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历史上的名人

伦·许文

伦(公元1466-1513)字伯畴,号迁罡。明代南海的李咏。从小家里穷,失学,附近的何叔老师可怜,免费收为学生。由于他的聪明和勤奋,他将在每一次尝试中名列前茅。后来,他的老师老病死了,于是伦许文辍学了,但他仍然谋生,并致力于研究经典。弘治二年(1489),23岁的他去省里试儒,高中辍学,入国子监。弘治十二年(1499),三十三岁,在北京中考,排名第一(会元),殿试次之,排名第一(状元),于是回乡祭祖。不幸的是,他被叛徒陷害入狱。后来平反,官职由翰林院编制。郑德元年(1506),他被任命为南充大使,但因有外患而未上任。郑德五年(1510),翰林恢复原职,先后在游与德、翰林院任宴会讲师、助理讲师。参与修复玉树(皇帝家谱)。郑德八年(1513)任顺天府考官,1998年病逝于京城,享年47岁。

李子长

李子长(1436-1526)是明代著名的画家。孔秀出生在顺德大良。擅长畜、虫、鱼、山水、花鸟,作品深受群众喜爱。关于他有很多民间传说,比如猫抓老鼠,母鸡下蛋,鸟儿唱歌。下雨了,在水里摇尾巴,等等。由于他生活细致,社会地位低下,现代艺术界传世的原作很少,如《骑驴》、《秋水吟雁》、《猫轴》等,都显示了这位艺术家极高的艺术才华。子长晚年隐居在杏坛落水村和南海西樵,潜心研究。90岁时病逝,葬于西樵山云路村。

霍韬

霍韬(1487-1540),生于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卒于明朝嘉靖。

霍韬就读于广州光孝寺,学习成绩优异。学业期满后,霍韬回到家乡,继续读书,准备科举。一边帮我爸妈记账。当时霍涛家在石湾经营大型冶铁制瓷,属于当地一家大型窑冶公司。霍韬不仅参与了管理,还记录了其经营活动。

据霍惟亚家训,郑德二年(1507),石湾窑冶、佛山炭铁、邓州木业种植,凡能利民者,皆从中取经。2008年,一个人负责窑冶,一个人负责碳铁,一个人负责木材种植。当他进入利润市场时,他支付了货款。当他读完一年的时候,他咨询了他的父母,学到了最好的。郑德八年(1513),霍钟涛举人;郑德九年(1514),连洁回元。

霍涛简单随和,直爽,喜欢传统文化,举行乡镇考试,在担任考官时从不要求考生举行教师礼仪。霍韬在宫中主持科举考试时,带了三百多名进士,不许称他们为弟子,告诉他们:“科举中的进士,不是我一个人可以决定的。”在台湾,使者监督县与县之间的交往,不叫“治”。霍韬说:“每个人都经过了朝廷正史的正式登记,处于朝廷的统一管理之下。不需要增加其他管理。”

霍韬一生勤奋进取,学识渊博。大多数学者称他为威亚先生。后来,霍韬参加了“大礼上朝议”的斗争。他列举了古代的礼和掴之事,主张嘉靖皇帝(世宗)应该尊其生父“兴”为科举,不同意大臣们讨论兴是其叔考之名。但嘉靖皇帝接受了他的理论,后来还把他提升为大官。因为避嫌阿谀,他三次拒绝接受他的话。

直到嘉靖十五年(1536)才少保了宫中大臣尚书亲王。嘉靖三十四年(1555),在北京突发疾病去世,享寿55岁。明帝被封为太师太保。乔葬于广东增城县风箱山对面山上,乡内建有祠(现存祠)。后人将他与石肯乡的梁楚、西樵大同乡的方显福并称为明代南海县的“三老亭”。

霍韬有四个儿子,长子和王步,他们都很聪明和开明。65,438+05岁,注《楚辞》,早逝。另三个是瑕、张、王昌。他们先后参加了乡试。嘉靖三十八年(1559),中进士,授浙江慈溪县。他努力治理国家,清正廉明,与海瑞齐名。浙中百姓称他为“三廉”。他的下属通常不称他为“大人”,而亲切地称他为“先生”。在被授予江油盐院后,在他任职期间,账目始终一致,受到人民的称赞和爱戴。

吴荣光

吴荣光(1773-1843),出生于1773,广东南海人,本名伯荣,本名吴赫、石云山。

他的祖父是从福建来到广东经营盐业的富商。他家境殷实,从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嘉庆四年,26岁的吴荣光是举人。第二年下葬,教剪辑。从此升任巡抚,40年间任湖广总督。任江南道刺史、浙江省副主考时,因在检查一艘运粮官船时失察而被革职。从小热爱书画研究的吴荣光,住在京都,很尴尬。他不情愿地卖掉了自己收藏的字画来维持生活。

