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晶镇的历史
小城镇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以小城镇建设为重点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我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有21个乡镇,556个行政村,1.23万人。其中,城镇10个,人口73万,城市建成区58平方公里。根据中央和上级党委、政府提出的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的基本要求,我们把小城镇建设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战略举措,作为繁荣城乡经济的重要载体,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通过中心镇、副中心镇、副中心镇的扩容提质,促进县域经济全面发展的良性互动,使我县区域经济板块特征更加明显。2003年以来,全县通过各种投融资渠道,在城市基础设施方面投入23.4亿元,一大批城市基础设施得到充实和完善,城市化率达到17.8%。除槐店镇外,傅晶镇、老城镇、纸店镇分别被省政府和市政府批准为小城镇建设重点镇。下面,我向各位领导和同志汇报一下我县在小城镇建设方面的一些基本做法。
一是立足县情,科学制定发展规划。
我县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县,和其他县一样,在小城镇建设方面没有特殊的先天条件和优势。改革开放初期,随着改革的深入和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沈丘几度辉煌,但就小城镇建设而言,仍然底子薄、底子薄、发展慢。随着界首、项城市的崛起和兄弟县市的快速发展,我们深受东西压力,四面楚歌。在新形势下,县委、县政府根据省、市党委、政府关于城镇化发展战略的要求,以全新的视角正确分析县情,以辩证的观点看待比较优势,确立了“兴农、民企优先、地方带动、城镇引领、百姓受益”的发展战略,突出了城镇建设的龙头地位,强化了“农业根本出路在减农,农村必须富”的认识。打好沈丘的优势牌。首先是边际优势。我县地处各省边缘,是我省的东南大门,承东启西,有利于集聚经济资源和生产要素;二是区位优势。界首、襄城、临泉之间有拉张互补的环境和形成隆起的条件;第三是流量优势。洛福铁路、洛界高速公路、沙河水道形成了西接京广、东接京九、通江出海的有利条件,是重要的交通枢纽。第四是传统优势。自古以来就有在这里做生意的传统。素有“梁、宋、吴、楚之奔,齐、鲁、边、罗之道”之称,有“商贾云集,会馆林立”的历史底蕴。县委、县政府在分析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审时度势,紧紧抓住纸店沙河大桥即将建成、周口大东环线即将形成的战略发展机遇,立足超常规,重点跨越,实施非均衡,全面提升小城镇的层次和水平。
高标准建设需要高水平规划。以规划为主导,修订了中心镇总体规划和20个乡镇规划,同时确立了“不贪洋,重科学;不要固步自封,要向前看;不为作秀而退缩,突出实用性”沈丘特色基调。制定了“吸引凝聚、比较优势、分步推进、对内引进、对外沟通”的战略指导思想,形成了“依托罗浮带、面向沪苏皖、一带一纵一环、一主一辅、两个重点”的四级城镇体系网络规划原则。同时聘请权威单位和专家进行高标准、高品位的城镇体系设计,同时对每个小城镇的自然、区位、文化、产业进行科学定位。
上级批准的新的城市建设总规分为两个综合经济区,即北部经济区和南部经济区。北部经济区以槐店、纸店、傅晶镇为中心,覆盖14个乡镇。南部以老城为中心,覆盖7个镇。槐店镇作为县城所在地,其特点是“豫皖交界的交通贸易中心,以食品、纺织、化工、机械为主要组成部分的综合性镇”。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总面积达到29.3平方公里,控制面积达到250.9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到28万人,城镇化率达到44.4%。以强化形象、提升品位、园林生态为主导,形成“一带一线三区”的框架。支点和傅晶将以沙河大桥为纽带,依托金丝猴集团和中粮储备,扩大规模,快速填充,顺势而为,相互衔接,形成界首周边互补的省际边缘隆起带。老城区将以历史文化为动力源,以商业通路为支撑点,形成沈丘南部的新亮点。通过三五年中心镇、副中心镇、副中心镇的整体辐射和带动作用,与全市快速发展有机衔接。
二是分类指导,均衡推进小城镇建设
