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王宓

公元1402年(明朝第四年)六月十三日,燕王朱迪入侵南京。四天后,朱迪正式成为南京皇帝。11月30日,朱迪颁布法令,正式册封许岩公主为女王。

为什么朱迪登基和册封女王的时间相差五个多月?这是因为是通过四年的“靖南之战”进入南京的,而在这四年中,燕王妃徐氏家族一直在帮助保卫北平。换句话说,当在南京登基的时候,徐家还在北京。没有她,授勋仪式就无法举行。

因此,当收复鲁豫等地,派人带着许一家去南京时,已经是十一月下旬了。经过礼部的紧张筹备,徐家终于被册封为皇后。她是明朝第三位皇后(不包括朱尊),也是明朝历史上出生最高的皇后,后被称为仁孝皇后或许皇后。

值得注意的是,朱迪为许皇后准备的册封仪式极为隆重。自古以来,后妃们都用金宝龟钮(“凤玺”上的印章钮),就连明朝开国皇后马史也是如此。但觉得那枚金宝龟扣不足以表示许皇后的尊贵,就命礼部制作盘龙扣。不仅如此,还让礼部官员在承天门宣读册封许氏为皇后的圣旨,以昭天下。明清两代册封皇后时,许皇后是第一个独自昭告天下的人。

在诏书的册封中,甚至用了“我攀上大宝,让我相依为命”这样的话,意思是我能当上皇帝多亏了许的辅佐。

朱迪的种种做法,把徐皇后提升到了古代皇后从未有过的高度。

历史上的许的确是一位优秀的皇后。在她死后,从未在17建立,每当她提到徐皇后,是无限的怀念和失望。本文将明朝开国皇帝之妻徐氏家族与大家分享,希望通过史料的再现,让我们重新认识一位古代先贤。

仁孝许皇后(许皇后)是明朝开国名将、魏国公(追中山王)徐达的长女。她在多部影视剧中被冠以“徐妙云”的名号。实际上,正史并没有记载徐的娘家姓。明代《仁孝皇后传》记载:

在明代,所谓“学生”,是指受过传统儒家教育,熟悉儒家经典历史,有资格进入官学的学生。徐的父亲徐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任军事部长。他文武双全,不居功,拉帮结派,不骄不奢,懂得如何做一个大臣。作为徐家的第一个孩子,也是徐达的长女,徐家从小接受严格的儒家教育。因为她聪慧过人,读过不少诗词书籍,所以被称为“女学生”。

据《明太宗实录》记载,徐记忆力极好,读书时过目不忘。她的弟弟徐辉祖和徐增寿羡慕她姐姐的知识。朱元璋即位后,为了稳定君臣关系,有意与大臣结婚,比如太子朱标嫁给了常遇春家族,秦王朱商嫁给了邓禹家族等。徐达作为六大开国元勋之一,自然不会被朱元璋忽视。朱元璋听说徐达的大女儿极有才华,极有修养,就召徐达入宫。明代《仁孝皇后传》记载:

朱元璋对徐达说:“我们是布衣朋友,古代大多都是结婚的。我知道你有个好女儿。你能把她许配给我的第四个儿子朱迪吗?”徐达听后,立即磕头拜谢,与徐的婚约就此达成。

与古代传统意义上的夫妻不同,徐和在结婚前就非常熟悉。洪武六年,徐被选为宫中女官,从教三年。在当时,这是勋贵家族的一大荣誉。当时,徐只有12岁。

永乐二年成书的《高皇后传》中提到,徐家“左右,独眷”。可见徐家在面前并不是一个传统的丫鬟。以朱家和许家的关系,可能会把许家当成女儿。

明史还记载:

徐入宫三年,洪武九年,徐正式加冕为燕公主,嫁给燕王。至此,她正式成为了朱元璋和的儿媳妇,而也十分珍惜许氏。

婚后第二年(洪武十年),许生下了她和的第一个孩子。这个孩子不是朱高炽,而是朱迪的长女和朱高炽的妹妹,后来被命名为永安公主。又一年(洪武十一年),徐生了。那时,还在凤阳“守祖”,听说许生了儿子,就马不停蹄地赶到南京。

洪武十三年,徐跟随到了北平,成了一方诸侯。从此,欲以诸侯自居,而徐则辅佐成为明朝合格的诸侯。

徐到达北平前,已怀有身孕。在北平,徐生了两个儿子和三个女儿。值得一提的是,生命中的前七个孩子都是许所生。也就是说,在洪武十八年许生下最后一个孩子咸宁公主之前,的其他妃子都没有生育。八年间,许先后为生了七个儿女,足以证明他与的关系是长久的。

