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发动机和变速箱。
原位热车合理阶段
如果没记错的话,2001年9月之前的车用的燃油喷射系统是化油器。其功能和操作理念,顾名思义。简而言之,就是将燃油雾化后与空气混合形成混合油气,然后送入发动机(四冲程往复活塞式内燃机)的燃烧室进行“进气、爆炸、排气”四个冲程。这个系统用了很多年,但是为什么在21世纪之后就被淘汰了呢?
原因是化油器需要“原位加热”!因为汽车在低温环境下冷启动时,化油器的温度明显很低;而在低温环境下燃油很难有效雾化混合,会造成混合油气浓度“时浓时稀”。
浓度过高的混合油气(超过空气燃料的固定比例)会燃烧不充分,导致动力下降;如果混合油气浓度太低,没有足够的燃料,做功时显然无法产生标准功率。这种状态会造成怠速或行驶的动力时强时弱,弱到阈值达不到内燃机正常运转,导致熄火。
综上所述,化油器在达到理想高温标准之前,运行状态是怠速不稳,行驶中可能熄火。这自然对行车安全有影响,而想要正常行驶不熄火,前提自然是等待化油器的高温——利用怠速时产生的高温加热化油器,等待温度合理(怠速平稳)再行驶的方式。这就是早期汽车需要原地预热的原因,有客观原因。
热车原地,错误阶段
扩大范围:≥2002年以后所有量产乘用车,无理由原地暖车!原因是所有车辆都升级了电喷系统。什么是电喷?
所谓电喷,是指利用“增压技术”喷射燃油。首先,燃油泵将燃油从油箱中泵出,送到燃油喷嘴;“泵”的概念是给液体或气体加压。在喷油器的电磁阀没有通路之前,燃油是被机油泵挤压的。电磁阀通过后,机油被压缩到一定程度,可以通过压力高效地喷入进气歧管或燃烧室。(喷油瞬间机油失压,就会快速碰撞,这就是雾化电喷的原理。)
这个描述可能不太好理解。相信很多人小时候都玩过针头(肌肉注射器),用手推手柄很难拿到很远的水;但如果用手堵住前面的小孔,然后用力按压注射器里的水,再瞬间释放手水,就能滋养远,形成雾气。“堵压”是泵的概念,也可以说是压力积累的过程;瞬间松开是为了燃油雾化。喷嘴上会有很多小孔,在高压下从小孔喷出可以实现理想的雾化。
重要知识点:雾化与温度有关吗?
标准答案:已经不重要了。化油器需要通过高温来达到理想的燃油雾化,而电喷系统的雾化效果无论进气歧管喷射还是高压缸内直喷,都只受机油泵增压和喷油嘴正常工作的影响。故障是指只要燃油不冻结,油泵和喷油器就能正常工作,在零下几十度的低温环境下能正常启动行驶,启动后能正常行驶。
所以没有理由在同一个地方预热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