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枫的《未送的花园》
说到园林艺术,我也是一知半解。我去过几次江南园林,但都是走马观花。我没有详细研究过内在的奥秘,当然,我还是不明白。说拙政园好有什么好?狮子林的美在哪里?很难说是其中的一两个。像小时候看书一样,一口吞了下去。我不想去理解书的宏大思想和意义,可能一点都接触不到。外挂故事看着热闹,没有进一步的延伸探索,看看核心是什么样子,就开心了。现在想想,这是经验和能力的问题,能走到核心的都是行业内的佼佼者。
在我进入花园之前,我期待着看到陈从周先生的“谈园”风采。之后一个热心的朋友送了我一份,让我如获至宝。陈先生是当之无愧的当代园林大师,不可多得的山水艺术家。陈老师深入浅出的谈园林,主要从文化、艺术、自然有机结合的角度,盛赞名园建设的得失。看完之后,我明白了一点,建园的基础是什么,如何欣赏山水、梯田、亭台楼阁的美,如何欣赏园林的灵魂。也算是我的园林启蒙吧。《说苑》不仅是一部严谨的学术著作,也是一部很好的美国文学读本。
香村先生追求完美,在完成玫瑰湖湿地马钢公园建设后,还没有完成他的工作。他还沿着公园的南侧修建了一个石头花园,并购买了几块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巨型灵璧石,在公园的南侧营造出奇特的石林景观。玫瑰湖公园的设计可谓别出心裁,利用这一大片水域作为基础,让一个花园光芒四射。最出彩的一笔是借景。从南向北望去,阮二庄的哥特式教堂,在其西北背景上,远远看去像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出人意料地产生了中西合璧的效果。如果只有这个湖,那就太淡了,难免会有些飘逸。一旦石博园建立,灵魂就在那里。水是土地的眼睛。就因为这一大片水域,公园变成了一个睁大眼睛的“少女”。几个小花园的建造也经过了仔细推敲,既丰富了内容,又避免了大而不合理的空洞,动静结合也很紧凑。
小花园要清静幽静,比如网师园、退思园。如果你匆忙地看着它们,风景很快就会消失。大花园适合搬家,比如颐和园,圆明园。如果你停滞不前,你只会对其他风景感到遗憾,这会留下遗产。动起来看马钢公园,几步也能看到一景,景色历历在目。我很喜欢公园门口那座现代色彩很浓的桥。作为一个景点,自然把东西分开,一点也不生硬。比如文章的第一段自然非常精彩,引导你不由自主地往前走,探索风景。
在公园入口的东面,马钢文化园就坐落在这里。这个小花园制作精美,容量巨大,像一幅以小见大的微雕作品。这里更多的是他独特的文化展示,他的思想和理念被刻在石头上。就题词而言,最能体现他一贯的不墨守成规、不良嗜好的精神。碑文全部用白话表达,不是文言文,分段标点。很多古文基础不好的人只能望碑兴叹。他的碑文在咸宜老幼妇孺皆知,只要识字就能读。其实道理也很简单,并没有高深莫测的忽悠人。如果非要把简单的事情说得晦涩难懂,往往是狗皮膏药糊弄人。就是能够用几句话把看似神秘的东西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就是深刻。文化园也给了那些假的假的假的大篇幅文化,装深沉,又是一声大喝。
