一个汉族男子为夫,按照当地子女随父姓的一些习惯,所生子女必须随父姓,这样所生子女在民族属性上就被认为是藏族,因为他们至少继承了一部分母亲的血统,生活习惯和生产习俗与藏族相同,但他们的名字都被标上了父姓以区别家庭。这种姓氏在社会发展中得到延续,成为了某个家族的姓氏。采用这样的姓氏,既继承了天祝藏族“子女随父姓”的习俗,也反映了当地的一种传统观念,即传宗接代,招夫是为了继承家业,延续家族,“子女随父姓”也是为了家族的发展壮大。
(六)以自然物为姓氏
早期的天祝藏族信仰苯教,所以“万物有灵”的观念在天祝藏族中非常普遍,这既是原始人类的世界观,也是原始宗教的思想哲学基础。崇尚自然的东西是“万物有灵”观念的另一种体现。崇拜的对象包括天、地、日、月、星、雷电、冰雹、山川河流,甚至土、石、草、木、兽等物。因此,研究者称博尼教为万物有灵宗教。【15】正因为如此,天祝一些藏族家庭的姓氏都是以自然物为名的。这虽然是流传下来的传说,但也不无道理。传说过去这一带的藏民没有姓氏,所以别人故意指责,甚至嘲笑。这样,被判死刑的人就根据某个自然的东西给自己取了姓,后来被后人采用。比如现在一些姓“阳”的藏族人,说起自己姓氏的由来。一个祖先在晒太阳的时候,一个汉人问他姓什么,由于他不会说汉语,就指着太阳,于是认为这个人姓“阳”,后来演变成“阳”,后人就以“阳”为氏。这样的例子在天祝藏族中有很多。中国古代其他民族的姓氏中也有这种现象,如动物、植物、自然现象等。其实这足以说明当时的天祝藏族有着强烈的自然崇拜意识,同时也可以看出他们取的姓氏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七)崇拜汉族伟人,以其姓。
在天祝的历史上,藏族人的生活不仅限于草原和农田。他们从事商业或狩猎,在生产生活中与其他民族有着频繁的接触。生活在“英雄部落”的藏族人,尤其是崇拜英雄和人才的藏族人,在取姓的过程中,往往会借用一个英雄的姓。例如,据说杨姓来自崇拜宋代著名的,李姓来自崇拜唐代皇帝李世明。藏区等地都存在这种现象。2005年6月,我们在甘南藏区走访时,发现迭部县乡有许多人姓包、姓李。据当地一些老人说,包是拜时取的姓,但包、包二字是译名,赣南文史资料中也有记载。这种取姓方法完全是借用汉族人的姓氏,是藏汉文化交流融合的结果。
上面提到的天祝藏族姓氏的七种来源都表现出一种规律性和一定的特点,即来源久远,内容丰富,来源具体,不以个人意志为补充。很明显,天祝藏族还有部落的痕迹,从一些部落名称和姓氏中可以看出浓厚的宗教色彩。就姓氏的起源而言,天祝藏族姓氏的采用受到了汉文化的强烈影响,是天祝藏族和汉族历史交往和文化交流的有力见证。
第四,藏族姓氏研究中不可忽视的几个问题
(1)同姓的人不是一个民族。
如前所述,天祝是一个人口众多、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所以不同民族之间可能存在同姓。更难区分的是,天祝藏人一般有两个名字,一个是中文名,一个是藏名。藏语名字是由一位活佛或一位受尊敬的人在出生后不久取的。中文名通常在开学时取。如果是藏族,可以没有中文名,但一定要有藏文名。区分一个人是藏族还是其他民族,区分的标准要看这个人的祖先属于哪个民族。
(2)同姓同国籍的人不是同源的。
很多藏族人都用同一个姓氏,但不属于同一个家族。就西沟、西大滩的“李氏”家族和火烧城的“李氏”家族而言,他们都是藏族,但前者的姓氏是统治阶级给的,后者的姓氏是由部落名称转化而来的,所以他们不属于同一个家族,而只是不同部落中同姓的人,所以我们说他们不同源。
(3)有些藏族人的名字前面有不是姓氏的字。
从目前的一些现象来看,天祝县等藏区的很多藏族人也在名字前加上类似“姓”的字,比如华瑞?东至,错考?扎西,马莎?多吉等等,这些都是为了在同一个地方区分同名同姓的人。在翻译这样的名字的过程中,名字和类似“姓”的字之间往往要加一个点,这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写法。值得一提的是,这类类似姓氏的词来源广泛,有的还加了村名,比如秀茶?任青;有些是按职位加的,比如Cuohong?周嘉;有的宗教人士加庙,比如霍?朱倩等等,这些都是当地人为了区分两个或两个以上同名人而加上的,其适用范围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只适用于有限的地区。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各地联系的加强和地方文化的交流,名前加姓的现象越来越多,尤其是在学术界。
综上所述,天祝藏族的姓氏是该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姓氏主要来源于统治阶级、当地部落名转化为姓氏、当地部落名翻译为姓氏、人名首字母作为姓氏、与汉族通婚、自然物崇拜和大汉族崇拜。天祝藏族姓氏的起源既沿袭了藏族固有的姓氏,又借用了汉族的姓氏,是历史发展进程中藏汉民族交流的见证,是藏汉文化融合的结果。本文对该地区藏族使用姓氏的现象进行了粗浅的分析。由于缺乏相关资料,本人水平有限,无法进行深入探讨,需要继续收集资料,进一步探索研究。
七世纪以后,佛教在西藏盛行,一切都染上了佛教的色彩。人家还喜欢请活佛打名号。如果一个人出家了,不管多大年纪,都要被寺庙堪布重新剃度,取法名,俗名从此取消。僧人或活佛晋升为上一级僧人的,其姓名应加僧级或爵位,如堪布伦珠陶凯。Kampo是个和尚。活佛的名字一般要冠以寺庙或家族的名字。
普通人没有姓,只有名。如:“多吉子丹”、“索朗王堆”、“更堆群培”;为了称呼方便,人们只用全名的两个字作缩写。可以用第一、三个字缩写,如“耿队群培”简称“耿群”;把前两个字或者后两个字作为缩写也是有用的,比如简称“多吉子丹”或者“多吉”。
平民起的名字都有一定的含义,都有一定的思想感情,丰富多彩。一种是以自然物为名,如:达瓦?(月亮),尼玛(太阳);也有以孩子出生为名的日子,如龙嘎(30日);还有以孩子出生的星期命名的,如尼玛(星期日),也解释为“太阳”,达瓦(星期一),也解释为“月亮”、“月”。很多家长都把感情寄托在给孩子起的名字上。如果父母认为孩子太多,想终止生育,就会给孩子取名“仓村”,意为终止。“穷”是最小的意思,也就是没有更多的孩子。如果父母想生男孩,就给刚出生的女儿取名“布奇”,意为“带来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