1840年,68岁的吴荣光被道光下令带着原有的产品退隐广东。

次年,英国侵略者进攻广州,战火蔓延到佛山。他积极捐款,配合士绅组织团体训练,抗击侵略者。

吴荣光一生收藏和鉴赏文物字画。他用自己的工资买了几十箱碑文和几万册书,40多箱书运回佛山,收藏在图书馆大楼大书堂。晚年,吴荣光计划对这些具有珍贵历史价值的文物和碑刻进行整理和镌刻。从1840到1843,他一边养病一边整理书籍,编纂了《云清馆碑记》、《云清馆发票》、《金文五卷》、《历代名人年谱》、《贴镜》、《云石山》。据专家考证,《铁经》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著作,记载了吴荣光对鉴定碑文的独特见解。吴荣光也有很高的书法造诣,康有为评价他的书法日:“我是广东五和府的著名书法家,我的书是我的广东冠……”。

著名后学者吴荣光,卒于1843。71岁,葬于华县大孤岭郑龙岗。

朱慈琪

朱慈琪(1807-1882),广东南海九江乡人,人称“九江先生”。

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丁进士。曾任山西省湘陵县知县。不久,他厌倦了官场生活,决定辞职回到李。他才上任半年,却为当地政府做了很多好事,倡导读书。所以他离任的时候,群众舍不得他,堵着路。后来,他还建立了一个“朱庙”来纪念他。回到九江后,他创办书院讲学,终生从事教学活动。他学习严谨,教学严格。在长期的教学生涯中,他为广东培养了许多人才,其中,翦耋之年的翦耋之年的翦耋之年的翦耋之年的翦耋之年的翦耋之年,是他的高足。广东学海堂曾经聘请他做学长,他不同意。但是,学海堂还在等他,为他刻作品。

朱慈琪一生著述丰富,对文史研究颇多。《州朝名臣言行录》、《州朝夷人传》、《性学源流》、《宋辽金元明五史录》等重要著作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有一本诗集《是你翟老师留下的一首诗》。他的学生简竹菊一生敬重九江先生。曾撰写《朱九江先生年谱》,为老师整理《朱九江先生文集》十卷。以及《朱九江先生讲学》的作者。

邹岐伯

邹(1819-1869),本名,南海人。他的父亲是一名教师,所以他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他聪明好学,博览群书,勤于探索,精通天文、地理、数学、物理,是近代广东第一位科学家。

十七岁开始学习光学,对北宋科学家沈括的理论做了详细的论述,即研究光线通过焦点形成倒像的原理。经过反复实验,他写出了《点阵技术补充》,分析了透镜成像的规律和望远镜、显微镜的各种光学原理。1844年,25岁的邹制造了中国第一架照相机。

邹在数学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著有《乘方睫术》一书,阐述了乘方、开方、对数的应用。他研制了对数尺和刻度板两种计算器,并撰写了对数尺和刻度板的解读,说明其原理和应用。

邹认真研究天文学,经常在晚上去鳌峰岗村后观察天象。他制作了一个天球仪和一个“昼夜日晷”,通过日影和星星的位置来测量时间。为了论证哥白尼的日心说,他还发展了“七政仪”来说明地球和行星绕太阳运行的规律。他还擅长画地图。过去,中国的地图是用传统的规划方法绘制的。他根据地球是球形的这一事实,运用经纬度、圈绘的科学方法,绘制了中国地图集《故宫全图》。他还指导弟子,经过实地考察,先后绘制了《广州巽港岛图》、《南海桑园周边图》等地方地图。

他是唯物主义者,不轻易相信被奉为金科玉律的儒家经典。他反对“天人合一”的唯心主义天命论,敢于指出《周易》中用占卜来推动世界是“最不合理的”。这在当时的封建社会真的是很大的勇气和魄力。

邹在科学研究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并在学术界享有盛名。咸丰十年(1860)被选为学海堂学长。广东巡抚郭嵩焘非常重视邹的才能。同治三年(1864),郭嵩焘推荐他到京城的文同博物馆工作,但他并不为发财的机会所动。虽然清廷作出了三封优秀的招聘信,但他以生病为借口拒绝了。同治七年,曾国藩在上海江南制造总局办学校,几次想请邹教数学,也被他坚决拒绝。他安于贫穷,不愿效仿。他一心扑在科学上,不会追求名利。

同治八年(1869),邹病危。他的许多朋友和弟子出资收集和编辑他的各种科学著作,并将其刻入邹的遗书中。目前,广州博物馆藏有邹用自己的相机拍摄的底片和演示太阳系运行的“七大政治仪器”。