园艺很难。陈从周先生说:造园是造园,重在造字,有深意。深以为然,妙趣横生,不只是土木绿化。什么人可以从事园林建设?陈老师还巧妙的说,杜甫的“十将何与山”、“五将何不止”中的美句你懂吗?是衡量造园资质的标准:“名园绿水绕,野竹绿”,“绿风破笋,红雨开梅花”,园中景色也。“动而不扫,随意坐覆盆子苔”,“石篱倾笔,桐叶坐诗”,景中人也。只有这种境界,才能实现园林建设的精神。真的很奇妙,有点高不可攀。一开始我还担心孔老师的造园会主题先来。如果很多主题一目了然就暴露了,那就失败了。没想到,他像一个才华横溢的画家一样,把几个小花园处理得有条不紊,微妙而又意味深长,让我对这个善于理性思考的男人刮目相看。他对艺术的理解也如此深刻,这意味着很多领域是相通的。园中几座园林的建造,也是香村先生呕心沥血的二度创作,是有限空间里的舞蹈。他舞出了美,舞出了国,让生活在那里的人百看不厌,享受了更多的闲暇。
园艺本来就是一个没有设计样本的项目,每个花园看起来都一样,不能照搬照抄。中间移植的百年老树,无论是层次还是深度,都大大提升了整个园林。后来沿着东边建了一个石雕园,里面全是动物材料,又增加了一组动态的造型。走在公园东边的曲径上,没走几步就闪现出一群动物雕像。栩栩如生的狮虎、豹子、斑马、长颈鹿,拉着你不能匆匆离开,慢慢品味湖光山色中一个又一个惊喜。整个花园宽敞宽敞,景深很大。陈从周先生说:园林密而易疏,丽而雅而难,疏而宽敞,淡雅而不寒酸。这是结构的精髓,马钢园区也遵循了。
每次回平阴,我都要去公园和他聊天。他的时间很宝贵,他不想无谓地浪费时间。和他打交道,我喜欢直言不讳。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他有一次把一个在我面前有点唠叨的朋友踢走了,踢走他的原因是他不能耽误我们的谈话。被一个人重视,被一个你尊敬的人重视,不仅仅是友谊,更是相互理解。
去年8月我去了他的公司,还是关于公园的。当他进门时,他给我看了一份新计划。他计划在公园南侧的一座山上建造黄河楼,一座俯瞰黄河的景观建筑。通往黄河大厦的石阶两侧,连着一条跑道,竖立着100座科学家和实业家的雕塑。中国有航天英雄,有两弹一星,有工业巨人。国外有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等科学巨擘。一般公共场所多为先秦诸子,或伟人、英雄。应该是中国第一次注重塑造科学家和实业家。事实上,我仍然担心中国同类的黄鹤楼、岳阳楼和王腾馆都是著名的建筑。他能独一无二吗?有了跑道,这个担心就没必要了。如此宏大的主题,如此新颖厚重的理念,足以立身。我越讲兴趣越高,把那个关着门的“帖子”撤了。我谈了一下我对花园的感受:我多次参观花园,从不同的角度看,有一个明显的感觉,就是南边的石头花园虽然压制了水的轻飘,但是北边却没有相应的东西,有些头重脚轻,整个格局有些失重。
无意中说的,没当回事。其实我当时还在卖《未消化的花园》,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别人未必都这么看。之后,就结束了。没想到春节前还能再见到他。他郑重地告诉我,他曾多次来园,他已决定在园北建一座奇石山,与世博园南北呼应。而且奇石山下还会建一个游乐园,让更多的孩子观看海底世界。他一直是一个自信的人,但他仍然能接受好的建议。我想到一个人的尺寸,大到可以容纳一切有益的东西。
我对这个花园的了解只是一知半解。如果真的懂园,还是看大家的东西。园林文化的鼻祖李、的《洛阳名园》和陈先生的《谈园》都是优秀的读本。我说送他一份,他很高兴,说也想看看。对于一个总有主题,有思想的人来说,他不缺主题。他的每一个主张都会和普通人的所思所想不一样。园艺只是在有限的空间里巧妙的展示思想和艺术,就像写一篇文章,没有规则,条条大路通罗马。内容和形式无缝衔接,耐读耐品,园林也不例外。
