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名绣指的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四大名绣的说法比较靠谱。在中国,说到四大名绣,认可度比较高的是:苏绣、湘绣、粤绣、蜀绣。说到八大名绣,差异会很大。

以下是我知道的几种不同的说法:

1,苏绣,湘绣,蜀绣,越绣,京绣,边绣,鲁绣,瓯绣。

2.苏绣、湘绣、蜀绣、粤绣、京绣、汴绣、锦绣(又称滕绣)和壮绣。

3.苏绣、湘绣、蜀绣、粤绣、顾绣、瓯绣、汉绣、鲁绣、

4.苏绣、湘绣、蜀绣、粤绣、京绣、杭绣、瓯绣、鲁绣、

5.顾绣、苗绣绣、边绣、发绣、汉绣、发绣、宁绣和京绣。

苏绣是以江苏苏州为中心,包括江苏地区在内的刺绣品的总称。苏州位于江南,苏绣的发源地在苏州吴县,这里靠近太湖,气候温和,盛产丝绸。所以有一个传统习惯,就是女性擅长刺绣。优越的地理环境,丰富的织锦,多彩的花线,为苏绣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苏绣形成了图案优美、色彩和谐、线条明快、针法活泼、刺绣精细的地方风格,被誉为“东方明珠”。

从欣赏的角度来看,苏绣作品的主要艺术特征是:

山川可分远近利害;亭子有着深邃的身躯;人物可以有生动的感情;花鸟可以显示它们的优雅和亲密。苏绣的仿绣、人像绣的写实艺术效果举世闻名。在刺绣技法上,苏绣以针组为主,绣线套针,不露针迹。同一种类或相邻颜色的三、四种不同色线常被用来搭配,使盛开的色彩效果被自由绣制。同时,在表现形象时留一条“水道”也是好的,即在形象的深度变化中留一条线空出来,这样可以有层次感,图案的轮廓也比较整齐。所以人们评价苏绣时,往往用八个字来概括:“平、齐、细、密、匀、顺、谐、亮”。经过长期的积累,苏绣已经发展成为一门品种齐全、画面丰富、变化多样的完整艺术,涉及装饰画(如油画系列、国画系列、水乡系列、花卉系列、贺卡系列、鸽子谱系列、花瓶系列等。).实用产品涉及服装、手帕、围巾、贺卡等。

广东刺绣,广东刺绣,是以潮州和广州为生产中心的手工丝绸刺绣的总称,包括潮绣和广绣。潮绣是主流,广绣是粤绣之一,最初是少数民族创立的。在古代,大多数绣工是潮州和广州的男人,这在世界上是罕见的。其分布区域为潮州府(潮州、汕头、揭阳、潮阳、普宁、澄海、饶平、惠来)的潮绣和广州府(南海、番禺、顺德、中山)的粤绣。《岭南丛刊》记载:“清代粤绣工多为广州、潮州人,尤其是潮绣工,均为男性,精于女工,为其他省市所少见。”《绣堂藏丝绣》、《编华英》等书介绍明末清初的粤绣,说“针比毫芒细,写字不忘规矩。方法是用马尾辫绣出轮廓,每一幅都要绣上道家风格的所谓飞白图案,所以成品图案自然工整。”从现存的粤绣作品分析,针法短小,色彩丰富,图案生动逼真。雍正、乾隆时期,在欧洲和中近东各国广为销售。当时有专门出口商品的作坊。

特性

粤绣不仅使用丰富多样的针法,在创意设计上也讲究思路,善于将吉祥美好的祝愿融入刺绣之中。在创作方法上,采用了源于生活、重视传统的刻画,追求更美好的理想,而不是满足于现实。同时善于借鉴绘画、民间剪纸等多种艺术形式的优点,使刺绣构图饱满、繁而不乱,针步均匀、明快、平整,肌理清晰分明,物象兼备,栩栩如生,充分体现了粤绣的地方风格和艺术特色。

蜀绣又称“川绣”,是以成都为中心的川绣产品的总称。蜀绣历史悠久。据晋代常渠《华阳国志》记载,蜀地的刺绣在当时非常有名,蜀绣、蜀锦被视为蜀地名产。蜀绣中的纯观赏物相对较少,多为生活用品,多以花鸟虫鱼、民间吉祥语、传统装饰图案等为材料,颇具喜庆色彩。它们被绣在被子、枕套、衣服、鞋子和画屏上。清代中后期,蜀绣在地方传统刺绣技艺的基础上吸收了顾绣和苏绣的优点,成为中国重要的商业刺绣之一。蜀绣针法工整,匀亮,丝路清晰,无代笔,花纹边缘过于整齐如刀切,色泽明丽。

特性

蜀绣起源于四川西部的汉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地理环境、风俗习惯、文化艺术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严谨、细腻、光亮、光滑、构图稀疏、圆润、色彩鲜艳的独特风格。蜀绣作品取材丰富,有花木、鸟兽、山水鱼虫、人像等。针刺方法有12类***122种,常用的针刺方法有昏针、铺针、滚针、切针、拌针、沙针、盖针等。,并讲究“线迹工整,线头鲜明,线头松紧适度,把车开回家”。刺绣种类繁多,有被套、枕套、衣服、鞋子、画屏等,是兼具观赏性和实用性的精美艺术品。在今天的刺绣中,既有巨大的屏风,也有小巧的口袋件;既有名品高精度鉴赏,也有普通消费品。国家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蜀绣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文化部确认四川成都郝淑萍为蜀绣代表性传承人,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湘绣是以湖南长沙为中心的刺绣产品的总称。湘绣分别在1912和1933都灵世博会和巴拿马世博会上获得最佳奖和一等奖,被国外誉为超级绣。原来,长沙的商人为了满足一批靠镇压太平军发了财的暴发户,开设了“顾绣村”,很快就以湘绣的名义压倒了顾绣。湘绣的特点是用绒线(无捻毛线)刺绣。事实上,丝绒线经过溶液处理,以防止起球。这种刺绣在当地被称为“羊毛细绣”。湘绣也多以国画为主,形式生动,风格豪放。曾有“绣花生闻,绣鸟能闻,绣虎能跑,绣人能抒情”的美誉。湘绣人文画的配色特点以深灰、黑白为主,如水墨画般飘逸;湘绣的日用品色彩鲜艳,装饰性较强。

特性

湘绣主要由真丝,硬缎,软缎,透明纱和各种颜色的丝和羊毛制成。其特点是:构图严谨,色彩鲜艳,针法传神。通过丰富的色彩线条和千变万化的针法,绣出的人物、动物、山水、花鸟具有特殊的艺术效果。在湘绣中,无论平绣、织绣、网绣、打结绣、打绣、割绒绣、立体绣、双面绣、乱针绣等。,他们都注重刻画物体的外观和内在品质,哪怕是一片鳞片,一只爪子,一片树叶,都一丝不苟。从1958长沙楚墓出土的刺绣可以看出,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湖南地方刺绣就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1972年,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40件绣衣,表明湖南地方刺绣在21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已经发展到较高水平。

此后,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养成了古朴优美的艺术风格。随着湘绣商品生产的发展,通过刺绣艺术家的辛勤劳动和一些优秀画家参与湘绣技艺的改革和提高,中国画的许多优良传统被移植到刺绣产品中,各种国画、刺绣、诗词、书法、金石学被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了以中国画为基础,运用70多种针法和100多种色彩的绣线,充分发挥针法的表现力的湘绣。对物体外观特征的细腻描写,刺绣生动、传神,质感强,形神兼备,风格大胆。曾有“绣花生,绣鸟能闻,绣虎能跑,绣人能传神”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