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历史

南昌,又名张羽、洪城,是江西省的省会,也是江西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交通中心。南昌位于江西省中部偏北,赣江、抚河下游,鄱阳湖附近。南昌不仅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革命英雄城市。总面积7402平方公里,人口497万(2009年)。整个城市都流行赣语。

6000多年前,南昌有几个原始聚落。直到3000年前,从南部的青云谱风景名胜区到北部的艾溪湖,形成了古代南昌居民的聚集区。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下令尹莹侯关颖之驻守南昌地区,史称“关颖之筑城”。次年(公元前201年),关英率部在方圆皇城(黄安)庙附近,即今天南昌火车站东南约四公里处,修建了一座长10里、六门的土城。人们称之为管城,这是南昌城市建设的开端。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九江郡设张羽郡,南昌郡设郭芙郡,属扬州,以南昌命名。辛莽将张羽县改为九江县。东汉复辟。金属江州。南梁称张羽国,陈辅为张羽郡。隋开帝九年(589),在洪州设县,大业三年(607),复置县。唐武德五年(622),复置为洪州,贞观初属江南道。开元二十一年(733),属江南西路。天宝元年(742),洪州改为张羽郡,至德元年(756),张羽郡改名为张钧郡,甘源元年(758)又改称洪州。五代南唐二年(959),洪州升为南昌府。宋开宝八年(975),改称洪州。天禧四年(1020)属江南西路,隆兴元年(1163)为隆兴府。元至元十四年(1277)设龙兴路,二十一年改名龙兴路。郑智二十二年(1362),改名洪都府,次年改名南昌府。明洪武三年(1370),南昌、新建两县同城管辖。

现代民国编辑这一段

1914民国二年,为豫章路。北伐军1926攻克南昌后,开始设市撤路。南昌及新建县治南昌析,南昌为省直管。1926年北伐后,蒋介石将南昌定位为民国首都,一度成为全国军事政治中心,并在此设立南昌国民政府和南昌营。后来蒋介石在南昌发动新一轮国民教育运动号召全国,就是著名的新生活运动。1949年5月22日,中华民国政府在南昌被内战打败,于是南昌政权被中华人民共和国(PRC)政府接管,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PRC)江西省辖市,江西省人民政府驻地,并一度将其变为省会。1955年,南昌设立东湖、西湖、胜利、抚河四区。1958,增加青云谱区,南昌地区南昌(在李安堂镇)、新建(在米生镇)两县划归南昌市。1961新增郊区,南昌、新建两县划归伊春地区。1971,南昌和新建(在长堎镇)再次纳入。1980,胜利、府河区被撤销。1981新增湾里区。1983宜春地区安义县,抚州地区进贤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