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管理理论对现代管理会计有哪些重要影响?这些影响处于管理会计的不同发展阶段。
科学管理运动为成本会计实践和技术方法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机会。弗雷德里克·泰勒(Frederick Taylor)等工程师进行了工作分析以及时间和运动研究,为特定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力和材料建立了科学标准,并开创了将间接制造费用分配到产品成本的做法。并形成了以费用预算、标准成本法、差异分析法为主的具有科学管理特色的会计管理技术方法。另一方面,学术界对成本会计的概念和应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特别是成本账户放入企业复式会计系统(Garcke & Fells,1887);盈亏平衡图用于描述成本随产量的变化;根据直接人工成本分摊所有间接制造费用的做法受到质疑(丘奇,1908);针对间接制造成本的性质及其在管理决策中的考虑,出现“目的不同,成本不同”的概念,可以避免和必然形成间接制造成本、沉没成本、增量或差异成本等成本概念;“机会成本”这个术语是从经济学中引入的;通过区分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相关期间,认识到成本行为估计的时间序列和横截面统计分析的可能性及其相对于判断分析的优缺点,强调成本会计信息独立于财务会计体系(Clark,1923)。总结这一时期成本会计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可以进一步发现,当时的成本会计体系是从资本会计体系和财务会计体系中独立出来的,其设计和运行是由制造部门负责的。制造部门提供的成本信息被制造部门用于评估业务效率、做出定价决策、控制和激励工人的绩效,而不是关注企业的整体业务成功或准备外部财务报告。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的制造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企业的生产控制系统开始采用准时制调度,追求零缺陷、零库存,并开始采用合作、柔性的管理策略。另一方面,计算机控制技术在企业制造过程中的广泛应用,出现了计算机集成制造的趋势。在这种新的制造环境下,传统的管理会计技术和方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为它们无法捕捉公司在向世界级制造业发展的过程中取得的进展,提供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并考虑战略决策的需要。管理会计实务的发展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停滞后已经复苏。在新的制造环境下,要求企业管理会计的技术方法以系统论的理念综合考虑生产、经营、市场、政策、竞争对手等诸多因素,对企业产品、生产、经营、市场实施全面控制和管理。企业将整个经营活动划分为一系列活动,引入了成本活动和成本动因的概念,从某种意义上颠覆了传统的成本行为认识,将成本按照工作量进行划分,按照成本动因进行确认,标志着管理会计的技术方法正在向更有效、更务实的方向演进。而且,由于计算机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各部门处于不断的信息沟通之中,共享信息库资源,为管理会计新技术方法的应用提供了技术保障。因此,根据环境的变化,随时做出整体的调整和策略,更有利于管理会计。在这一阶段,管理会计技术的发展重点是建立新的成本管理控制系统,用新的理念和技术提供有用的成本信息。为了适应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企业采用了质量成本体系,通过质量成本的计算、报告和分析,期望达到零缺陷的质量管理最高水平;本着准时制的理念,日本、美国等国的企业都采用了改进成本法或倒冲成本法;本着作业管理的理念,企业采用作业成本制度,以作业为成本基础,通过作业将成本分摊到产品负担上,提供更准确的产品成本信息;本着战略管理的理念,企业采用战略管理会计,通过产品生命周期法、成本动因分析法、价值链分析法进行战略规划和管理绩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