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历史故事
早在5000年前,境内大汶河沿岸就有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
泰山南麓的泰安市郊区大汶口镇,是著名的大汶口文化的发现和命名地。
据考证,这个古文化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
出土的陶、石、玉、骨等不同质地的器皿和祭品极为精美。在晚期的陶器雕像上有象形文字,专家认为这是中国文字的祖先。历史文献和出土文物证明,这一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泰安是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孕育了灿烂的大汶口文化。
大汶口文化反映了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和原始社会解体的全过程。
夏商以后,汶河流域出现了牟、朱、隋、苏等古国,经济文化先行发展。春秋时期成为齐鲁兵家必争之地。著名的“长勺之战”发生在泰山东麓。齐国修建的军事防线是长城,残墙犹存。中国历史上,这里有县、有路、有州、有府、有人事。
西汉的赤眉、东汉的黄巾、唐代的黄巢都曾来此安营扎寨。
泰山被誉为“五岳之首”,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春秋战国时期,泰山南北的齐鲁文化蔚为壮观。
自秦汉以来,秦始皇、汉武帝、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康熙、乾隆等12位皇帝先后登上泰山,举行祭祀天地之神、祈求太平盛世的仪式。
历代文人墨客也曾来此一游,抒发情怀。李白的“天门长啸,万里清风来”和杜甫的“会在山顶,其他的山在天空下都显得矮子。”都成了千古绝唱。
泰山有摩崖石刻2000余处,规模之大、精品之多、时间之久、书法风格之全,在国内外名山中无与伦比,堪称天然的书法艺术博物馆。
戴寺位于泰安城内,古树参天,碑刻众多。它的天台阁、北京故宫的太和殿、曲阜的孔庙都是大殿,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宫殿式建筑。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泰安古城因皇帝禅定、百姓祭神、文人游历而逐渐发展,逐渐形成了“山城一体”不压城、城占山的独特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