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高中历史教学与德育相结合
有人总结说,学生学习不好是自卑,身体不好是浪费,思想品德不好是危险。这个比喻正好体现了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主要是通过两个途径来完成的,一是加强政治课的教学,二是加强德育在各种教学中的渗透。
教学内容渗透思想道德因素,将思想教育融入语文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学生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那么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深化思想品德教育呢?在实际工作中,作者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和研究。
1.教育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唯物史观是形成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知识,是确立共产主义信仰的基本依据,是形成其他一切思想教育的基础,对学生科学认识世界具有重要作用。
历史教学立足于中国历史的具体史实和世界其他国家的历史发展,按照规律培养学生对阶级和阶级斗争、劳动、人民创造历史和人类历史发展的观点,揭示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使青年人得到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树立了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的思想。
历史课上丰富的史料为这一理论提供了最具体、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证据。
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进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更有利于青少年正确世界观的形成和巩固。
唯物史观的形成是一个需要不断重复、逐步深化的过程。
如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一章中,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观点教育可以与“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斯图亚特王朝封建专制的阻碍”联系起来,阐述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说明革命的必然性;“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成为工业革命的前提”,表现了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原理,使学生受到历史唯物主义的潜移默化的教育。
青年学生只有不断分析揭示历史的过程,才能逐步树立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用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养高尚道德情操。
历史教育的作用之一,是清代史学家章学诚主张“书之美在显善,恶在记戒”。
人类历史的发展是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充满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形成了许多优秀的道德传统,成为人们行为的规范。
在教育青少年的思想道德观念形成过程中,学习历史人物的言行非常重要,不断向优秀人物学习经验,陶冶情操。
翻开历史,我们会清楚地看到:三顾茅庐治水而无人问津的大禹;孔子“学而不厌,教而不厌”的态度;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司马迁、范斌敢于坚持真理,明辨是非;尚安、王安石高瞻远瞩,勇于改革;李时珍和徐霞客对知识的积极追求:屈原、文天祥正气凛然,无数杰出人物所表现出来的优秀道德品质和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如艰苦奋斗、勇于拼搏、惩恶扬善等,都是能够陶冶和感染学生,起到陶冶美好情操的作用,对于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是非常重要的。
革命传统是革命人民在斗争中代代相传的崇高道德精神。比如陈升、光武揭竿而起,不畏* * *;邓世昌誓死御敌,不止他一人;谭嗣同为了改革,为了唤醒民众,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李大钊英勇牺牲;董存瑞舍命炸碉堡等等。
这些英雄的行为和他们坚定的信念惊天动地,催人泪下,成为一代又一代人的楷模,对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3、钻研教材,挖掘思想教育内容。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紧扣历史课本内容,通过教师讲课、学生讨论、观看一些历史视听资料,甚至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感受历史、体验历史、认识历史,既能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又能使学生从历史中学习到影响个人选择、态度、价值观的知识,直接影响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学习课本就像重视内在修养,即挖掘和发挥德育的“渗透功能”。
所谓“内功”,就是课本知识的传授。应该说,历史教学在任何时候、任何内容中都包含着相应的思想道德影响功能。
现在的历史课本和课外历史阅读都可以做到这一点。
这也要求教师在做好课堂教学的同时,在传授历史知识、培养学生学术能力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做好德育工作,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4.将思想道德教育渗透到历史教学的各个方面。
历史课堂教学一般采用教师讲授、观看一些历史有声纪录片、学生讨论等步骤。,而在这些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
教师是课堂的设计者和指挥者,是学生智慧的启蒙者和挖掘者,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和培育者。中学历史教学渗透德育,起到良好的育人作用,需要高素质的历史教师来完成德育渗透。
在讲历史课的过程中,我的历史老师要运用自己渊博的知识,用看似简单的表达,但简单的背后却有很深的底蕴,这样才能形成知识整合和知识迁移的能力;可以在备课中看到细节,在讲课中深入浅出的讲解,而不是拘泥于课本,局限于教学参考;只有渗透德育,才能不断启迪学生的心灵,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5.渗透思想道德教育要有趣。
在历史学科中渗透思想教育不同于思想政治课。过多的解释会偏离方向,失去渗透的意义。
学科渗透最忌讳贴标签,生搬硬套。
提供有趣的语言材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加强思想教育。
子曰:“知者不如善者,善者不如乐者。
兴趣是学习之母。有了学习的兴趣,就不怕学生学不好了。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是教师的正确引导,教师丰富的专业和简单的教学方法极其重要。
初中生对未知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渴望。为了激发他们的兴趣,教师可以讲一些有趣的历史故事,引导他们分析讨论,设置情景,模拟历史事件的发生。同时,教师可以适时在课堂上讲一个幽默的历史故事,或者将史实与“热点”问题联系起来,这样会增强教学内容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6.渗透思想教育要结合当前形势。
目前,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阶段,许多学生受不良思想的影响,不愿上进,厌恶劳动。
针对这种出身农村,不爱劳动的现象,我会利用学外语的窗口,让学生了解国外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让他们有紧迫感和落后感。
为此,我经常在教材中结合农场、工厂的劳动,启发学生理解劳动的艰辛,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捍卫我们劳动成果的是人民。
前不久,人民* * *在我国公海进行了军事演习,打击了那些图谋分裂祖国的势力。
根据高中生的年龄特点,他们的思想很容易受到影响,这些偏激的观点给我们的历史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在日常教学中,我不仅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而且根据当前形势,抓住时机,有机渗透思想教育。
总之,在历史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项艰巨而细致的工作。
它不仅需要广大历史教师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社会知识,而且在渗透德育点时应抓住时机,妥善处理好各个环节。这样才能得到应有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