从徐达中的长女到马皇后的女官,从朱元璋的儿媳到北平燕王府七个孩子的母亲,徐皇后的前半生是富足的,事实证明她的后半生更加辉煌。

因为北平是元朝的旧都,燕的规模也相当大。初到北平时,他已忙于地方官与军队的交接,而徐则负责燕的饮食、饮食、稽山、好大夫、礼仪、工办等事务。每当朱迪回到王宓,他看到家里的许多事情都井井有条,并为自己娶了一个好妻子。在《明太宗实录》中,朱迪对徐氏说:

修身治国,朱迪在修身齐家之后,还能治理好藩属国,参与平定“天下”。对于诸侯王来说,一个好妻子在“持家”和“治国”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徐氏的生活习惯非常简单。她“不喜欢华而不实的装饰,她很节俭”。徐达多次来北平受训,马皇后经常派宫人来京探望她的孙子。他们对许的风格非常满意。

徐是著名军人徐达的长女。她从小就接触到,有一种虎头蛇尾的倾向。文健元年,朱允炆以激进的手段割据诸侯,不仅割据了五个诸侯王,甚至逼死了湘王白澍。北平局势紧张,在姚等人的劝说下,终于决定起兵顽抗。在策划期间,徐也参与其中。历史:

这意味着许的大部分策略都符合的意愿。靖南之战爆发后,朱迪转战南北。许和他的长子的任务是为保卫北京。

在位元年九月,朱迪率张裕、等精兵强攻大宁,而南军主帅李景隆乘北平空虚之机,率军攻城。朱高炽王子带领老弱病残保卫城市,最终赢得了战争。明面上,战功是的,实际上,许在背后功不可没。据明代《仁孝皇后传》:

也就是说,虽然是以太子的身份在城头上跑来跑去,但大部分具体的防范策略都是基于他母亲许的建议。当时李景隆的围城非常紧急,满城都是老弱病残。许慷慨激昂地劝说城里的百姓和士兵家属给他们每人一副盔甲。徐甚至亲自登上城门督战,城中妇孺在徐的鼓动下,抛掷石块瓦砾,与南军决一死战,最终坚持要回京。

这件事充分体现了徐作为守门人的气魄。

笔者认为,李景隆之所以不能攻破老弱妇孺所占据的北平城,一方面是由于徐、指挥得当,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徐的身份使然。试想,明朝的大小将领或者他们的父辈,哪个没有在徐达的麾下呆过?只要徐达的女儿站在城楼上鞠个躬,南军将士就得给点面子。所以南军大将曲能在即将攻破张掖门的时候就会撤退,所以李景龙在被围困两个月后依然无法破城。

我不得不说,能娶到徐达的大女儿是朱迪的幸运。

靖南之战持续了四年。每次外出,徐家都会守着的老窝,这样就没有后顾之忧了。

在位第四年的6月17日,朱迪正式成为皇帝。当时,铁铉等旧臣还在江北,并没有第一次取徐。局势稳定下来后,徐抵达南京。为了表示对妻子的礼貌,派他的二儿子朱和三儿子到河边迎接他的母亲,而亲自在宫门迎接他的妻子。

11月30日,为许举行了册封仪式。在仪式上,朱迪不仅为皇后使用了盘龙新玺,还命礼部单独在承天门向世人公布。朱迪在《册封徐氏为皇后》一书中说:

一句话,“我献身天道,我无内忧”,涵盖了朱迪的千言万语。明朝的皇后中,德才兼备的也不少。可是,除了许,还有谁德才兼备,又有一定的军事才能呢?

明太祖朱元璋的皇后马史出身于一个普通的士绅家庭,建文帝的皇后马史是光禄邵青马权的女儿。自明仁宗朱高炽以来,明朝的皇后大多是从普通文人家庭中选拔出来的。因此,作为明朝皇帝朱迪的皇后和中山王徐达的女儿,徐皇后成为明朝32位皇后中出身最高的。

徐皇后从小熟读经典,突然成为皇后,并没有让她迷失自我。据《明太宗实录》记载,像在北平一样,徐皇后关心的饮食起居,不仅把内宫管理得很好,而且善于利用自己的优势影响。明代《仁孝皇后传》说:

许皇后认为,四年的征战让百姓苦不堪言。现在局势稳定了,就应该减免税,让人民休息。

不仅如此,徐皇后还把大臣们的妻子们召入宫中,要求她们劝说丈夫们关心人民。徐皇后说:“我整天在宫里侍候皇帝,却不关心百姓。”

《孟子》云:成功,则嘉人;不成功,修身见世面。

徐皇后作为一国之母,能够眷顾天下,实属幸事。

朱迪统治之初,他对旧臣采取了压制的态度。徐皇后听了之后,说道:

许皇后的意思是朝廷的臣子都是毛皇帝留下的。作为皇帝,应该选择有才能的人治理天下,而不是自己的亲信。

徐皇后的话对朱迪影响很大。永乐初年的著名文官,如解缙、杨士奇、杨蓉、胡光、黄淮、夏元吉、金佑滋等人,都是遗臣。他们愿意为朱迪所用,朱迪也完全信任他们。这些人组成的团队在朱迪创作《永乐史圣》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有一天,朱迪忙得很晚才去朝鲜,甚至错过了吃饭的时间。徐皇后问为什么。朱迪说:“今天,吏部根据资历挑选了20多人担任县长。我只是看了他们很久的简历。”在服侍吃晚饭后,徐皇后委婉地说:“我认为在选择地方官员时,应该选择那些德才兼备、敢于为民请命的人,而不是主要看官员的资历。如果一味的论资排辈,很容易导致人才被埋没。”

朱迪听后觉得很有道理。后来,朱迪大力培养有才能的地方官员,如宋丽(主山西)、金纯(主江西)和陆贞(主北京)等永乐朝的名臣,都是从地方官员中提拔起来的。

徐皇后在关注民间疾苦、培养国民性人才方面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皇后去世后,朱迪曾回忆说,许皇后“善其职,有助于内治,可见在朱迪心中,许皇后不仅是他的妻子,更是他治国的亲密伙伴。

《大学》里有一句话:君子不出家,而为国师。

意思是说封建社会的女人虽然不是整天出门在外,但是她良好的修养和教育对家里的男人产生了很大的正面影响,就像历史上的许皇后一样。

许皇后除了是明朝的皇后和的妻子之外,还是许家的女儿和孩子们的母亲。

许皇后被追封后,一直反对楚帝册封许家弟弟。徐皇后的四弟徐增寿,在靖南之战中因向朱迪传递消息而被文健杀死。朱迪即位后,想立徐增寿为齐桓公。在征求许皇后意见时,许皇后坚决不同意,说“我的话以后不能说了”。《明史》云:

结果,在没有告诉徐皇后的情况下,朱迪追授徐增寿为齐桓公,并封徐增寿的儿子徐经长为骑士。如果其他女王知道他们的侄子被封为爵士,他们会很高兴。然而,当徐皇后得到消息后,她并没有感谢,因为她认为对她的少女进行了过度的抚养,这是违背她的意愿的。

永乐元年元旦,贵客入宫谢恩,徐皇后特意把留下,叮嘱他一定要遵守外戚的本分,教育子孙做大明的栋梁。面对姑姑的教诲,徐经长也牢记在心。在明朝末年,丁国公忠于朱明家族。明朝末年,丁国公第九代徐允贞被李自成为保京师而杀,丁国公得以不负徐皇后的期望。

作为母亲,徐皇后也很担心自己的三个儿子。永乐二年,长子被追封为太子,许皇后又教朱、担当诸侯王的重任。为了不让和太子之间产生隔阂,徐皇后建议朝臣也在东宫担任侍郎。朱高燧后来回忆说:

意思是说,朱和虽然跋扈,但在徐皇后活着的时候,不敢越雷池一步。

虽然徐皇后对非常严格,但提到她死去的母亲(徐皇后)时,仍然表示“菊的恩情是无限的”。据回忆,永乐二年他去时,他的母亲徐皇后含泪送别,母子俩挥手而泣。可见徐皇后与孩子们的感情之深。

作为和许皇后的长孙,明宣宗从小在皇宫中长大,深受祖母的宠爱。宣德年间,朱瞻基拜谒皇陵,在祖母的陵墓前久久不愿离去。他对群臣说:“皇上祖上有难,得国,养我鞠躬,大爱。”字里行间都是对孩子的深情。

