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历史纪录片《楚国八百年》的思考
有趣的是,楚国八百年的历史很拟人化。如果把视角放宽,从戏谑的角度解读《楚辞》全传,就不得不让人赞叹处处彰显的“人生哲学”。
励志崛起的大楚国
从楚的早期发展来看,整个楚的发展就像一个“励志青年”脱贫致富的精彩故事。
楚人认为自己是火神朱融的后代,是有着非常纯正的“皇族血统”的后代。其实他们更像是被后妈送到边疆的弃子。他们在等待皇室的批准,带他们离开这个又苦又冷的地方。但是,要想让别人正视你,你必须有实力。楚国根本没有资本。最后,在商朝末期,楚人占领了支持周朝的队伍,最后获得了一个“批准”和一个“五十里”的封地。于是,楚人有了“楚地”,有了第一个“家族企业”。但是这个属性太小了。楚王去拜周王室,只能带几斤猪肉和茅草。如此寒酸的交换,是周朝的傲慢与冷漠。
知耻而后勇。当知道“实力”是获得话语权的底气时,楚奋起了。他们不断扩大自己的地盘,用最原始的方法“攫取”,让自己“强大”。什么规矩,什么礼仪,东西才是最真实的。甚至,无视周朝礼仪,做出了“以子封王”的世界性丑闻。正因为如此,楚人虽然有说话的底气,却更加受到整个“中原”的排挤,甚至被冠以“人”的称号。就像现在,一个人通过各种手段成为暴发户,最后大家只给一个“土豪”的名号。不过,无论如何,楚发展了,大家都得听他的。
一个被爱情伤害的大楚国
故事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悲凉”贯穿了楚的发展,用爱情来形象地概括。
楚人从兴盛之初就对“中原文化”羡慕不已,也一直在积极寻求“中原文化”对他们的认同。正是这条“认同”之路,让楚人受够了苦难。
当初因为你没有实力,连看都不看别人一眼,所以楚人很努力,给了自己话语权。春秋时期,铜是制作兵器的重要原料,楚国天时地利人和,拿下了盛产铜矿的桐庐山。这是楚武王毕生牺牲的结果。他被惩罚了三次,都失败了。七十岁时,他再次出征,在战斗中被打败。最终,楚人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获得了“铜”的话语权,不仅是铜山,还有与之相伴的铜工艺和工匠。所以楚人很快强大起来,成为横扫江汉的大国。
春秋五霸时代,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争霸之后,军事实力强大的楚国也想参与进来。他们想以自己的实力被中原文化体系所接受。但也正是因为他太强大,尤其是以军事实力为标志的“强硬”,换来的是整个中原的心理疏离。楚国称王,是在看到各种“尊王拒洋”、“尊仁义”、“文武双全”的霸权之路失败后。他一生都在思考如何以自己的资源实现“称霸中原”这个难题。幸运的是,楚庄王终于意识到了这一点。当他踌躇满志的时候,他想代替周取天下。历史上有过一个非常著名的典故“问鼎中原”,但我不想得到“德不在鼎”的答案。
至此,这场对“中原文化”的探寻终于找到了“答案”和看似可行的“路径”。
中原的各种思想、文化、习惯、风格涌入楚国。在疯狂接受的同时,楚有了更极端的进化。就像楚灵王的“楚王腰细,多宫饿死”,简直荒谬。
一切,都有一种,我很爱你,我会变成你喜欢的样子,甚至是你。
一个最“悲伤而美丽”的结局
为爱奋起,为爱疯狂,又为爱迷失自我,最后让爱情之火将你烧成灰烬。
对中原文化的崇拜和全盘接受,使楚陷入了“礼教精神”的魔咒。不仅变成你的样子,还变得比你优秀,那也许你就能得到你的爱了。楚的强势和任性,让他们渐渐误入歧途。极度的奢侈和缺乏主动性成为了楚国发展的巨大障碍。近800年的发展,一方面为这个大国打下了强大的基础,但也为它留下了许多毒瘤。楚国的贵族,是这个国家越来越承受不起的诅咒。几经改革,楚试图挖出这个毒瘤,却一次次失败。可惜了。
故事快结束了,时间到了战国时代。这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与春秋五霸不同,战国七雄靠的是刀枪和实实在在的余粮,说到底就是“钱”和“枪”。说起来有点可笑。当楚国以自己的韧性抢了土地,赚了钱,赚了粮,人家跟你说“德不在鼎”。当楚国真的很有耐心,不断地修持自己的德行,努力把自己变成一个比“中原文化”更懂“礼乐”的君王时,时代告诉你,你才是这个世界最初的霸主。想想真是可笑又可悲。
正是因为这种自我迷失的偏差,楚国在极端中原文化的浸润下,成为了这个国家最大的毒瘤——楚国贵族,成为了一个难以根治的大问题。虽然多次改革失败,但为楚国争取了不少时间。但是我不想。屈原的改革成为这一华丽篇章的压轴之作。
楚怀王掌权时,楚国国力强盛。这真是一个幸运又极其不幸的接班人。在八百年的历史长河中,他的祖先给他留下了雄厚的国库,强大的军队,绚烂的文化,还有一群难缠的楚国贵族。前面的一切让楚怀王有改革的底气,后面的一切让楚怀王不得不改革。在战国的虎狼时代,商鞅在秦国的变法让这个邻国迅速强大起来,看似霸权。尤其是“连横”和“联”的混淆,使得局势变幻莫测,难以预料。所以“仁义礼智信”没有约束力,甚至成为阴谋家的砝码。
是屈原的战术太低级,是楚国贵族太麻木,还是楚怀王太优柔寡断。走了八百年,楚国最后三年是个笑话。虽然历史总是一边倒的,但留下的“楚怀王被骗囚秦”的故事,无论是经历了他所接受的八百年“仁义”教育,还是他真的天真地相信了张仪,总让人觉得这是一个“愚蠢”的故事。
无论是“仁”还是“无罪”,都成了楚国灭亡的原罪!
800年的风光,800年的追求,800年的崛起和繁荣,800年,40多个国王的故事。最后连喘口气的机会都不给,甚至最后还上演了一出食用油的虚假繁荣。我只能带着遗憾、仇恨和怜悯叹息。最后,历史上只剩下一句话:前223年,秦军攻破楚国都城,楚国灭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