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教书育人

最近在补古代思想文化史,比如钱穆的《中国文化》、《中国的历史精神》、柏杨的《白》、胡适在北大的哲学课、李泽厚的《美史》、《中国古代思想史》。说实话,有点难。钱穆是军人的讲稿,但是很好理解。柏杨在事实的基础上直译古文,直接阅读评论;李泽厚的论述清晰、系统、精辟,很多观点令人惊叹;而胡适则大多引用经典,却只有大量古文,读不下去。

时代变了,时代天翻地覆,姚舜禹成了传奇,儒释道成了非主流,但这改变不了我们的过去,包括民族、文化、传统、习俗。只要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中,即使没有接受过一点教育,我们的父母、亲戚、朋友、身边的人都会通过口口相传相互影响,让我们的言行或多或少打上传统的烙印。在各位前辈的笔下,我们对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和我们每个人的影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只有知道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才能更好的走向未来。

中国传统的历史观都是关于国家和世界的,教育的目的是以诚知事,修身治国平天下。《孟子》有云:穷则独善其身,善则兼济天下。四书五经是古代教育的必修书目。培养的重点是一个人的道德品质,而不是谋生的技能。它强调事物是润物细无声的,生命的开端本来就是好的。只有从小灌输真善美的道德情操,才能应对险恶的社会生活。这似乎是一个悖论。既然社会生活如此险恶,大家该如何适应社会?那就要给他们对策,以毒攻毒,以毒攻毒。似乎只有更坏更毒才能更好的生存。但是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如果每个人都是小人,那就会变成黑社会,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灾难。我们之所以从小教育真善美,是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社会问题。做坏人容易,不教也能坏。做一个好人很难,所以需要继续教育,而育人是教育最本质的功能。

教育是我们的传统,孔是我们的领袖,目前的文化渗透率在世界上也是较高的,但我们的道德和文化水平与之不匹配。五六十年代是革命文化教育,汇聚了一大批吃苦耐劳的人才。改革开放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企业管理人才大量出现,而我们的教育却越来越功利化、势利化,赚钱成为教育的主流,内心越来越空虚,外来文化冲击着人们的思想。早期西方思想影响深远。后来的日本动漫和韩流,它与中国固有的道德文化价值观相冲突,这本来就是一种文化交流。但如果没有相应的教育,或者不能很好的融入,就会完全外化,产生冲突,让一代人无处安放。

我们现在的教育是最基本的道德文化教育的缺失,首先要解决国家认同的问题。改革开放打开了西方文明的窗口,但随之而来的崇洋媚外甚嚣尘上。一切都是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很多人迷失了方向,固执己见。港台省有人搞独,搞分裂,本质上是教育的问题。长期的殖民统治和教育灌输,让一代年轻人模糊了历史,失去了民族认同,只有黄皮肤黑眼睛,心中失去了中华民族的情节。

但是,你的民族身份是不能改变的。不管你在哪里,从哪里来,即使移民了几代,民族的显性特征依然存在,更何况中国的土地上还生活着更多的人。不可否认,我们的民族历经磨难和屈辱,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我们不在乎母亲的丑陋。我们要做的不是放弃、抛弃和离开,而是振兴和复兴我们的民族。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在经济总量、社会事业、生态文明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完成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发展历程。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华民族实现了伟大复兴。

其次,要解决文化自信的问题。纵观四大文明古国和世界各民族,从来没有一个民族如此勤劳智慧,坚忍不拔,历久弥新。无论是帝王朝代的更替、少数民族的行政管理、外来宗教文化的影响,都没有中断中华文明的不断发展,以其强大的包容性、包容性、吸收性和转化性,创造了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仅仅因为近代百年的沉沦和我们现在暂时的落后,就全盘否定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发展,丧失我们赖以生存的民族自尊和自信,显然是短视的,也是不值得的。回顾中华民族的发展史,类似的黑暗时刻和动荡时代并没有发生。分久了就分了。那一次,我们没有高昂着头。这正是我们民族的韧性。

近代中国传播和引进了西方先进的哲学理论,结合中华民族的实际,找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出路,推翻了半封建半殖民主义的压迫和剥削,建立了独立的新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也走过弯路,但我们勇于承认错误,勇于创新,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及时纠正前进方向,特别是改革开放战略的实施,积极借鉴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大胆探索社会治理创新,形成了社会进步发展的强大动力;这次疫情的处理,再次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意志和力量。我们要看到自己的不足和落后,但也不能妄自菲薄,忽视中华民族的强大生命力。我们应该有这样的民族自信。

第三,要解决教育的传承问题。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师这个职业一直备受推崇。成为教师是许多人的理想。钱穆和叶圣陶当过小学教师,鲁迅和朱自清当过中学教师。然而,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当老师成了无奈的选择。即使是现在,有兴趣成为老师的人也是屈指可数。很多老师离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差的不是一点点。课上讲礼义廉耻,课后讲社会。当然,这与我们所处的大环境,与重利轻义的社会思潮,与教育培养谁的观念密切相关。除了学校和老师,社会和家庭都是这样的价值观。

在我看来,教育的第一要务应该是讲道理,讲做人。“老师,如此传道授业解惑。”然后就是学习知识和技能。说实话,说实话很难,说不好,一时半会儿也看不到效果。幼儿园和小学的孩子还能忽悠,中学和大学的学生根本听不进去。而我们能看到的只有结果。以前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现在是“不输在起跑线上”,但不包括一个人的性格。疫情以来出现的许多令人汗颜的奇观就是最好的见证。套用网络金句:“流氓不可怕,只是怕被教育。”

何帆教授曾经说过:任何不可持续的东西都不会长久。军备竞赛的教育最终是不可持续的,这只是时间的长短。可喜的是,我们一直在探索,在改变,在进步。今年春天疫情的爆发,是对人性的极大考验,也是对我们教育的现实考验。对个人的尊重,对生命的敬畏,对社会的责任,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的主旋律。在大灾难面前逆行的是英雄,坚持下去的也是难能可贵的。及时向检疫报告也是值得尊重的。这是一次全民的人性、道德、责任的普及教育。我相信,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会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