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州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编辑此段]概况雷州市位于祖国最南端的雷州半岛中部。(原海康县)地跨东经109° 44′-110° 23′。北纬20° 26 '-21° 11 '。东临南海,西接北部湾,北接湛江郊区和遂溪县,南接徐闻县。南北长83公里,东西宽67公里,总面积3532平方公里。地理位置为东经109 44'-110 23 ',北纬20° 26 '-21 1 '。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23度。全市总人口1.5万,辖3个街道办事处(雷城、西湖、新城),18个镇。镜中国有农林盐场11,雷州市为市人民政府所在地,面积4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0万。全市耕地面积654.38+0.52万亩,海岸线长406公里,自然条件优越,适宜开发。具有南亚热带特色的农、林、牧、副、渔业生产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编辑此段]历史雷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位列国务院公布的99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远在四五千年前,新石器时代的雷州就有人类了。在先秦时期,是越楚的势力范围。据史书记载,公元前355年,楚灭岳后,“楚子雄被发配广东镇,故开石城,建楼以示其界”。自汉代丁原六年(公元前165438+公元前01)至清末,雷州市多为县、州、县、路、府所辖,成为雷州半岛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中心,素有“南国重地”之称。雷祖庙雷州在历史上成为楚越文化、土著文化、闽南移民文化、海洋文化、中原文化的交汇点,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雷州文化。雷州钟灵的红土地人杰地灵,保存下来的文物遍布城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有57处,其中雷祖庙为国家级,三元塔为省级,真武堂、韶山古戏台、东陵墨翟祖庙、唐墓为地级。市级博物馆收藏文物的数量和档次在全省县级博物馆中是最高的。该馆是全国文物系统优秀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些文物是雷州几千年文明史的见证,是雷州先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都非常重视文物的收集、保护和利用。改革开放以来,政府拨出巨资,群众积极集资,维修修复文物,抢救了一大批文化瑰宝。依托文物古迹,结合自然景观,在雷城建成了西湖公园、三元塔公园、雷祖庙旅游区,形成了市内、市外、郊区三点一线的旅游网络。游客漫步雷州,徜徉在秀美的湖光山色中,流连于名胜古迹之间,面对诗情画意,倍感愉悦。雷州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如留下“九耳吉祥”动人故事的唐代接君陈文玉,先后担任东河州、雷州刺史,功绩卓著。他曾被太宗称赞:“养恶数十年,为人父母,以德为先,非君子也。”他被后人尊为雷祖,立祠纪念。再比如谢忱,他在福建古田做官,做过福建巡抚、闽浙总督。他被称为明清时期岭南三大清官之一。时至今日,“陈杰释囚”的故事仍在台省流传,再比如乾隆年间的进士、翰林。明清时期,仅雷州府下辖的海康县(今湛江雷州市)就诞生了22名进士。雷州广袤的红土地,留下了历代名臣的足迹。西汉和东汉时期的富博将军卢伯德和马援,受命维护祖国领土的统一,先后出兵南下,屯兵雷州,庇护百姓。任磊建“伏波寺”建功立业;唐代名臣李咏、寇准、李纲、胡荃、秦观、苏轼、苏辙、赵鼎、李广、任于波、王延措等。被先后流放到雷州或土次雷州,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被文天祥誉为“尊圣贤为师”的雷州人,为他们修建了十仙庙、苏公亭、寇公。后人步先贤后尘,珍爱先贤,无一不是励志、修身、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