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版三国演义是在哪里拍的?

老版三国演义是在涿州建的摄影棚和无锡的“三国城”拍摄的。

拍摄期间,五个剧组还走遍了河北、内蒙古、四川、宁夏、甘肃、青海、西藏、江苏、湖北、云南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

剧组在涿州搭建了两个当时国内最大的摄影棚,每个面积1.200平方米,两个摄影棚总造价约4000万元。

无锡的“三国城”和同期为电视剧《唐黄明》打造的“唐城”耗资2000万左右;涿州的“汉城墙”、“大街”、“铜雀台”耗资约3000万。

1000多种,30000多套衣服,花费500万左右。道具近7万件,耗资约700万元;总造价超过6543.8亿元。涿州和无锡两大影视基地仍在为影视剧组服务。?

剧组动用了前所未有的人力、物力、财力,仅群众演员就达40多万人。

其中,1992年6月拍摄的《官渡之战》动用了解放军某师的兵力,耗资约40万元。

拍摄《燃烧的赤壁》时,剧组用了9台摄像机和1架直升机从水陆空三个方向同时拍摄,动用了72艘船,大火烧掉了50多车柴火和20多吨汽柴油,并邀请了3000多名群众演员参与拍摄。

扩展数据:

内容介绍:

《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逐章记述的历史演义小说,主要描写战争,反映了吴、蜀、魏三政团之间的政治军事斗争。可以分为黄巾起义、董卓起义、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个部分。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壮丽的战争场面。

编者罗贯中在字里行间整合了《孙子兵法》的三十六计,既有《孙子兵法》的情节,也有《孙子兵法》的谋略。《三国演义》体现了丰富的历史内容,人名、地名、重大事件与《三国志》基本一致。

人物也是以三国志留下的固定形象为基础,然后再玩一遍,夸张,美化,丑化等等。这也是历史言情小说的套路。《三国演义》一方面反映了真实的三国历史,迎合了读者了解真实历史的需要。

另一方面,根据明代社会的实际情况,对三国人物进行了夸大、美化和丑化。

状态: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全称是《通俗三国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他是中国第一部历史演义小说。

描述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近105年的历史情况。书中反映了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斗争,三国时期各种社会斗争和矛盾的转化,总结了这个时代的历史变迁,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

个人资料:

诸葛亮:诸葛亮治国治军的能力,济世爱民的性格,谦虚谨慎的为人,为后世各种杰出的历史人物树立了榜样。君主、知识分子、民众都从不同角度赞美他、赞美他、爱戴他。可以说,诸葛亮在历史上的巨大影响力,已经超过了他在三国历史上的政治军事实践。

《三国演义》虽然突出了诸葛亮一生的人格、道德、功绩等积极方面,但却无限夸大,把他描述成智慧的化身和忠诚的代表,把他神化成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鲁迅评价说:“诸葛亮的智慧接近魔鬼。”

所以《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不是真实的历史人物,而是历史小说人物。

刘备:陈寿对刘备的评价是:“弘毅为人豪爽,知人待士,披着高祖的风范,是个英雄。”而把整个国家托付给诸葛亮,却胸怀无异,诚君臣以公,古今昌盛。如果你没有权利做某事,你就抓不到吴伟。是因为基数太窄了。然而,他“坚持了下来,他永远不会这样做。"

《三国演义》中,作者把刘备描写成仁者的代表,是汉朝皇权的正统继承者,所以极力描写刘备善良、慷慨、与人为善的性格特征,极为夸张,但在突出其善良的同时,又陷入无能的一面,给人无能、虚伪的感觉。

电视剧中的刘备经常是以泪洗面。哭与泪虽然表现了刘备的仁义,但却给人一种刘备的世界都在哭的印象,扭曲了刘备作为“枭雄”、“杰出人物”的真实形象。

关羽:历史上关羽是“万人敌”,是虎将。他做到了不辱使命,恩怨分明。他以忠厚著称,但他“义傲”,勇气多,智慧少。马超投降刘备后,被封为平西将军。

关羽主荆州时,曾与诸葛亮著书,“问谁能与超才比。”诸葛亮回信说,马超是天下伟人,但不如关羽的“绝世群雄”,关羽“存书自娱以示宾客。”这是典型的有勇无谋的武将性格。

曹操:历史上曹操治军三十余年,但从不放过书,登高必赋,长于诗、草书、围棋。生活俭朴,不讲究穿着。和别人讨论,谈笑风生。“荣誉应该得到奖赏,慷慨的女儿;什么都做不了,什么都做不了。”

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而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和道德的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他残忍奸诈的一面被夸大了。

所以罗贯中笔下的曹操是一个典型的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的反派。周瑜:历史上的周瑜,谦逊而笃信,他“坦荡而胸怀大志”。刘备称他为“文武之计,万人之英。”

孙权称赞他为“王佐的首都”。但在《三国演义》中,周瑜成了诸葛亮的底层人物。写周瑜是为了养诸葛亮。所以《三国演义》中的周瑜心胸狭隘,在智慧上始终不如诸葛亮,不像苏轼所称赞的周瑜“英姿飒爽,英发逼人”,是“千古风流人物”。

百度百科-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