除了养育她的三个儿子和四个女儿,徐皇后还养育了一个妹妹,朱元璋的第16个女儿,宝卿公主。朱迪登基时,宝卿公主只有8岁。由于母亲早逝,朱迪将宝卿公主嫁给了许皇后以供养她。虽然是妯娌,但徐皇后几乎把她当成自己的女儿。后来,徐皇后死后,公主哭了几次,昏了过去。当宝卿公主结婚时,朱迪命令朱高炽王子亲自嫁给他,并给予无限的荣誉。

归根结底,朱迪这样做是因为他爱徐皇后。从宝卿公主对徐皇后的感情中,可以看出徐皇后不仅心系天下,而且个人品德也无可挑剔。

朱迪曾说:我是良师益友,女王也是。

然而,让朱迪没想到的是,在妻子陪伴了他30年,帮他登上大宝之后,她只当了5年皇后。

永乐五年六月,徐皇后病重,太医们轮番诊治,仍不见好转。朱迪一方面大赦天下为女王祈福,另一方面又下诏招募天下名医入宫。然而每天都是节日,徐皇后于当年七月初四去世,享年46岁。

许皇后临死前说了最后两句话。第一段是写给朱高炽王子的:

意思是我此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机会和皇帝(指朱迪)一起回北平。当时北平城里的妇孺都和我一起守城,我没有机会报答他们。这件事就交给你(指朱高炽)来替我完成吧。

听了这话,朱高炽泪流满面,答应帮助母亲实现她的愿望。两年后,朱迪巡视北方,朱高炽留在首都监督国家。朱迪临行前,朱高炽特意准备了丰厚的礼物和钱财,用朱迪的马车送人进京,送给当年守城的那些妇孺和军人家属,算是帮母亲完成心愿。

唉,徐皇后作为守门人,临死前还不忘回馈士卒。中山王徐达的女儿,果然名不虚传。

许皇后遗言的第二段是写给她的丈夫朱迪的。她说:

意思是现在天下太平,但是民生没有恢复。希望陛下能对百姓多些同情。另外,陛下要广纳贤才,对宗室子弟要友好。最后,许皇后说她即将离开,无法报答朱迪对他的恩情。我希望朱迪不会宠坏她的家庭。

许皇后死的时候,朱迪握着她的手。一代男主几次抽泣,在床上哭得像个孩子。

徐皇后去世后,一直留在南京。永乐十一年二月,长陵地宫建成后,在长陵安葬了徐皇后的子贡。因此,许皇后不仅是第一个葬在十三陵的皇后,也是第一个葬在十三陵的人。

在随后的几年里,朱迪每次提到徐皇后,都充满了无限的怀念和失望。徐皇后死后,朱迪于17年称帝,但他再也没有立过皇后。

永乐二十二年,朱迪在北伐归来的途中死于玉木川。临死前,朱迪告诉张甫、等人,他和许皇后的子贡必须一起牺牲。

元稹说:曾经沧海难为水,永远琥珀。

我想和徐皇后的关系大概就是如此。

因为靖南之战,许多人对朱迪和他的支持者有一些偏见。作者认为,靖南之战是明朝的一场内部斗争。当我们评价朱迪的“篡位”或朱允炆的“无能”时,并不影响对他们背后那些忠臣的肯定。

换句话说,我们不能因为京南战役推动了明朝的历史发展,就否定那些忠臣。也不能因为靖难之战是一场毫无意义的皇室内讧,就说支持朱迪的人一文不值。当时,徐皇后和朱迪都是文健减少诸侯的受害者。徐皇后作为妻子,无论是在公开场合还是在私下都是支持朱棣本的,这一点后人应该是理解的。

许皇后嫁给已经28年了,她在手下受了3年教育。她已经和朱迪在一起30年了。在这30年里,她为朱迪生儿育女,为朱迪管理皇宫,为朱迪镇守北平,帮助朱迪治理天下。朱迪给了她最高的荣誉,同时也创下了三项纪录:(1)明朝生育最高的继位皇后;(2)明清第一位被册封时独自向世人宣旨的皇后;(3)明朝第一位进入西藏十三陵的皇后。

按照传统观念,徐皇后绝对是一个“富婆”的妻子,而很幸运有这样一个妻子。

永乐年间,徐皇后扩充了编的内训,教导后宫嫔妃。同时,她还写了《良言》一书,在世界各地出版,教育人民。

《左传·相公二十四年》:“天下有德,其次有功,其次有言。虽久未废,此谓三不朽。”

意思是古代士大夫成功的三个标准是德、功、立。

许皇后虽然不是男的,但作为曾经的“女学生”,她也是伟大的,成功的,值得后人尊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