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历史人物主持了明长城的修建?请详细说明。

为了抵御蒙古骑兵的骚扰,早在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就修建了山海关至居庸关的长城。宣化周围的长城建于明朝。辽东长城分别建于永乐、正统、成化年间。永乐修建北镇至开原辽河流域长城时;正统七年(1442),辽西长城修建于山海关至北镇;成化十五年(1479)修建鸭绿江开元至辽东边墙,全长880多公里。15世纪下半叶,鞑靼占领河套后,明政府大规模修建长城。成化十年(1474),燕绥总督于子珺率四万兵修筑长城,东起清水营(陕西府谷),西至花马池(宁夏盐池),全长885公里。15年70年代,明朝军民修建了从花马池以西到黄河的长城和山西北部的一段长城。16世纪初,修筑了甘肃境内黄河沿岸(靖远以南)的一段长城,并修建了嘉峪关及其附近的长城。16世纪中叶,在山西、河北修筑了两条长城,太行山沿线的内三关长城,又修筑了山海关至居庸关的长城,修筑了兰州周边的长城。另外,小规模的建设随时随地都在进行,从来没有停止过。

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全长6000多公里。明朝北方的劳动人民用了近200年的时间才陆续建成。在明代,它被称为“长城”和“边墙”。山海关以西的明长城大部分是砖石建筑,坚固且保存完好。山海关、嘉峪关东西对峙,气势磅礴。位于山海关以东的辽东长城是由泥土、石垒、木柱、木板或自然地形建成的。工程比较简陋,损毁严重,只剩下一些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