根据市委、市政府提出的非均衡发展战略,我们重点抓好了三项工作。一是突出重点,即突出县域主中心。梳理交通,分区布局,强化形象,完善功能,建设成为生态园林县城。按照“一带一线四区”的格局,重点建设行政文化新区。以全新的城市建设理念进行规划,本着“推新区、拉老区、先内后外、先基础后配套、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分期分批集结,呈现“优、美、亮、绿、畅”的特色,以县委县政府综合楼为中心,分批实施各机关进驻;以增康路为连接线,逐步改造拓宽老城区主干道。二是强化中心,即加强老城区副中心和傅晶、纸店两个副中心的建设。傅晶小镇依托金丝猴集团,以开放、小群体、网状的形式构建。纸店小镇以中粮仓储为支撑,以紧凑、规模化的组团、复合功能格局建设。借助支点沙河大桥和高速公路出入口,进行强强对接,形成豫皖交界的经济“隆起带”。老城区重在挖掘历史文化积淀,以西关鞋城建设为突破口,拉开框架,进而打造“新老城区”。以老城区为基础,将进一步打造过去八景的恢复与改造。三是拉动一般,即依托县城主中心、傅晶副中心、纸品店、老城副中心的辐射拉动作用,依托皮革、丝印、机械、农产品加工等优势,建设一批专业生产基地和示范园区,鼓励专业私营业主进入集镇,实现集镇规模有序扩大。同时,做好专业市场和街道的硬化、绿化、亮化工作,达到“精、美、齐”的效果,突出各自特色,形成与县城、重点镇相呼应的大城建体系。
三、搞活经营,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
我们从五个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尝试。
(1)盘活土地资产。一是整合国有和集体土地,高度垄断,严控一级土地市场,放开、盘活、搞活二级土地市场。二是规划区土地由政府收购储备,统一规划、统一征用、统一出让、统一管理,利用土地级差积累建立基金平台。第三,针对热点,以项目为载体,吸引投资人注资。第四,对于投资温度低的地区,要编制详细的规定,展示前景,刺激房地产投资。第五,门槛降低,热点利益不允许,抢手地段远离,不成熟地段投资放开。
(2)整合城市资源。应挖掘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资源、资产的变现潜力,即城市道路、桥梁、广告、公共客运、公共建筑等的使用权和冠名权。应该有偿,把建设权、使用权、经营权、经营权公开拍卖,把“无形”资源变成“有形”资产,让城市得到孕育,让城市聚集财富,滚动发展。
(3)聚集民间资本。充分发挥政府财政的担保和信贷作用,将闲置资金聚集到城市建设中。一是鼓励农民进城;二是充分发挥名人效应捐款;第三,依托名企建立融资平台,向社会借钱。
(4)争取项目资金。以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支撑,以项目为带动。充分利用政策,创造环境,通过国债、世行贷款和预算内投资,搞好重点项目建设。
(5)善用专营权吸引投资。通过特许经营供水、排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和弱电管道、燃气等公用事业,激活投融资机制。
通过城市的科学运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去年以来,通过土地流转筹集资金7300万元;吸引民间资金21.6万元;争取项目资金6000万元;依靠特许经营权融资3000万元。通过这部分资金的流通,为城市建设注入了活力。
第四,规范管理,全面提高城镇质量
一是政策引领,加强领导。县委、县政府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城市建设的决定》,为城市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成立了高标准的城市建设管理领导小组,为日常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重点项目成立了由县主要领导挂帅的指挥部,为实际工作提供决策支持。乡镇党委、政府一把手亲自抓城市建设,就是带头走出去,及时解决建设中的矛盾和问题。
二是落实计划,严格控制。坚持“策划一幅图,批笔建棋”。做到“五统一”: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配套、统一开发、统一组织。工程项目实行集体审查决策,体现了公开、公平、透明的原则。对于实施方案的制定,实行“专家先行、依法运作、群众参与、反复论证”的决策模式,减少重大决策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三是对症下药,细化措施。为提高全民的城市意识,规范人们的行为,制定了《沈丘县城市建设管理办法》,对规划建设、公共设施、房地产、市容环境等依法管理进行了规范和细化。为解决城市公共客运秩序混乱,特制定《沈丘县公共客运管理办法》。