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普鲁士历史
1525年,该教团失去了剩余的领地——它被它的首领艾伯特·霍亨索伦世俗化了。艾伯特成为普鲁士的第一位公爵,并向波兰投降。他家是1618的孤儿。普鲁士公国由勃兰登堡选帝侯统治,成为勃兰登堡-普鲁士公国。根据1660的Wehlau条约,这些选帝侯取消了与波兰的附庸关系。普鲁士王国,虽然勃兰登堡名义上属于神圣罗马帝国,但普鲁士的领土并不在其皇帝管辖之下。因此,1701年,选帝侯腓特烈三世自封为普鲁士(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一世,建立了由霍亨索伦王朝统治的普鲁士王国。
1772年波兰第二次分治后,普鲁士的波兰王室瓦尔米亚与普鲁士公国合并。1773 65438+10月31、腓特烈大帝将分割的土地称为西普鲁士(德语:West Preu & amp;szligEn),普鲁士成为东普鲁士(ost preu & amp;szlig恩.东普鲁士于1871年并入德意志帝国。
在1875年,73.48%的人口是德国人,18.39%是波兰人,8.11%是立陶宛人。1900年总人口为1,996,626人,其中基督教徒1,698,465人,天主教徒269,196人,犹太教徒13,877人。
从1885到1890,柏林的人口增长为20%,勃兰登堡和利兰为8.5%,威斯特法伦为10%。东普鲁士减少0.07%,西普鲁士减少0.86%。魏玛共和国时期
凯撒·威廉二世退位,德意志成为共和国。从1919到二战爆发,东普鲁士和部分西普鲁士是德国的外围飞地。基于《凡尔赛条约》,德国将西普鲁士和波森省的大部分割让给波兰,即波兰走廊和但泽自由城。
1920年期间,西普鲁士西部和东普鲁士南部举行全民公决,让居民决定是将土地归还给波兰还是德国。96.7%的选民支持这片土地属于德国。1923年,立陶宛未经全民投票就占领了梅梅尔地区(即克莱佩达地区)。1945年初,战后部分德国人试图返回东普鲁士,但全部被苏军驱逐,其中不少人被送往苏联做苦役。所有当地的德语名字都被改成了俄语或波兰语。
1946年4月,东普鲁士北部并入苏联。7月,原首府哥尼斯堡更名为加里宁格勒。1947年,苏军驱逐了所有德国人,让俄罗斯人、白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移居到这里。
波兰被迫将东部大片领土割让给苏联,那里的波兰人被驱逐到波兰占领的东普鲁士南部,即瓦尔米亚-马祖里省。
1947年,普鲁士作为领地或国家被彻底废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