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如何实现历史课堂的变革
为此,教师应认真做到:
1.逐步推进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是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现代教育技术不断进步的形势下颁布的。它的颁布预示着一场新的革命,对我们现有的历史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挑战,我们的历史教学必须与时俱进,把改变旧的教学模式作为自己的自觉行动,改革课堂教学,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教学根本出发点的理念,突破旧的模式,实现开放性和多元化,真正让素质教育走进历史课堂。
课堂教学改革是改变历史教师单一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最终构建新的教、学、教材、教师和学生观。
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更新教学观念,转变角色。教师要从知识的载体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和指导者。诚然,现在老师还在传授历史知识,但传授知识已经不是老师的唯一作用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成为教师指导学生收集和使用学习资源的过程;变成了教师帮助学生设计合适的学习活动的过程,变成了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的过程。
教学形式、方法和手段应该多样化和现代化。在现代教育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仅仅依靠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方式显然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人才培养的需要。合理地、创造性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资源已成为历史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从历史学科本身不可复制的特点和“教师讲,学生听”的现状来看,实现教学方法的现代化以服务于历史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非常迫切的。
要使现代教学方法真正应用于我们的历史教学,我们的教师首先要在以下两个“变”上下功夫:
首先是转变观念。也就是说,要改变不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在历史和其他人文学科中的应用以及害怕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实际历史教学中有困难的思想。我们应该看到,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全面应用,将引发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最终导致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与学理论乃至整个教育体系的根本性变革。也就是说,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关系到新课程标准中反复强调的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目标。
二是改变教学模式。不改变教学模式,只是内容、手段、方法的先进,不可能真正让素质教育走进历史课堂。比如我们现在很多老师在课堂上使用了一些教学软件,但是它的功能只是辅助老师在课堂上如何教学,较少考虑学生如何学习。除非统治我们课堂多年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变,否则历史教学的现状不可能真正改变。因此,我们必须在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指导下,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交互性强、趣味性好的特点,开发和使用以教师为主体、以学生为主体相结合的教学软件,促进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
当然,教学方法的现代化应该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中国幅员辽阔,发展不平衡,不可能要求全国一步到位,分步实施。条件好的地区要加快发展,大力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和现代远程教学网络,鼓励中青年教师自己制作优秀教学软件,实现历史教师软件资源共享。条件较差的地区,由于设备、条件等硬件的限制,可以逐步落实到位。先以挂图和投影为主进行教学,再逐步创造条件,最后过渡到计算机辅助教学和现代远程教学网络教学。总之,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灵活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技术,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新课程标准提倡在历史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传统的历史教学主要以传授历史知识为主,教师表演独角戏,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教学多是单向的知识传递活动,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接受能力,直接影响了历史教学的质量。
在历史教学中改变这种状况的关键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高中历史教学必须由单一的知识教学向多元的知识交流转变,即由教师一个人唱主角的课程转变为大家一起唱的课程。因此,历史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真正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历史教学不再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鼓励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通过创设情景、收集素材、课堂模拟等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体验历史过程,使教学过程中的信息传递由教师对学生的单一方式转变为教师、学生、师生等多种方式。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历史教学,乐于探索,勤于做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历史信息、获取新的历史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沟通和合作的能力。教师在指导学生参与历史教学活动时,应注重师生平等、合作探究和* * *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程的吸引力,真正提高中学历史教学质量。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在教学中开展各种活动是非常重要的。现有的课程标准中对教学活动提出了一些建议,只是提供了一些例子,给历史教师一个活动启发和一个设计思路。每位教师都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和能力,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活动,开辟各种渠道,积极探索,努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3.更加注重学生历史学习方式的转变。
课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长期以来,我国大多数中学生以被动接受和死记硬背作为学习历史的基本特征。这种学习历史的方式扼杀了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影响了历史学习的质量,严重制约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
在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中,要引导和促进学生将传统的历史学习方式转变为科学的历史学习新方式,实现历史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
新历史学习方式主要是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就是“自我指导、自我激励、自我监控”。学习者自己设定学习目标,自己制定学习进度,自己设计评价指标。因为自主学习的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投入和内部动机支持,是一种有效的学习。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指学生为了在小组或团队中完成相同的任务而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相互学习。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感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效果的关键。合作学习将个体之间的竞争转化为群体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它不仅可以提高历史学习的效益,而且有助于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探究学习是从学科领域或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的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收集与加工、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取知识与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可见新的学习方式效果非常好,应该尽快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