陈启元

陈启元(1834-1903),南海西樵人。少年好学,百家争鸣,天文地理无所不读,但仕途并不顺利。他们年轻时两次考省都没考上,就以教书为生。

1854年,陈启元随在南洋经商的哥哥陈到越南银行,开了“义昌银”丝绸杂货店,后又在米店、酱园、典当行等地扩大营业。经过十几年的打拼,他成为了当地的富商。

致富的陈启元没有忘记自己的家乡。他意识到家乡虽然栽桑养蚕蓬勃发展,但旧的缫丝方法十分落后,决心振兴家乡的丝织业。他利用雄厚的经济条件,到南洋各港口考察蒸汽锅炉和其他机械设备。陈启元1872回老家筹划建立丝绸厂,从厂房设计、锅炉、水管安装都是他亲自处理。同治十二年(1873),南海西樵村的汽笛声响起,宣告了中国第一家由民族资本经营的近代蒸汽缫丝厂——吉昌隆缫丝厂的诞生。

沿袭长隆的半机械化缫丝,效率比老方法大大提高,丝丝顺滑,价格提高,利润十分丰厚。陈启元的成功让老方法的缫丝主们羡慕不已。他们联手对吉昌龙进行造谣中伤。南海知府愚昧保守,视机械缫丝为异端,声称长隆后停产。在各种压力下,陈启源被迫于1881将其丝厂迁至澳门。

挫折并没有动摇陈启元在家乡办产业的决心。光绪十一年(1885),陈启元再次在简村兴建世昌尼龙长丝厂,招收女工500人,全部采用机械化生产,产量大大提高,丝绸制品更加精美。他还在广州开设了一个长占丝绸村,处理生丝出口业务。陈启元的成功,让以前靠老办法缫丝的业主纷纷效仿。三四年间,南海、顺北两县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了几十家机械化缫丝厂,终于实现了他振兴家乡经济的愿望。

陈启源热心公益事业,乐善好施。它开设了米店和药店,为那些孤独和生活困难的人提供救济,并给予医生和药品。同时兴办学校,为农民子弟提供义务教育,并捐巨资兴建积水斗、桑园尾等水利工程。

晚年的陈启元也对文字感兴趣,著有《陈启元算术》十三卷、《周易算术》八卷、《李奇描》七卷、《蚕谱》两卷,教人养蚕缫丝。

光绪二十九年(1903)七月,陈启元去世。石昌隆由其后裔经营至1928。陈启元不愧为民族企业家,缫丝先驱。

西樵珍村有屺亭陈公庙,是陈启元兄弟当年为纪念父亲而建,现在作为陈启元纪念馆使用。

黄飞鸿

黄飞鸿(1847-1925)是南海西樵岭人。他的父亲黄麒英擅长外伤。曾师从南少林寺陆亚才习武,是“广东十虎”之一。黄飞鸿从小就由父亲教武术。十二岁随父到广州、佛山卖武。他因用四象龙棍击败武术家郑大雄而成名,获得“少年英雄”之名。次年,同为“粤十虎”第三徒弟的林福成学艺两年,练就了“铁拳”“飞陀”等绝技。

1863年,父子结束了武术生涯,在广州七府开馆当学徒。武馆名为“五本山房”,是基于孔子“从根基而生”的意思。年仅17岁的黄飞鸿不仅武功高强,而且确立了侠义原则。1867年,香港一老外牵着一条大狼狗,到处邀请打架到中国武校,咬了很多武术家。在香港当学徒的卢正刚写信告诉黄飞鸿这件事。到了香港,他见了洋人,把脚转了几下,成猴子的形状,踢断了狼狗的背,给了中国武校一口气。黄飞鸿也因此而闻名。1873年,黄飞鸿被广州水师聘为武术教练,名声与日俱增。但是,他并没有固步自封,而是更加努力地学习,把学到的技能进行整合和提高。除了“铁拳”,他还掌握了“胡夫拳”、“虎鹤双拳”、“武举八卦棍”、“无影八卦棍”。许多来自省内、港外和佛教界的武术人士纷纷来到黄飞鸿拜师学艺。他的徒弟,如梁宽、林世荣、陈典标等。,后来成了广东的武术大师。1886年,父亲去世后,黄飞鸿关闭了武馆,在西关仁安里开了一家“宝芝林”义光,行医济世。他精心研制的“通脉散”深受劳苦大众的喜爱,被誉为“自降圣药”。

