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家a股公司的退市名单是靠冻牛肉维持的。
*ST厦华(3.55停牌,股票诊断)、*ST环球先后发布公告称,公司于5月25日收到上海证券交易所关于公司股票终止上市的决定,公司股票将于6月2日起进入退市整理期,预计最后交易日为6月23日。截至最新报告期,*ST厦华股东人数为65,438+0.265,438+0,000人,*ST环球股东人数为2.07万人。
目前已经退市和退市的公司有7家,分别是ST平能、退市的新亿、*ST艾格、长东推、退市的中新、退市的拉夏、德奥推(0.68-2.86%)、华讯推(0.33-50.00%)、退市的明科(0.78+)。诊断股)、退市罗盾(0.81-2.41%,诊断股)、退市长油(0.34-8.11%,诊断股)、退市西水(0.80+1.27%诊断股)、退市中天(0.32-5.88%,诊断股)、退市钟芳(0.31-8.82%,诊断股)
分析人士指出,随着退市常态化、注册制全面铺开、制度短板加速补齐,市场约束机制将不断完善,国内上市公司有望加速优胜劣汰,上市公司将更加注重主业和可持续经营。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前厦门“电子大王”告别a股
曾经风靡一时的厦门彩电生产企业,最终因为种种原因告别a股。
*ST厦华5月25日晚间公告,公司收到上海证券交易所《关于厦门华侨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终止上市的决定》,上交所决定公司股票终止上市。
因公司2020年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营业收入小于65,438+0亿元,公司股票自2026年5月6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5438+0。
2022年4月29日,公司披露的2021年度报告及年度审计师出具的《厦门华侨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收入扣除情况专项核查意见》显示,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623.77万元,营业收入为654.38+0.52亿元,与主营业务无关或不可得。
上述情形涉及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相关规定终止上市的。经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委员会审核,上海证券交易所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
"北面是青岛海尔海信,南面是厦门夏花夏新."厦门曾经以其精美的国货而闻名。其中厦华电子是厦门的“电子之王”,曾经是中国彩电业的“霸主”?,一度将TCL、创维、长虹、海尔、海信、康佳等彩电品牌远远甩在身后。
然而,上世纪末,厦华却陷入了多元化扩张的泥潭。2014年,公司停止原彩电业务,清理相关资产、负债和人员。2015开始拓展电子通讯产品购销的小型供应链业务,但该领域市场竞争激烈,利润水平较低,主营业务较弱,盈利能力不足。2016年,公司营业收入3.73亿元,归母净利润-0.05亿元;2017年度,公司营收下降95.33%至17万元,净利润亏损12万元。
公司随后几年的收入分别为365,438+08元、0.28亿元、0.99亿元。但在2021,也是退市新规实施的那一年,公司营收突然增长1691.69%至1.52亿元,但净利润仍亏损0.05亿元。
“冻牛肉”收入留不住壳。
为了维持上市地位,公司下大力气突然大量增加进口牛肉等业务,公司营收突然激增至6543.8亿元以上。
但交易所随即发出问询函,直指公司营业收入的核心,如进口牛肉的真伪、公司营业收入的抵扣等。
*ST厦华此前回复交易所问询函,坚称公司主营业务为农产品(6.44-1.38%,医药股)和食品供应链管理,农产品-肉类是公司业务收入的主要来源。并且公司还认为,农产品-肉类-进口冷冻牛肉/猪肉的业务具有可持续性,该业务不属于“未形成或难以形成稳定商业模式的业务所产生的收入”。
但会计师事务所给出的审计意见均表示,由于审计工作尚未全部完成,无法出具最终意见。
直到4月24日,会计师事务所在监管出具的敦促风险提示函中“绕开”了公司,给出了最终的审计意见,认为结合所获得的审计证据,并根据上交所退市指数营业收入扣除的相关规定,将公司冻牛肉的营业收入列为“与主营业务无关的营业收入”。
4月30日,公司披露了2021的财务报告,但除与主营业务无关或无商业实质的收入外,公司营业收入为零元。交易所随即下发了公司股票终止上市的预先通知和监管函,因此公司也提前锁定了退市名单。
*ST全球年报难产
有了*ST厦华,还有*ST环球。因公司2020年扣非后营业收入不足1亿元,扣非后净利润为负,公司股票于2021被警告退市风险。4月30日,公司未能在法定期限内披露最近一年的年度报告。
上述情形属于《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规定的股票终止上市。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的有关规定,经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委员会审议,上海证券交易所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
此外,因公司未在法定期限内披露2021年度报告,5月6日,中国证监会决定对公司进行立案。
公司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其全资子公司环球星光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总部位于中国香港,业务由中国香港总部全面管理。公司的核心财务和管理人员都在中国香港。
但从3月份开始,由于香港疫情爆发,全球星光的管理层和财务团队几乎全部受到影响,导致当时的年报编制和日常工作几乎停滞。
公司在风险提示公告中提到,公司高度重视年报披露工作。从2月中旬开始,美国会计师事务所开始对美国子公司进行审计;3月中旬起,中兴财务开始年报审计的准备工作;3月23日起,中兴财务9名会计已抵达上海开展审计工作;并于3月29日与中兴财务光华会计师事务所正式签署审计业务约定书。
但由于上海疫情控制,审计人员无法到公司现场进行重要审计程序和检查重要材料,无法及时完成函证、现场面谈等审计程序。
目前,公司董事会和管理层正在积极推进年报披露和审计工作。但由于上海疫情尚未解除,公司可能无法确保在4月30日前完成年报审计并出具2021年度报告。鉴于上述实际情况,公司已向相关监管部门进行了汇报。
业绩不佳的公司退市速度明显加快。
“进则退”是成熟市场的常态。随着市场制度的不断完善,业绩不佳的a股公司退市速度明显加快。
今年是退市新规实施的第二年,也是改革效应集中显现的一年。根据交易所预估的数据,退市公司可能创今年新高。
深交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有24家公司触及退市红线,创历史新高,其中8家公司触及“营业收入低于6543.8亿元+净利润为负”的指标,退市新规效果显现。
上交所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预计有21家退市公司。其中,预计有17家公司触及财务退市指标时被终止上市,其中9家公司触及“扣非净利润+营业收入”财务组合指标。此外,新亿退市触及重大违法退市,安德乐(38.68-1.25%)、*ST朱光(5.95+1.36%)等3家公司通过重组、主动退市等多元化渠道退出。
这么多公司退市,和交易所2020年出台的退市新规有关。新的退市规则完善了四类强制退市标准,包括财务、交易、规范和重大违法。
其中,财务指标用组合财务指标代替原来的单一财务指标,强调财务指标的交叉应用;
交易指标将原来的面值退市改为“1元退市”,同时增加市值退市指标;
有两种情况:新批准规范性指标、经营存在重大缺陷且拒不改正、半数以上董事对年报和半年报不真实;
主要违法指标引入量化财务造假退市标准。
光大银行(3.11-0.32%)认为,退市制度改革从两个方面促进了上市公司质量的提升:一方面,退市制度的完善、细化和严格改变了以往上市公司“只进不出”的思维,那些只想“圈钱”甚至财务造假、利益输送的公司将被迫退市。另一方面,退市制度改革,提高市场效率,完善市场优胜劣汰机制,有利于资源向有优势的上市公司聚集,加速优质公司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