为解决广告不规范、随意喷涂、涂写、粘贴小广告等问题,制定了《沈丘县户外广告管理办法》。为解决县城弱电线路冗杂交错,有碍观瞻的问题,与中铁电气化集团合作,引进资金改造60公里弱电线路,取消明线,全部入地;为解决环卫经费不足、环卫设施滞后等问题,我们首先理顺了管理体制,明确了分工,制定了《机关、企事业单位有偿卫生服务费收取标准》。这些措施的出台,对规范城镇建设和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是建设好队伍,加强管理。理顺了城建监察、环卫队、绿化队三个专业队的管理体制,做到了机构、经费、装备到位。为推动城管尽快改善局面,打开突破口,去年还开展了全社会联动的爱国卫生月活动,打了一场“告别陋习,拥抱文明,向垃圾宣战”的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三优杯”竞赛中,我县从过去的倒数第一跃升为全市先进行列。
五、以人为本,高起点完善基础设施
城市是社会和经济发展和进步的产物。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每一项建设都以“尊重人的个性,维护人的权益,开发人的潜能,满足人的需求,以人为本,注重建设的实用、舒适、合理、便捷”为标准进行论证和筛选。在“扩县、城乡一体、全面推进”的发展思路指导下,槐店镇主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凸显,先后安排了十个重点项目,充分考虑了社会需求和品位需求。行政新区和增康路的开发建设项目是启动城市化的标志性工程。发展农贸市场,建设经济适用房,主要是解决专业市场缺乏的问题,解决干部职工低收入阶层的居住条件,同时打造具有时代气息的示范居住社区;西关街改造和5万吨自来水厂建设,主要是解决多年来群众反映强烈的道路拥堵、饮水困难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东关街、建行路改造工程,是为了改善繁华闹市的街道面貌,更好地方便群众;迎宾大道、兆丰大道的基础设施完善、美化、绿化、亮化工程成为展示沈丘对外开放形象的窗口。这十项工程共投资7000多万元,使基础设施配套一步到位,给排水、电力、电信、绿化、硬化、施工同步完成。为了加快进程,今年年底,增加了干渠和向阳渠的硬化绿化;新区办公用房及一横两纵道路建设;建设迎宾大道慢车道等项目。计划用两到三年时间全部建设、改造、组装及配套到位,建设投资超过2亿元。
第六,改善环境,增强城市群效应。
注重标本兼治,软硬兼施。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功能的同时,把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作为“一号工程”。首先是加强领导。县委、政府成立高规格领导小组,定期听取优化城市发展环境专题汇报,研究解决、协调优化城市发展环境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二是制定优惠政策。随着县委、县政府的文件出台了沈丘县招商引资的一些政策法规,沈丘县招商引资实施意见,沈丘县招商引资考核奖励办法,优化环境的规范性文件。三是完善管理制度。该县设立了行政服务中心、核算中心和效能监察中心,规范服务行为,突出效能监察,从源头上治理和发展环境问题。四是细化措施。实行重点项目挂牌保护制度,未经许可,任何部门不得干预项目的建设和运行;实施督导评估制度,对进展缓慢的单位和部门,及时提出整改措施;实行公开举报制度,发现以权谋私和“四乱”典型,予以查处和曝光;实行职能部门考核制度,每年邀请NPC人大代表和企业代表两次对县级直属职能部门进行背靠背考核,奖优罚劣;实行项目发布制度,定期召开项目新闻发布会,宣传沈丘,推介沈丘,营造投资热土效应;开通县长热线,全天值班,每天对各类情况进行汇总分类并上报县委、政府主要领导阅批。通过上述措施,自去年以来,我们引进了93个项目。其中,工业项目26个,基础设施项目38个,协议投资额6543.8+0.6亿元,实际到位资金8.6亿元。仅今年上半年,槐店镇农贸市场招商引资金额达15万元,傅晶市金钥匙中学2000万元,增康路建设开发2800万元,恒瑞商业步行街3500万元,中英文学校5000万元,纸品店物流中心6000万元。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我县城镇化建设刚刚起步,任务艰巨,困难很多,经验不足。与兄弟县市相比,在投资规模、建设档次、整体品味等方面差距很大。我们决心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抓住周口建设大东环的历史机遇,紧抓自身,知难而进,比、学、赶、超,推动我县城镇建设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