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历史上家喻户晓,但其实是虚构的人或事?

中国历史悠久辉煌,史料记载浩如烟海。但是,因为维护统治者政治的需要,或者因为史家传播虚假信息,很多历史都被不同程度地修饰过。篡改或虚构历史已经成为我们的常识。这里仅举几个众所周知的例子:三代退位、烽火戏诸侯、赵遗孤、。

三代禅让,假的!从小到大,我们从历史教科书上了解到三代皇帝姚舜禹的覆灭,权力的交接极其和谐,充满柔情,这已经成为众所周知的美谈,正如《史记》所记载的那样。然而,这是假的。

晋武帝咸宁五年(279年),一个叫吴步的盗墓贼,把战国时期的墓挖开,出土了一本记载中国古代史的古书,叫《竹简年谱》。他的许多记录不同于传统的官方记录。关于三代,书中说:“昔尧德衰,为舜所囚。”"舜被囚禁在平阳,夺取了帝位.""舜把尧安置在平阳."“舜囚禁尧,又镇压,使我不能见父亲。”

总的来说,姚晚年道德败坏,政治败坏,交由儿子,却被舜抢走。舜把姚关起来,又杀了丹朱,真是无情。类似的说法在《山海经》中也可以找到,比如《山海经》称丹朱为“皇帝”。

《史记》之所以这样记载,是因为司马迁看到了被儒家篡改的古史。儒家崇古,为了宣扬仁义道德,让人们看到一个美好的古代,告诉执政者实行仁义道德政策,不惜把尧舜禹夺权的残酷斗争描写成一个美丽的传说!中庸只是儒家把历史包装了一下。

篝火演王子,假的!相传西周末年,周幽王最宠爱的妃子不爱笑,周幽王命人点燃篝火,以博取一个美丽的笑容。看到篝火后,各路诸侯纷纷带着军队赶往秦王,但当他们到达时,并没有发现敌人。当赞看到各路诸侯的慌乱时,他终于笑了。后来,敌人真的入侵了首都,周幽王命令人们再次点燃篝火,但这一次没有人带着军队来。结果,周幽王被杀,西周宣告灭亡。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对“用篝火打王子”提出了质疑,并称之为“本巷小人之言”。目前没有资料证明汉代以前就有“篝火”的报警系统。根据考古资料和相关史料,人们逐渐知道,诸侯并没有袖手旁观,而是来找他的。还有一个事实是,周幽王的亡国不是因为他戏弄了诸侯,而是因为一场内部的权力斗争,导致了废长制幼的错误决策。

所以《烽火戏诸侯》只是司马迁把《吕春秋》的内容断章取义后加工改造的一部很有传奇色彩的文学作品。

赵孤儿,假的!赵的《孤儿》在中国家喻户晓,通过同名电影的传播而广为人知。不过,这也是流传千年的假故事。

历史上晋景公不满赵的跋扈,命令宠臣屠岸贾发动“进宫之难”,赵大人全部被杀。只有赵朔的妻子先逃了出来,并生下一个遗腹子吴钊。赵的公仆和公孙为了保全这笔血债,想出一个计策。程英用自己刚出生的孩子代替了吴钊,假意背叛了公孙杵臼。晋景公的宠臣误杀了的儿子,而则与赵的真孤儿隐居在一起。多年以后,心虚的晋景公得知有赵的后裔,于是恢复了赵氏的地位,并打败了屠岸贾,为赵氏报仇。成就大事的程英最后自杀以谢公孙杵臼。

这个传奇故事其实漏洞百出。首先,赵氏孤儿是一件能震动诸侯国的大事,但《春秋》和《左传》都没有这样的记载。程英和公孙杵臼的这种友谊,本来应该是儒家大力提倡的,但在孔子的言论中看到几句并不稀奇。其次,除了《史··》之外,在任何史书中都找不到,他的事迹在《左传》中也找不到,所以他很可能是一个杜撰的人物。第三,根据《赵》记载的时间,的出生比他父亲的去世晚了七年,这是不可思议的。

所以,这又是一部历史“创造”剧。

杨家将,大部分都是假的!抗辽的故事广为流传,杨、佘太君、、和穆的非凡事迹令人钦佩。

杨宫铃杨业,又名杨继业,相传有七子一养子,人称“七郎八虎”。老阳让你丈夫为大宋效力,他的血洒在了战场上。在战斗中阵亡后,杨的八个儿子继承父业,义无反顾地投入了抗辽的第一线,几乎献出了生命。杨家众寡女在佘太君的带领下,继续与辽作战,人们对杨家忠义形成了敬佩和赞美。但如果你觉得都是真的,任伟炎清只能说:我小说电视剧看多了。根据《宋史》中的记载,主要的不实之处有:

杨六郎杨赵岩实际上是杨业的长子,而所谓的杨六郎实际上是杨大郎。和穆是虚构的人物,和穆的儿子杨,实际上是杨的儿子。老太太佘太君也不姓佘,真名叫“折”,是山西折。“平民上轿,武官下马”的府,只是杨家的一处普通宅邸,并非皇帝赐予。同样,杨时期的正史中也记载了杨五郎出家剃发、四郎探望母亲的说法。之后,杨家彻底衰落,基本消失在宋朝的政治军事舞台上。

当然,历史上有很多被捏造、编造、伪造、篡改的故事,是时候写书了。无论如何,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爱恨情仇。但历史毕竟不是艺术。我们应该学习和借鉴的,是被还原了本来面目的真实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