我最后一次去看他,他带我坐了很久,说了很多意味深长的话,很多鼓励我去寻找正确的继续前进的路,但是我很傻,没有深入思考。回到济南不久,我邮寄的“说园”到了,我急着回去送给他。给他打电话居然关机了。听公司说他要去北京看病,要做心脏手术。我觉得那么大的医院应该很容易顺利过关,我也没太在意。我等着下一本书送给他,期待着又一次畅所欲言、自得其乐的对话。突然,在一个细雨蒙蒙的早晨,公司朋友给了我一个铺天盖地的消息,孔老师手术失败,昨晚不幸离开。我不敢相信这个消息的真实性。这怎么可能呢?送他书后我还沉浸在愉快的交谈中!我打电话给湘村先生的密友张春晓和公司总经理余瑞水核实,才敢相信这个消息是真的。
去菏泽的路上,我一上午都没说一句话,努力控制自己不发脾气,可是眼泪流了一肚子,难过,伤心,无奈,心里满满的。我和一位老领导参加了香村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告别仪式史无前例。在近万人的庞大队伍中,最让人欣慰的是自发而来的人们。这些人,对香村先生都是陌生人,都说这辈子享受过孔先生的恩赐,都说他是平阴的功臣。县委书记朱同志也在悼词中详细阐述了香村先生的功绩和贡献。从教育到修路架桥,建设山地公园,据不完全统计,他的公司和个人向社会捐款超过50亿元。
香村先生主张:行动对人好,言语对人好。他还有一句名言:人赚30万、50万给自己,赚几百万给子孙,赚几千万给社会。这是他对财富的宏大理解,也是他践行的。他没有名牌服装,几年前,他还在使用上世纪80年代末的家具。当时他的办公桌官方定价是120元,公司搬去新厂更换。出去吃大店不要紧,只要卫生体面,从不挑食,也不说最喜欢哪个东西。他做了一个石雕园,去河北曲阳看样品。他四点以后离开了。冬天天还黑着,他忘了自己已经到了七十岁,心脏病严重。李庆余先生说,凌晨四点接到他的电话,讨论公园的事情,已经成为他工作的新常态。这就是他这几年高速过来的原因。一个濒临破产的小厂,让他成为了世界同行业的首席。我终于知道怎么去诠释那个感动了我,当然也感动了很多和我一样的人的“尽力而为”这个大字了。香村先生对这个词做了非常全面的注解。
这篇文章是从他离开那天就准备好的,直到今天才磕磕绊绊地写完。一想到他我就无法平静,无法控制。这棵大树的倒下是一个地区的巨大损失。真不知道如果上天再借给王先生20年,他会有什么举措来造福人民。他的亿万财富散落在平阴,他的思想影响了更多的人,更多的人从迷茫中醒来,更多的人找到了致富之路。他改变了平阴,以至于不管他是谁,再说起平阴,只说“玫瑰之乡,阿胶之乡”,不加上“管件之都”就不完整了,也就是缺了天空的一角。他的企业是世界上最大的连锁管件公司,世界上所有的地方都有他们的管道。平阴县委、县* * *高度肯定孔祥村,在全县范围内发起了“向孔祥村同志学习”的号召。最近济南市委宣传部也在推广这种模式。
他离开的那一天,2017年5月8日,玫瑰在悄然绽放。我说他是一朵硕大的玫瑰,毫无保留地绽放,把美丽和芬芳留给了平阴。他的名字写在了平阴的土地上,刻在了平阴人的心里。那天下雨了,伴随着春雷的声音。我说这是大地为王先生辉煌的一生而鸣的礼炮。他走得太匆忙,太唐突,但令人欣慰的是,他的继任者接过大旗后,不仅在效益上大踏步前进,而且延续了王先生生前勾勒的远大抱负和愿景。
王先生离开后,有一次我去公司找现任董事长孔先生谈话,我忍不住走到他离开房间的门口。我也想坐下来和他聊聊天,想看他那样歪着头,认真听我漫无边际的话题。
昨晚看到一本正经地摆在办公桌上的《谈园》,还想着哪天送本书给老公。然后,回到现实,我又泪流满面。孔老师教我高度的理性,我不知道该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