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成语“早晚”背后的故事

老学究子楚,讲个成语故事,又和你见面了。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成语正是中国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是中国语言的浓缩表达。

可以说每个成语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故事,那么成语“早晚”背后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呢?让基层带大家去看一看!

中国有着灿烂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生活的方方面面,历史上都有原因和故事,这也是中国人的骄傲。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继春秋之后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变革时期。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经过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朝诸侯国的数量大大减少。到公元前453年,韩、赵、魏推翻支氏,以三族分晋为标志,战国七雄格局正式形成。

从春秋初期的140多个诸侯国,经过360多年的兼并战争,到战国初期只剩下20多个。其中,西有秦国,东有齐国,中原三晋(赵、魏、韩),南有楚国,北有燕国,实力最强。史称“战国七雄”。

关于春秋至战国的划界,历史上一直没有定论,争论不休。《春秋》编年史止于公元前479年,《左传》编年史止于公元前468年,《战国》编年史始于公元前475年。后人习惯把公元前475年作为战国元年,这是基于史书记载的战国事迹。这样,从公元前467年到公元前476年近十年的历史就互相重叠了。因此,将春秋战国的分界线划分为公元前467年是合理的。当然只是一家之言。

战国时期是中国文化形成的重要时期。虽然战乱频仍,激情四射,但文化领域却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成语“早晚”,是这一时期文化的缩影,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成语“早晚”的意思是:早上还偏向秦国,晚上就偏向楚国了。是一个比喻:一个人的态度摇摆不定,风吹到那里,落在那里。

这个成语出自北宋著名文学家晁步骘的《李稷记·朱蓓亭赋》:“生理在四方,秦在暗处。”这个成语讲的是战国时期发生的事情。

战国时期,秦楚这两个大诸侯国互相对立,经常打仗。一些诸侯国为了自己的利益和安全,有时偏向秦,有时偏向楚。成语“秦王朝”的意思,比喻三心二意,反复无常。

关于“早晚”这个成语,后来衍生出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今天草根就和大家一一分享:

第一个故事来源于成语“早晚”

严格意义上来说,“秦有秦,楚有秦”成语背后的故事只涉及秦国、楚国和夹在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韩国,秦楚。

战国时期,秦、汉、赵、魏、楚、燕、齐五国脱颖而出,但只有秦和楚是最强的。战国时期的大部分冲突也是在秦楚和中国之间。夹在秦楚和中国之间的韩国,无疑是秦楚争霸的最大受害者。

南韩位于黄河中游,东部和北部被魏国包围,西部是强秦,南部是楚国。其地理空间狭小,回旋余地不大。

在秦楚发生战争的时候,韩国因为地理位置突出,经常被秦楚利用和拉拢。韩国为了自己的利益,不得不在这两个国家之间游走,就像墙上一辈子长的蒿草,左右摇摆。早上还是秦国的诸侯,晚上就扑进了楚国的怀抱。

这就是这个成语的背景。从这个成语中,我们也体会到了夹在大国之间的小国在夹缝中生存是多么的艰难,多么的无奈。其实古往今来的国家之间,从来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盟友,一切都只是为了生存。弱小国家为了生存,选择副业队伍,才是生存之道。

第二个故事来源于成语“早晚”

战国时期,秦国和楚国是当时最强大两个诸侯国,两国国力都很强,但一度对立,以至于经常发生战争。原来在战国时期,打仗是最常见的事情。战国之所以叫战国,战争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秦楚争霸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主要是针对荆紫关之争。

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荆紫关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位于河南、湖北、陕西三省交界处,素有“一脚踏三省”之称。

据史料记载,荆紫关前期发生的有影响的战争应该是秦楚之间的“丹阳之战”。战国时期,秦国和楚国交战频繁。当时荆紫关是秦国和楚国的边界,一部分归秦国,一部分归楚国丹阳郡。公元前312年,秦楚之间爆发了“丹阳之战”。另一方面,荆紫关处于秦国和楚国战争的最前线,两国经常在这里交战。

在一场正常的战争中,胜利的一方不仅占领了土地,还占领了土地上的人民。荆紫关的百姓,因为秦楚与中国的拉锯战,成为最大的受害者。因为战争往往是残酷而激烈的,秦国早上在关隘夺取了楚国的土地,但是到了晚上,楚国又夺回了失去的土地。住在当地的人苦不堪言!

为了生存,当秦军召唤时,他们插上秦国的旗帜,穿上秦人的衣服。晚上楚军打来的时候,就披上楚国的旗帜,穿上楚人的衣服。一次又一次,当地人的生存智慧被演绎成一个“早晚”的故事。

第三个故事来源于成语“早晚”

这个成语后来被用来形容女人对自己的感情不专一。据说战国时期有这样一个女子,也和这个成语的形成有一定的关系。

相传战国时期,在与秦楚接壤的边境附近,有一个很大的韩国家族。家里有一个漂亮的女孩,28岁,远近闻名。无数人前来求婚。这个大家庭经常车水马龙,可以说前来求婚的人络绎不绝。

可是很多天过去了,女孩就是什么都没说。有一天,女孩的妈妈焦急地问她:“孩子,都这么多天了。你心中有满意的人选吗?”姑娘羞涩地低声道:昨日上午来提亲的城西秦公子,虽然相貌平平,但家境殷实,极其富有。当我期待将来结婚的时候,我很满足。母亲欣喜地说,那是秦的儿子。

谁知,姑娘接着说:昨晚来求婚的城南楚公子,不算很有钱,但他高大英俊,温文尔雅,气度不凡,我很喜欢。

女孩一说这话,简直触目惊心,引起了周围邻居的不少非议。当时的人都觉得这姑娘太热情了,要求婚的人都不敢再上门了。

这个大户人家的姑娘也因为优柔寡断而身败名裂,成了名副其实的剩女!

写到这里,基层忍不住说几句,奉劝刚刚年轻的美女们:人生苦短,青春无价,要好好珍惜!不要“热情”和三心二意。

虽然“早晚”是战国那个特定时期产生的成语。草根认为这个成语对现在的我们还是有一定的启示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