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分!急!说说李的历史吧?我要写论文!

黎族是中国岭南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海南省中南部的琼中县、白沙县、昌江县、东方县、乐东县、陵水县、保亭县、通什市、三亚市等7县2市,其余散居在海南省的万宁、屯昌、琼海、澄迈、丹县、定安县。由于分布地区、方言、服饰的差异,他们自称“同伴”、“齐”、“美孚”、“本地”。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黎族人口为1247814。主要以农业为主,妇女擅长纺织,“李进”“李旦”闻名天下。黎语的使用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支,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方言。同时说中文的人也很多。在1957,一个拉丁字母的文立方案被创建。

黎族起源于古代百越的一个分支。西汉时用骆越、李、满,东汉时用俚、辽等称呼,隋唐时用南方一些少数民族。海南岛的黎族祖先也包括在这些通称中。“李”的专有名称始于晚唐,至宋代才固定下来,沿用至今。

据考古发现,海南岛有130处新石器时代原始文化遗址,距今约5000年。历史学家和民族学家认为,这些新石器时代遗物的主人是黎族的祖先。开发海南岛的是李的祖先。秦汉时期,海南岛与汉朝关系密切。汉武帝多次派兵开琼岛,设朱雅、博尔两县。一些大陆汉族人移居到海南岛,与当地的黎族人生活在一起。之后汉族人大量移民海南岛。“村人”,苗族和回族也迁移到岛上。大量移民迁入,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铁器)和生产技术(农耕),进一步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封建统治在L世纪中叶逐渐稳固。

南北朝至隋初,中央政府对海南岛的统治更加巩固,首领冼夫人发挥了重要作用。她带领着1000多洞窟(包括黎族先民)和岭南其他越人,最早在梁朝求饶,后归隋朝。冼夫人深明大义,致力于团结,加强了中原与海南岛的联系,促进了黎族的社会经济发展。唐宋时期,海南岛与中央王朝的关系更加密切,海南岛是唐朝与南海国家贸易的交通枢纽。唐朝非常重视对海南岛的统治和开发。黎族地区出产的黄金、白银、珍珠、玳瑁、香料,既是“贡品”,也是外贸产品。与此同时,黎族地区的封建地主经济进一步成熟。黎族劳动人民也受到日益沉重的奴役和剥削。

宋末元初,杰出的女织布工黄道婆,因不堪忍受封建家庭的虐待,幼时逃往崖州。她在崖州呆了40多年(30年),向黎族妇女学习棉纺织技术。回到家乡乌泥井(今上海县华泾镇)后,她在黎族传统纺织加工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创造了一套先进的棉纺织工具和技术,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元初,封建统治者采取“禁锢”政策,任命“土司”为世袭的“万元户”和“千户”,加速了黎族社会内部的阶级分化,进一步激化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激起了黎族人民的不断起义。

明清时期,封建地主经济在黎族社会中占主导地位。大部分黎族地区的生产力水平与当地汉族相当,出现了正规的集市和市场。槟榔、椰子和牛成为出口大陆的大宗商品。在五指山腹地,仍然保留着原始公社残余的共耕生产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