1888年,在越南打败法军的黑旗军首领刘永福被任命为闽、粤、中南澳镇连长。因为欣赏黄飞鸿高超的武功和高超的医术,他被特聘为福军攻防的总教练。光绪二十年(1894),中日甲午战争爆发,黄飞鸿随吕布赴台湾省驻扎台南,与侵华日军激战5个多月。后来由于清廷的羞辱,福郡的支持没有继续下去,被迫撤回内地,黄飞鸿也回到了广州。辛亥革命成功后,刘永福出任广东青年团团长,黄飞鸿被聘为青年团总教练。

民国十三年(1924)十月,广州商团发动武装暴动,放火劫掠,宝芝林义光被火烧光,一瓦不剩。年近八旬的黄飞鸿为此深受打击,情绪低落,病倒了,几个月后就去世了。

黄飞鸿的侠义爱国行为被粤港两地的人津津乐道,他的武功也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十一位作家写了十七部关于黄飞鸿的小说。从65438年到0949年,在半个世纪里,将近100部以黄飞鸿为主角的电影被出口。黄飞鸿的徒弟把他的武术和他的故事带到了有华人的世界各地。现在,每年都有许多不同肤色的武术爱好者从世界各地来到南海的黄飞鸿狮子艺术博物馆或佛山的黄飞鸿纪念馆寻求祖先崇拜。

黄飞鸿简介:

1847出生于广东佛山镇,农历七月初九。

1853跟随父亲黄麒英学习武术。

1859年,随父在佛山、广州、顺德等地卖武,期间用左手钓鱼竿殴打武师郑大雄,获得“少年英雄”之名。

1860年,在佛山斗池巷卖武功时,认识了铁桥三高徒弟林福成,并随林福成在佛山学艺近两年,学会了“铁拳”“飞铊”等绝技。

1863年迁居广州,铜铁工人集资在七水角创办武馆,洪飞结束了卖武生涯。

1865,广州三兰行(果吧、菜吧、鱼吧)人,被聘为行内武术教练。

1866年,西樵关山市场一家当铺遭贼抢,洪飞一人击退数十人,一时成为当地的佳话,后被邀到石龙乡任教。

1867年,一个外国人带着一条小牛那么大的德国牧羊犬,在香港和中国人起了争执。洪飞不甘被中国人羞辱,以“猴形转身”赴港斩杀恶狗,扬名湘江。

1868香港水坑口大笏小贩彭宇的摊位被反派占领并打伤。洪飞·路看到了不公正,帮助了他。他被其他几十名携带武器的同伙包围,并被洪飞击败。

大约在1868年,在广州西关宜兰桥附近又设立了一个博物馆,由基督徒传授艺术,治疗刀伤,三柱椅换成了梁宽。

1869期间,在佛山郑萍桥板球场担任卢九大叔“护草人”(现场保镖)时,洪飞严惩歹徒,在佛山名声大噪。

1871嫁给罗氏,婚后三月罗氏去世。

1873年被聘为广州水师武术教练,被授予广州将军衙门“和平洪旗手”一职。

1882年,注册知府吴全美在军中聘洪飞为武学教练,关闭了依兰桥设置的武馆。

1886他的父亲齐莹因病去世。一个多月后,吴全美去世,洪飞辞去武术教练,在仁安街一光成立了“宝芝林”。

65438年至0888年,黑旗军首领刘永福欣赏黄飞鸿高超的武功和对医术的精通,被聘为夫子军军医官兼武术总教练,并赠以“医术精湛”的木匾。

1894年,刘永福率部赴台湾省抗击日本侵略者,随刘氏第九营抚字军抵台,驻守台南。

1895年6月,刘永福保台失败,洪飞离台回粤。从此,他只行医,不教武功。《包支林》的榜首是:“武术功夫难教;不要传,问莫问。”

约1896,续娶马,生二女二子(翰林、汉森)。马不久就病死了。

大约1902年,岑续弦娶妻,生了两个儿子(和)。不久岑病逝。

8月,1911受刘永福邀请出任广东民团主教练。

1912马如灿(卖鱼罐头的)被歹徒勒索殴打的故事。洪飞见义勇为,严惩歹徒,“见义勇为救鱼罐头”事件在羊城广为传颂。

莫桂兰被续任为妾。

1918在广州十八府福安街梁氏板球场担任门卫。

1919的次子,精通武功,以“勇者保护者”的身份前往广西梧州时,被“鬼眼梁”嫉妒暗杀。受此影响,洪飞停止向其他儿子传授武术。

1965438+2009年4月9日在广州海珠剧院举行的广东省吴京协会成立大会上表演《飞铊》。

1924 10广州市民镇压商团暴动,西关地区民房被毁,仁安街“宝芝林”被破坏焚毁,其财富付之一炬,长子翰林再次失业,从而变得消沉。

1925农历3月25日在广州城西便民医院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