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茜谈到了这本书的重要历史地位。

《孟茜笔谈》用大量篇幅描写了当时的政治、军事、法律、人事、一些轶事、艺术和故事。对赋税对百姓的侵扰,西北北方的优劣,礼仪,古乐的演变都有翔实的记载。该书对研究北宋的社会、政治、科技、经济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孟茜笔谈》还反映了沈括的思想和研究方法,是研究沈括科学思想的主要参考资料。据考证,《孟茜笔谈》问世后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并很快得到刊刻。《孟茜笔谈》原30卷本比今本内容更多,但早已失传,宋、元、明、清刊刻并流传下来的只有26卷。宋代有扬州的刻本,两年前重新刻本了主干道。可惜宋代刻本今已不存,所以目前最古老的版本是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元代大德九年(1305)陈仁子东山书院刻本。通行的三个版本,即原版、增补版、续编版,最早出版的是《仁海》。大德九年东山书院刻本,开本很大,装帧却很小,装帧是当时流行的蝴蝶服,独一无二。1956年,上海出版公司出版胡道静《孟茜碧潭学堂证书》,考证详尽。中华书局于1957年出版了胡道静《孟茜笔谈》新校本,非常易读。孟茜碧潭在国外也很有影响力。早在19世纪,就以活字印刷的记录而闻名。本世纪以来,法、德、英、美、意等国的人们对孟茜碧潭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并将其介绍给大众。早在19世纪中叶,沈括的代表作就用活字印刷出来了,是世界上第一个用活字印刷《孟茜笔谈》的国家。自1978以来,日本出版了三卷本《孟茜笔谈》的日文译本。顾在《日之录》中总结了元代书院刻书的三大优势:1,主管书院的山长比较精通校对,使该书校对细致,具有较高的版本价值;2、资金雄厚,版本雕版排版,印刷书籍质量高;3、书版藏在书院里,极其方便印刷,方便流通。这些优势在东山书院刻制的《孟茜碧潭》中得到了突出的体现,也使读者对东山书院刻制的《孟茜碧潭》的大幅面和小画幅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元版碧潭东山书院卷前有朱印,卷上也有印、平阳王藏书印、印、甲子兵德君钱润文夫妇两次避难书印等。该书曾于元代藏于宫中,后被明太祖朱元璋收购,并交给太子朱标,后归还宫中“文远阁”。清出宫,先后被艺术云精舍、松江韩收藏。当时私人书籍保密,只有极少数人见过这本书。这本书后来被著名藏书家陈诚忠收藏。陈诚忠移居香港后,于1965年,拟出售一批珍本善本,其中包括《孟茜笔谈》。为了避免珍贵文物外流,周恩来总理亲自过问并指示文化部指派专人处理。在国家经济不宽裕的情况下,他花巨资买回来,成了书中的一个故事。1976由文物出版社影印出版,2003年还制作出版了“中国回收善本工程”,为公众提供了方便。