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台湾省的人读「他」和「汉」?
米宋轶1999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京味儿夜话》一书,作者是老北京人米宋轶先生。他对北京话中“和”的解释给我们提供了一些信息:北京话中的“和”不仅指hàn,还指hài,如侯先生的相声,即“我害了你”“你害了我”。1956年,陆志伟先生写《北京话单音节词汇》时,请了一位姓赵的老先生做北京话的读音,他把“和”作为连词读成了“汗”。袁家华教授在1960主编的《汉语方言提要》中提到“连词“和”并列,北京口语也读“hàn”。徐世荣65438-0996的《北京方言词典》也收录了“他”字的读音为“汗”。
1919年,第一部国家语音标准在《国家语音词典》出版。这是一种“折中南北,融会古今”的“标准音”。但在这套“标准音”中,北京音占据了重要位置。1937出版、已出版多年的《汉语大词典》在注音上体现了以北京音为标准音的原则。单词和短语的注音遵循北京话的语音系统,所以连词“和”不读作hé,而读作Hà n. 1945 10台湾收复,日语的“官话”突然退出。台湾同胞渴望回归祖国的语言,说普通话,认汉字。4月2日,1946,台湾省推广普通话委员会正式成立。台湾国语学会的标志性贡献是编纂了《国家语音标准汇编》,作为推广标准普通话的依据。从1946 5月1日起,“老北京”齐铁根先生每天早上7点在电台担任“普通话发音示范”,播放人民的普通话书籍、普通话对话、国家学校的普通话、常识、历史以及各种教材,供学习普通话的人收听和纠正发音。当时学校老师现在都是听其所学,教其所学,让广大学生及时学会普通话和标准的国音。齐铁根成为当时有名的大师。即使是现在,台湾省的老人依然能回忆起齐先生那首优美的《京片子》,连词“他”“汗”在台湾省根深蒂固。
既然“汉”是老北京话,为什么听不出北京人在说什么?《现代汉语词典》没有收录这个读音。其实早在明朝初年,北京人就开始把“和”念成和谐。上面引用的在《语言问题》中的回答说,“因为‘他’字在白话文中使用的频率最高,而‘他’和‘他’的字面意思是‘和平’和‘和谐’,使用频率最高,所以现在是‘海’)’的既成事实:是时候读白话文了。但是要明白,连词‘和’的读音是白话文的一种读音,不是一种读音。"
时至今日,北京话中轻声读为“汉”或“海”的“和”字已经消失,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重音并没有完全消失。时至今日,北京的两个胡同,如果吹嘘两兄弟关系特别好,就会说“我们是谁?”如果你强调你很不解,北京人往往会说:“这是哪里?”本文收录于《现代北京口语词典》(陈刚等1997)。例子是“哪里~哪里”和“谁~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