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历史

天津大学,简称天大,原名北洋大学,创建于1895,10年2月2日。它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也是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第一所大学。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天津,学校被迫关闭。后于1903年4月在天津西固军械库恢复。1912年6月,北洋大学堂更名为北洋大学;1913年6月命名为国立北洋大学;1928年6月试行大学区制,更名为国立北平大学第二工学院。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根据教育部命令,学校西迁。10年9月,国立Xi安临时大学与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平研究院共同成立。1938年3月,林大更名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1938年7月,国立西北联合大学改组为国立西北大学、国立西北工学院、国立西北师范大学、国立西北医学院。

其中,北洋理工学院、北平大学理工学院、东北大学理工学院和私立焦作理工学院共同组建了国立西北工学院,校区位于陕西省城固县。抗战时期,学校各界校友要求恢复国立北洋工学院。1942,12年2月,国民政府行政院将原浙江史李英大学升格为国家级,并将其工学院设为国立北洋工学院。1944李书田在Xi安成立北洋理工学院西京分院。

抗战胜利后,国立北洋工学院(泰顺)、北洋工学院西京分院、西北工学院和北平部(理学院院长陈锦民接受“北京大学第五次安置”,成立北洋大学北平部)的师生返回天津,恢复国立北洋大学,于1946更名为“北洋大学”。1951年,北洋大学与河北工学院合并,被国家命名为天津大学。

从65438到0952,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开始。天津大学转让了十几个系和组,充实和建立了一批新的大学,哺育了摇摇欲坠的中国高等教育。1959被中共中央确定为第一批全国重点大学。

改革开放后,天津大学是“211工程”和“985工程”首批重点大学,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A类大学。

学校现状介绍

天津大学有卫津路校区、北洋园校区和滨海工业研究院校区。卫津路校区占地654.38+0.36万平方米,北洋园校区占地243.6万平方米,滨海工业研究院校区占地30.9万平方米。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38158人,其中本科生19337人,研究生13729人,博士生5092人。教职工5069人,其中院士1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8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7人,中组部“万人计划”领军人才41人,青年拔尖人才19人,教授898人。

以上内容参考天津大学-学校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